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沉沦》是郁达夫前期创作的重要的“自叙传”小说,堪称为个人Libido写作的经典文本。《沉沦》的写作意义在于,它不仅使郁达夫个人性欲得到了转移与升华,更是对现代社会“零余者”苦闷彷徨的“时代病”的大胆、真实、深刻的揭示。  相似文献   

2.
郝伟 《科技信息》2011,(13):521-521
克里斯蒂娜?罗塞蒂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有才华的女诗人之一,她的诗语言精美,细腻典雅,哀碗动人,充满神秘色彩和宗教气息,带给我们一种特殊的忧郁美。本文将以她的诗《歌》为例,分析忧郁美在其作品中的体现,同时分析社会,家庭和个性心理等因素对其忧郁美诗风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河岸》中的库东亮是生活于当代中国的“零余者”,他的自我放逐反映了当代中国人因文化之“根”失落而产生的一种普遍漂泊感。库东亮对文化革命的拒绝宣告了人的主体意识的回归,这使他的寻根成功有了某种可能。这个人物是苏童对20世纪“零余者”形象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史记》人物传记体现着一种于悲壮中思振奋,于低沉中思崛起的悲剧美,这种美表现在《史记》人物传记中塑造的众多悲剧人物形象和笼罩全书的悲剧气氛等方面,它的产生既与司马迁个人经历有关,也离不开西汉时代环境和审美风貌。  相似文献   

5.
付阿循 《龙岩师专学报》2003,21(5):76-77,81
《彷徨》是鲁迅的第二本小说集,写于1924-1925年,收小说十一篇。这是新文化内部发生分化,它的右翼投向敌人以后所写的,因此和《呐喊》的热情反抗有所不同,而更多的是冷静的剖析和刻划,特别是着重考察描写了知识分子的命运和弱点。  相似文献   

6.
《彷徨》是鲁迅的第二本小说集,写于1924—1925年,收小说十一篇。这是新文化内部发生分化,它的右翼投向敌人以后所写的,因此和《呐喊》的热情反抗有所不同,而更多的是冷静的剖析和刻划,特别是着重考察描写了知识分子的命运和弱点。  相似文献   

7.
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不愧为文学与史学完美结合的经典之作。在130篇的鸿篇巨著中,仅人物传记,就达112篇,尤以悲剧人物的描写最为出色。他们或雄奇沉郁,或慷慨悲壮,带有极其浓烈的悲剧色彩、悲剧情感,同时又不乏崇高之美、阳刚之美。《史记》的文学价值和美学价值也充分体现在这些惊天地、泣鬼神的悲剧形象之中。他们的悲剧命运有着共同的特征,即“表现为带有一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的失败或挫折,表现为正义的毁灭,英雄的牺牲,严重的灾难、困苦等等”。从而显示出悲剧人物巨大精神力量与人格力量,震憾并净化人…  相似文献   

8.
试就《雷雨》的典型环境具体分析蘩漪性格的形成过程及其典型意义,充分肯定这一光辉形象所具有的积极的时代意义,对她所做的力所能及的反抗给予深切地理解和同情。同是批驳一些论者对蘩漪形象的折衷态度:既肯定其“离经叛道”的合理性,又以“心理变态”,“阴鸷”,“暴戾”等词语予以否定。笔者认为:蘩漪作为三十年代的女性,不甘被役,被侮辱的生活,义无反顾地奋起抗争,具有不容置颖的人性的光辉,是沉沉暗夜里的一道犀利的闪电。  相似文献   

9.
加拿大当代著名诗人、小说家与文学评论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对当代加拿大人,尤其是加拿大女性的生存问题进行了可贵的探索。阿特伍德一直关注着加拿大女性在当今社会中生存与追寻自我的命运,描述了她们的困境与选择、迷惘与突破、探索与幸存之路,十分值得研究与关注。她在小说中塑造了众多具有传统形象,又在男性主宰的文化中始终具有异化感的女性。其著作《羚羊与秧鸡》也不例外地体现了这一点。其中主人公的母亲莎伦更是经历了由顺从到沉沦再到觉醒直至最后毅然离家出走重建自我的心理历程。  相似文献   

10.
徐青 《凉山大学学报》2001,3(3):149-150,154
赵耀民编剧、雷国华执导、严翔等主演的《良辰美景》,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作为2001“新世纪”话剧系列推出后,引起很大反响。主人公吴-蕉作为一代昆曲名师,膝下三子却无一人可继承衣钵;他只好将希望寄托在关门弟子锦绣身上。绵绣维系着吴派艺术的命脉,同时她又是吴家所有人关注的焦点,每个人都对她怀着复杂的感情和希冀。一场《惊梦》,迫使吴一蕉和锦绣饮下了一怀人生的苦洒。该剧犹如一曲优美的唱腔。本文对剧中柔和凄美的意境和惊心动魄的戏剧冲突,以及充满人性的纠葛和对传统文化的思考,作了激情细腻的评述。  相似文献   

11.
12.
戴望舒的诗神是忧郁。嗟叹人生的苦恼、不幸的爱情和苦难的现实是其忧郁情结的重要表征,蕴含在他诗中的忧郁多半是个人的低吟浅唱,自伤自怜,格词不甚高昂。受时代和个人的因素的影响,诗人忧郁的情绪也明显地呈现出阶段性演变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画面肌理是绘画表现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对画面肌理的分析归纳,提出了在状物、悦目、传情等审美感受上的特性及价值,探讨了其运用规律.  相似文献   

14.
丽尼是中国20世纪30年代抒情性散文的重要代表作家。他的散文创作,早期主要抒发个人的悲欢哀戚,后期重在倾诉感时忧民的痛苦心声,个人坎坷不幸的生命遭遇与民族国家的苦难相互交织,这使他的散文形成一种别具一格的忧郁之美。  相似文献   

15.
早期何其芳是一个不断追问的忧郁诗人,忧郁的内容随时间的发展而改变.在《预言》中,疑问手法的大量运用强化了诗歌的忧郁色彩,展现了诗人的思想变化,解读其疑问句,就可描绘出何其芳早期心路历程:爱情迷恋——人生困惑——人性思索.  相似文献   

16.
针对旋转机构转子部件缓慢脱落时系统信号的幅值缓慢变化,其频域内幅值亦发生某种有规律的变化,简单地模拟了系统在变幅情况下的信号。将信号从频域傅氏变换的线性叠加性和能量守恒角度去对信号的频域内幅值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并在频域内采用FFT、比值校正法和频谱细化方法进行频谱图简单分析以验证两者准确性,加深对信号处理时内部运算的理解。最后将普通变幅信号引入,用实验事实说明傅式变换本身的一些不足并做简单的分析,并简单介绍了变幅信号现今采用的一些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7.
浅谈凤文化及其审美形象延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楚“凤”图腾造型研究出发,探究凤文化的精神实质及其审美形象的延伸,从楚人对凤造型的艺术独特性,挖掘在现代艺术研究中对楚“凤”这一古老文化精髓继承和升华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语言的艺术美,对于着重诉诸听觉的演讲来说,尤其显得重要。演讲是语言的艺术,演讲语言运用的过程是一种美的创造过程。作为一种具有较强的审美价值的艺术形式,演讲要求自己的语言必须具有相应的艺术性。演讲的语言艺术包括语音和语义两个方面。只有深入探讨演讲语言的审美价值,才能不断提高演讲的艺术水平。  相似文献   

19.
万峰林是中国最美的峰林,密集成林的山峰造型奇特、秀丽,与峰林间的布依村寨、纳灰河、万顷田坝相互映衬,构成一幅美轮美奂的田园风景图,展示了人与大自然的高度和谐与融洽。万峰林的美不仅表现在整体造型完美奇特,山峰挺拔秀丽,还表现在峰林所蕴含着的劳动人民的情感和希望,彰显了儒道两家追求“天人合一”的美学境界。  相似文献   

20.
楚文化在我国先秦时代南方文化中占据主导地位,从“楚凤”艺术形象的历史意义研究入手,探悉楚艺术的审美价值存在,对现代艺术设计理念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