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会计.妇代会主任、计生专干.赤脚医生,葡萄技术员,生活中的延庆县张山营镇前庙村妇代会主任韩书琴扮演着多种角色,她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女能人".不仅如此.她还自创歌曲<前庙葡萄丰收了>.吸引带动村民种植葡萄.唱响了果农致富新曲.  相似文献   

2.
谢雪迎 《科技资讯》2014,(30):216-216
李清照有显赫的身世,有良好的文化教养,有美满的爱情婚姻,有"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爱国情怀,也有享受爱情享受生活的逸致情怀。可是,大致以"靖康之难"为界,她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表现在她的词作中,体现在她前后期风格等的微妙变化上。那就是虽然都写愁情,但前期写的是"蜜甜的忧愁",后期写的是"人生暮年的铭心刻骨之愁"。  相似文献   

3.
方亮 《世界博览》2011,(6):28-29
俄"第一富婆"遭清算内幕在民主法制缺位的俄罗斯,每笔财富都需要权力护航。在权力退位后,剩下的只是一场清算。2月中旬,俄执法部门闯入了莫斯科前市长夫人巴图琳娜的"因泰科"公司总部,对那里进行了史无前例的大搜查。一场标准的俄式"逼宫"、"退位"、"清算"大戏就此上演。"市长夫人"发迹路谈到巴图琳娜的商业帝国,人们时常谈到她的那句名言:"有些人天生就是领袖,我就是这样的人。"  相似文献   

4.
宋代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在她的词中花费了大量的心血,塑造了一些鲜明而又丰富的意象,其中"舟"的意象的特点就是形态各异、不断发展变化的。通过对李清照词的仔细分析,可以发现词人笔下"舟"的意象从前期"舟"最突出的"轻快"到中期"孤独"再到后期"载愁、漂泊"特点的变化,可以感受到她作为一个女性细腻复杂的情感体验,可以体会到她欢乐和凄婉的人生历程。  相似文献   

5.
如果我们不是怀有一种"先入为主"的"成见"来看《水浒》中的潘金莲,我们实在看不出她有多么的恶,多么的淫。相反,她倒是一个虽然出身低贱,但却天生丽质且不为淫威所屈的大写女子的形象!她之后来一步步沦为"淫妇",全是张大户、西门庆、王婆等恶人的迫害以及"合谋设陷"而导致。当然,潘金莲自身婚姻的不幸为上述恶人提供了可乘之机也是事实。  相似文献   

6.
英语跨性别交际的性别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甜 《科技信息》2009,(36):96-96
1.引入个案分析妻子:"把报纸放下,听我说话!"丈夫:"我正在听你说啊。"妻子:"不,你根本没有。"这个情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会经常发生。妻子总是认为她的丈夫一直读报纸而忽视她的存在,所以,妻子认为她的丈夫一点也不关心她,甚至她的丈夫不再爱她了。然而事实上她的丈夫并不知道她的真正意思,而且仍旧爱着她。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男性和女性不同的语言表达方法经常导致误会,甚至导致很严重的冲突。如果在交际中,人们能够注意到这些交际差异,并且知道这些差异的原因,那么双方就会理解对方,从而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相似文献   

7.
章百家 《世界知识》2014,(18):16-19
作为《世界知识》80华诞系列纪念活动之一,杂志社邀请众多学者,举办以"中国外交新思想及建立国际话语权的努力"为题的专题学术研讨会。世界知识出版社社长闵永年大使出席研讨会并致辞。他说,胡愈之先生在《世界知识》创刊词里作出了"中国是世界的中国"这一著名论断。80年来,《世界知识》走过了不平凡的道路。她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周恩来同志亲自关怀和指导下、在许多共产党人和进步知识分子的努力下创建和发展起来的,她永远站在传播世界知识的前沿。她为传播世界知识、让国人了解世界、让世界认识中国做出了贡献,同时也为中国外交事业做出了贡献。如今,她的办刊理念就是"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认知世界,打造外交文化,传播世界知识"。  相似文献   

8.
刘雅丽 《甘肃科技》2016,(17):142-145
陇东地区是理想的葡萄种植区,其三大效益显著,应大规模推广种植葡萄,发展葡萄产业,实现农民增收。通过陇东地区葡萄建园技术的研究,提出了建园方向和原则,确定了葡萄定植前园地准备工作内容及方法,深入研究了葡萄种植规格和定植技术,指出了当年定植的葡萄苗木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和关键环节。对该区葡萄种植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豪放与婉约     
开学了,同学们得知一个消息:Miss陈调走了。说起我们的Miss陈,她可绝对是个"豪放派"。她有三大特点:说话急、嗓门大、脾气躁。她做事向来火急火燎,讲课时的高音不断冲击着我们的耳膜,连隔壁班同学都听得一清二楚。一听到急促、尖利的高跟鞋声,我们就知道是她来了,于是带读的提高了嗓门、跟读的愈发卖力。  相似文献   

10.
2011年12月,华中师范大学职业与继续教育学院成功举办了湖北省"国培计划(2011)"农村幼儿教师集中短期培训班。湖北省教育厅副巡视员孙望安、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黄晓玫、湖北省教育厅教师处副处长田明华、湖北省幼教中心主任周宗清、武汉市教师继教中心主任施火发等领导和来自我省荆州、宜昌、武汉地区的310多名幼儿教师共同出席了开班典礼。  相似文献   

11.
白秀峰 《科技信息》2011,(19):I0167-I0167
《喧哗与骚动》是福克纳的第一部成熟的作品。福克纳怀着无限悲怅悯恤描画了康普生一家的受难图。小说中康普生太太是清教思想的忠实代表,是传统妇道观制造出的规规矩矩的"大家闺秀"。她竭力以传统道德规范自己,维护所谓的"高贵"。然而正是这种根深蒂固的旧传统压抑了她作为大家闺秀本应有的温柔、贤淑和慈祥,最后成为康普生先生所说的,一只快死的"蝴蝶"。  相似文献   

12.
在文学意义上,东莞是可读可写的,但并非任何读写都能"说出"她自己,她向某些读写敞开,也向某些读写关闭,她一直在努力"说出"她自己,但不是作为话语的目的,而是作为话语的"出口"和"管道"。无论冉正万的长篇小说《进城》成功与否,它都向我们昭示着:东莞的读法和写法并不是一个不言自明的问题,而且,这个问题对许多城市都同样有意义。  相似文献   

13.
苏珊·桑塔格是西方当代最为重要的女知识分子之一,也是著名的散文家、思想家和文化批评家,她具有令人钦佩的社会责任感和大无畏的批判精神,被誉为"美国最后的知识分子"、"美国公众的良心"。苏珊·桑塔格生前最重要的学术理论就是"新感受力",也是她思想的精髓所在。本文着重就苏珊·桑塔格的"新感受力"理论的意涵方面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去感受这位当代西方最引人注目的女性知识分子的人格魅力和思想光芒。  相似文献   

14.
李小东  韦荣霜 《科技信息》2010,(30):I0168-I0168
冰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散文大师,她一生的创作成就以散文最为显著。"爱"和"美"的基调是渗透于她作品中的灵魂和文学精神。本文就其"爱"的真情和"美"的笔触所讴歌的母爱、童心和大自然略作探析,以感受其散文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5.
长颈龙、翼龙、苏铁树……看了《大雄的恐龙》,妙妙满脑子都是远古生物,想着想着就睡着了。迷糊中,妙妙看见一个古灵精怪的小精灵眨着眼睛对她说:"跟我去史前动物园逛逛吧。""什么?"妙妙一脸惊讶。她的话音刚落,时间和空间瞬时转移。等她再次睁开眼,却发现自己已身处一个陌生之地,抬头一看:史前动物园。"  相似文献   

16.
江意 《世界博览》2014,(22):62-63
在这个智能手机掌控生活的时代,即使是最私人的,最复杂的东西——爱情,都能找到方法变成应用软件。黄之燕在她一天的任何空闲时间都会下意识地掏出手机,那里有一个她和男友共同创造的虚拟的"家",这是由一款名叫"微爱"的手机情侣应用软件提供的一项服务,情侣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品位和喜好装饰一个房间,作为他们的私密空间。黄之燕承认她倾注了很大的心血,"像回到了热恋期,用什么样的窗户,什么样的壁纸,每个细节都能够讨论很久。"她说。她认为手机情侣应用确实提高了她和男友的亲密度。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西部,有一位七尺男儿,带着一群葡萄酒朝圣者,将这一“阳春白雪”的产业在葡萄酒初传入国内时所经的丝绸之路边缘悄然兴起,渐而壮大,使宁夏朝着中国最佳葡萄基地愈走愈近。他就是葡萄与葡萄酒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宁夏大学)主任,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王振平教授。  相似文献   

18.
李京淑 《科技潮》2012,(7):40-43
米杰的忙碌,从挂在她办公室的各类国际医学会议的代表证就可见一斑。厚厚的一大把,颜色五花八门,当记者感叹着需花几年功夫才能攒成如此"规模",她却忍不住笑了:"头几天刚收拾过一批,你现在看到的都是近几年的。"身为首都儿科研究所流行病学研究室主任,米杰的大部分时间,不是花在她呕心沥血的科研课题上,就是奔走于不同的城市进行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19.
<正>今年1月10日,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及感染性疾病诊治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李兰娟院士,在人民大会堂接受了由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颁发的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证书,国家主席习近平亦亲切地与她握手问候。时隔半年的7月24日,国际科研领域顶尖期刊《自然》杂志(2013年影响因子38.597)在线发表她担任通讯作者的论著《肝硬化中肠道菌群的改变》,通过揭示肠道菌群与肝硬化的秘密,给全球医学科技研究提供新思路。从治病救人的"人工肝"到微观世界的"感染微生态"在论著发表前,世人对李兰娟院士在微生态研究领域中的成就了解并不多。她的名望,来源  相似文献   

20.
《菊》是约翰.斯坦贝克的优秀短篇小说,其主人公爱丽莎就像一朵菊花,而她的生活却像那套上"手套"的手,得不到自由。主要着眼于"手套"的象征意义,力图从象征视角探讨生活在男权社会中渴望自由生活的爱丽莎的心弦是怎样一步步被撩动,她那一"戴"一"摘""手套"的过程又是如何体现她的心灵波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