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西南桦不同种源扦插生根能力比较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使用不同浓度生根促进剂处理不同种源西南桦插穗 ,研究了不同木质化程度穗条的扦插效果、不同基质对西南桦扦插繁殖生根效果的影响 ,以及不同种源西南桦的扦插生根能力。结果表明 ,嫩枝以ABT 1号生根粉 6 0 0mg/kg IBA 6 0 0mg/kg处理的效果最佳 ,半木质化枝条以ABT 1号生根粉 80 0mg/kg IBA 80 0mg/kg处理的效果最好 ,完全木质化的枝条以ABT 1号生根粉 10 0 0mg/kg IBA 10 0 0mg/kg处理的效果最好 ;3种基质的对比试验中以 10 0 %红心土表现最好 ;7个西南桦不同种源扦插生根试验结果中 ,以M16号种源的 3项生根指标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2.
四种生长调节剂对胡杨嫩枝扦插成苗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突破胡杨扦插育苗的技术瓶颈,在智能日光温室内,研究了NAA、ABT、IBA、NAA+IBA四种生长调节剂及不同浓度对嫩枝扦插的影响,结果表明:四种调节剂影响扦插苗成活率、高生长量、分枝数、根系生长量、新生根数差异极显著,同一调节剂不同浓度影响高生长量差异极显著,影响新生根数差异显著,对分枝数、新生根生长量影响差异不显著;四种生长调节剂促进成苗新生枝平均高生长和新生根生长量为IBANAA+IBANAAABTCK,促进插穗成活和成苗平均分枝数、新根数为NAA+IBAIBANAAABTCK;最佳处理为IBA150mg/L,成活率最高为86%,分枝平均长5.88cm,分枝数为1.8个,新生根长3.46cm,分根数平均8.8条,其次为NAA400mg/L+IBA175mg/L,成活率为82%,分枝平均长4.8cm,分枝数为2.6个,新生根长3.24cm,分根数平均9条;生根类型为皮层生根。  相似文献   

3.
美味猕猴桃米良1号插条生根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不同种类和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激素处理米良一号猴猴桃插条,50mg/L力IBA和50mg/L的NAA混合液浸泡插条基部切口,插条生根的根数、根长、根粗及成活率最好;老枝春插根长、根数、秋前和秋后成活率最好;不同土壤扦插,生根和成活率沙土>腐殖土>黄壤土;从秋前和秋后成活率明显差异分析,秋季干旱期扦插苗管理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
不同楸树品种(类型)嫩枝扦插生根能力及扦插繁殖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普通条件下10个楸树不同品种(类型)嫩枝扦插的生根能力进行了比较,选择推广价值较高的圆基长果楸进行正交试验以获得圆基长果楸嫩枝扦插繁殖的最优技术方案.结果表明:10个品种(类型)楸树间的生根进程和生根率差异均显著,梓树和灰楸生根能力最好,生根率达到80%以上;南阳楸、圆基长果楸和豫楸1号生根能力较好,生根率超过50%.圆基长果楸正交试验发现:备因素对圆基长果楸的生根牢影响效能的大小依次为激素浓度、激素种类、插条粗度、处理时间、插条长度,圆基长果楸嫩枝扦插的最优组合是用1 500 mg/kg的ABT 6号生根粉处理30 s,插条长10~12 cm、粗0.3~0.6 cm.  相似文献   

5.
为了快速繁育引进的优质彩色树种紫叶稠李、金叶榆、金叶水腊,采用完全随机设计,研究三种不同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ABT1、三种不同浸泡时间对彩叶树种插穗的芽萌发、抽条和生根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彩叶树种对ABT1的响应各不相同,紫叶稠李扦插枝条在100mg/L ABT1处理1h效果最好;金叶榆扦插枝条在50mg/L ABT1处理1h效果最好;金叶水腊扦插枝条在200mg/L ABT1处理2h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在甘肃中部对大果沙棘采用不同的插条类型、扦插基质及ABT1号浓度及其组合进行了扦插育苗试验,结果表明:适宜的处理组合是应用生根粉(ABT1)100 mg/kg溶液浸泡大果沙棘半木质化插条4 h,在大田土:泥炭:沙子=7∶3∶4基质上扦插,可使大果沙棘扦插育苗成活率达97%。  相似文献   

7.
紫丁香硬枝扦插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ABT1、ABT2种生长调节剂对紫丁香枝条不同部位插条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枝条中下部插穗的成活率明显高于枝条上部(带顶芽)插穗,达50%,且中下部插穗在株高、茎粗、侧根数、平均根长方面都优于上部。不同浓度的ABT1、ABT2对紫丁香硬枝扦插生根均有促进作用,用生长调节剂处理后的插惩在株高、茎粗、侧根数、平均根长方面都好于对照,其中采用500μg/mL的ABT2对枝条中下部插穗进行处理的成活率最高,达到62.5%。  相似文献   

8.
绞股蓝组培苗栽培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广西植物研究所试验场进行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um(Thunb.) Makino]组培苗栽培试验。试验以5个不同的绞股蓝类型(880 1、880 2、880 3、880 4、880 5 )组培苗和扦插苗分别按小区为单位进行栽培。每小区面积为6 .6 7m2 ,种植5 6株,株行距30 cm×4 0 cm,重复3~4次。观察绞股蓝组培苗的成活率和物候期,测定组培苗的生长量、产量以及绞股蓝皂甙的含量,筛选绞股蓝组培苗的最佳栽培密度。结果表明,绞股蓝组培苗的成活率为10 0 % ,物候期与扦插苗相同;组培苗绞股蓝皂甙含量为1.2 5 % ,与扦插苗的皂甙含量(1.3% )相似;适当密植可以提高绞股蓝组培苗单位面积产量,以行株距30 cm×4 0 cm为最佳;不同类型的组培苗产量不同,每小区鲜草产量8.2 7~2 0 .5 0 kg,以880 4类型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9.
扦插密度对杨树无性系苗木生长及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南林 95杨、南林 895杨、NL 1388杨、NL 80 35 1杨不同扦插密度的扦插成活率、叶面积、生物量及生长量指标进行系统观测 ,研究了 1年生苗密度效应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随扦插株行距增大 ,4种无性系的单株叶面积 ,茎、叶生物量及地径均相应增加 ,叶面积指数以 4 0cm× 4 0cm的扦插株行距最高 ,单位面积生物量随扦插密度的增大而增大。随扦插密度的减小 ,苗木质量明显提高 ,南林 95杨、南林 895杨I级苗出苗量以 4 0cm× 5 0cm株行距最高 ,NL 1388、NL 80 35 1杨I级苗出苗量以 5 0cm× 5 0cm株行距最高。结合苗木产量和质量进行综合评定 ,4种无性系的扦插密度以 4 0cm× 5 0cm的株行距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0.
用不同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双吉尔(GGR)处理不同枝龄的五裂茶藨子,研究其对硬枝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40 mg/L的GGR浓度处理插条生根效果显著,2 a生的硬枝插条生根率较高。不同浓度GGR处理对插条生根均能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对叶用银杏大指品种1年生、2年生和3年生实生苗分别以不同留桩高度截干(或抹顶芽)处理,并对截干后当年的生长及树形指标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截干能矮化树体,扩大冠幅,减少光秃带距,加大部分处理树冠总体积;(2)截干能增加部分处理枝条数量及枝条总长;(3)对当年叶产量影响最大的指标分别为地径、长枝数、长枝长、高幅比及冠长比。因引截干能促进银杏形成优质叶用树形。  相似文献   

12.
<正> 毛竹竹冠由秆、枝、叶三部分组成。竹秆分枝部分是竹冠的支柱,竹秆上每一个分枝的节和枝、叶合称为一个枝盘。每一枝上着生主枝、侧枝、小枝,各种枝条按一定规律分布在竹秆四周,构成竹冠的空间支架。每一个叶枝上着生3—5片竹叶,均匀分布在竹冠上形成绿色的叶层,有效地利用太阳光能进行光合作用,生产有机物质。竹冠结构是指竹冠中秆、各种枝条、竹叶的数量及其在各盘枝上的分布。关于毛竹的秆形结构,作者曾作过报道,本文主要论述毛竹竹冠结构的规律性。1979年以来,我们在江苏宜兴县林场,共调查70株标准竹,每株标准竹伐倒后,记录竹龄、胸径、高度、枝下高、总节数、枝下节数、竹冠节数(枝盘数)、竹秆重量以及枝、叶重量等,并按枝盘号调查主枝、侧枝、小枝、叶枝、叶片数等。  相似文献   

13.
对 4组转Bt基因抗虫杂交棉正、反交F1代的性状差异性研究表明 :株高、果枝数、单株铃数、衣分和籽、皮棉产量主要表现为受细胞核基因控制 ,核质互作效应不明显 ;铃重、子指、衣指、2 5 %跨距长度、比强度和麦克隆值是否受核质互作效应的影响 ,则取决于特定的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14.
以来源于泰国的药用植物罗勒(Ocimum basilicum Linn.)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种子萌发和栽培试验研究。种子萌发试验在15C恒温、25C恒温、15C/25C变温(15C8h,25C16h)3种温度条件下进行。栽培试验进行栽培密度和施肥对比两种试验;栽培密度试验设20cm×30cm,30cm×40cm,40cm×50cm3种处理,每种处理3个重复;施肥对比试验设每公顷施复合肥Okg(对照)、450kg,675kg,900kg,4种处理,每种处理3个重复。结果表明,罗勒种子在3种温度条件下均可萌发,以15C/25C的变温处理萌发效果最好;不同栽培密度对罗勒的生长有显著影响,20cm×30cm密度条件下每公顷的鲜重产量和干重产量的平均值最大;施肥能够明显促进罗勒的高和冠幅生长,以每公顷施用复合肥675kg效果最佳,单株鲜重和干重分别达611g和111g。栽培过程中罗勒病虫害出现少,是一种易于栽培和管理的品种,适合本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5.
为给青海省现有小麦品种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信息,对61份春小麦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考察与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穗长平均为10.8 m、千粒重平均为37.9 g、穗粒重平均为2.2 g、稀穗(平均10 cm19.4个)的高杆(平均株高104.6 cm)中熟(平均生育期112.0 d)品种。主成分分析显示的4个主成分(产量因子、穗密度因子、粒数因子、粒重因子)的特征向量累积贡献率达89.37%,可作为亲本选择的依据。聚类分析可将供试材料聚为高产类和密穗类两类,其遗传距离的远近与育种单位和育成地点无必然联系,而引进品种和含有较多地方品种遗传信息的品种与当地育成品种间的遗传距离较远。总体看来,青海省春小麦育种经历了起步、密穗育种、高产育种和品质育种四个阶段,使品种逐步由密穗型向高产型演化,再由高产型向优质型演化,其中,1994年是高产育种的顶峰时期,2001年以后进入品质育种期。  相似文献   

16.
用三叶木通、白木通和五叶木通进行不同栽培密度和修剪方式试验,结果表明:3株,1.5m2~7株,1.5m2栽培密度下,3种木通的萌梢部位、单株萌梢数和地茎节新梢长度均没有显著差别.但11株/1.5m2栽培密度下,三叶木通单株萌梢数和地茎节新梢长度比五叶木通显著减少,白木通单株萌梢数比五叶木通也显著减少,说明五叶木通比三叶木通和白木通更耐高密度栽培.2/8或4/4修剪对3种木通地茎节新梢长度生长没有显著影响,但对母茎粗度生长有极显著影响.修剪能促进三叶木通母茎粗度生长,但对白木通和五叶木通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揭示长叶苦竹(Pleioblastus chino var.hisauchii)新造林的生长发育规律,探究不同年龄竹株的秆形特征及不同龄级竹地下茎的鞭根生长情况,为长叶苦竹及其他混生型竹的栽培养护和经营管理提供参考。【方法】调查了南京林业大学溧水白马实验基地长叶苦竹新造林5年时的年龄结构和空间分布,标记整片竹林每株竹子的位置和年龄信息,随机选取3株1~5年生健康无病虫害竹株,测定其地径、株高、枝下高、每节节长和对应的节径等指标。追踪1~5年生竹鞭系,统计鞭段数、鞭节数、岔鞭数、芽数,测量鞭长、鞭径、鞭节长等指标。【结果】随着长叶苦竹新造林的更新,前4年新龄竹株数呈递增趋势。地径、株高和枝下高随竹龄的增长均呈递减趋势,且不同年龄竹株的地径和株高、枝下高和株高均存在线性正相关关系。竹秆每节节径由基部到梢部呈递减趋势,且每节节长和对应的节径存在线性正相关关系。新龄竹每节节径、每节节长、平均节径和平均节长均大于老龄竹。鞭径、总鞭长、鞭段数和芽数随竹龄的增长呈递减趋势。鞭长、鞭节长、岔鞭数和笋芽数随竹龄的增长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在造林第4年时达到最高。【结论】长叶苦竹新造林的年龄结构呈上...  相似文献   

18.
复硝酚钠对菊花花芽形成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田条件下,以秋菊品种“姹紫嫣红”(Dendranthema morifolium,Tzvel.)为试材,研究了苗期喷施0.7%复硝酚钠(Compound Sodium Nitrophenolate,CSN)的4 000倍(CSN4 000×)、3 000倍(CSN3 000×)和2 000倍(CSN2 000×)稀...  相似文献   

19.
本文系统研究了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var.mairei)扦插育苗中穗条来源对生根率的效应。结果显示,采条母树龄、穗条年龄和穗条采自的树冠部位均对扦插生根率影响较大。本研究3年龄实生苗优于胸径10-20 cm的母树,后者又优于胸径30-40 cm的母树,胸径50 cm以上的最差,且差异显著。在母树龄和树冠部位一样的条件下,1年龄穗条的生根率显著高于2年龄穗条,树冠中部穗条优于上部,下部穗条生根率最低。采用3年龄实生苗为采条母树,并采集树冠中部的1年龄穗条,其最高生根率可达98.7%。研究结果为扦插繁殖中穗条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指数施肥对紫椴实生苗生长和根系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指数施肥是根据苗木的相对生长速率添加与幼苗对应养分需求剂量的养分加载方式之一。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及不同施氮(N)量对紫椴(Tilia amurensis Rupr.)幼苗生长、养分含量、根系形态的影响,旨在揭示紫椴对N素的需求利用规律,为苗圃培育优质合格紫椴苗木提供参考。【方法】以1年生紫椴播种(实生)苗为供试材料,在大田培育环境下,设定常规施肥(200 mg/株,CK)、1倍指数施肥(207.46 mg/株,编号E100)和2倍指数施肥(414.92 mg/株,编号E200)3种施肥处理。每次施肥间隔时间为7 d,共施氮肥10次至整个生长季结束,每周进行紫椴幼苗苗高、地径的测定,用于绘制生长曲线。最终苗木收获时,先分离出根系进行形态指标的扫描,获得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总根体积。最后全株烘干用于测定各器官的生物量、N积累量及N浓度。【结果】指数施肥比常规施肥显著促进紫椴幼苗的苗高、地径的增长。不同指数施肥处理下,单株生物量以E100、E200处理分别比CK高出1.63与1.66倍(P<0.05),不同处理下根茎比大小表现为CK>E100>E200。3种处理下苗木的根、茎、叶含N量大小顺序均为E200>E100>CK,全株含N量分别达到349.24、338.21、94.48 mg/株。不同处理下根、茎、叶中N浓度大小顺序均为E100>E200>CK。不同处理下幼苗的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比根长、比根表面积、根系组织密度具有相同的趋势均为E100 >E200 >CK。不同施肥处理苗木N素收获指数大小表现为E100>E200>CK,E100是CK的3.45倍。E100处理下的苗木质量指数比CK提高了0.89倍。【结论】指数施肥与常规施肥相比显著提高了苗木的生长、养分积累利用、根系形态特征和N肥收获指数,依据以上评价指标,可得指数施肥E100(207.46 mg/株)处理下的紫椴播种苗生长表现为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