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考察许真君与三山国王信仰的起源与神明原型、分布、表征等,认识、掌握这两种客家民间信仰产生地域分化的原因,试图揭示客家这个大化圈的内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2.
民间舞蹈是体育学、艺术学、民俗学等多个学科研究的母题,而民间信仰是许多民间舞蹈的重要精神支撑。本文对流传于桂东南客家聚居区的民间舞蹈与民间信仰进行调查整理,为桂东南客家民间舞蹈的保护传承提供依据,为扩充当地学校的体育、舞蹈等教学资源提供参考资料。研究认为:在桂东南客家聚居区流传的民间舞蹈有舞龙、舞狮、舞麒麟、舞春牛、跳禾楼、采茶舞、竹马舞、跳傀僮、打杯舞等,桂东南客家信仰有神灵崇拜、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圣贤崇拜等;民间信仰是解读客家民间舞蹈内在精神的钥匙;客家民间舞蹈需要外界的包容,也需要客家人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3.
赣南客家传统民居的建筑民俗既受到其他地区的影响,又有当地的鲜明特色,从而反映出赣南客家民间信仰的开放性与地域性。以民俗志的方式描述赣南客家的建筑民俗,以知识考古学的视角考察蕴含于客家建筑民俗中的民间信仰,一定程度上可以发现赣南客家乡土文化和生活的逻辑。  相似文献   

4.
田野调查材料和历史文献资料表明,汀州"百壶宴"源于客家的民间宗教祭祀仪式,体现了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地域文化特点。在全球化背景下,地方政府为了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利用客家族群的文化资本,对地域社会的传统进行建构与再造。从象征人类学角度来分析,汀州"百壶宴"仪式具有宗教祭祀的特点,融合了多神信仰的特质。政府及商界人士联袂推出"千壶宴"的过程,反映了国家与地方社会的互动,共同推动客家族群传统的复兴和再造。  相似文献   

5.
客家民间信仰是多神信仰,其队伍庞杂的神灵既有中原南迁汉族移民所带来,也有客家人聚居地少数民族留下的.还有非客家地区传入后落地生根的,其传承与发展不仅伴随着客家民系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而且也伴随着客家文化发展和繁荣的全过程,成为客家文化这棵参天大树上葱郁的枝叶.以闽、粤、台客家公王、伯公、妈祖、三山国王等信仰为例探讨客家民间信仰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广东省北部山区的客家人中,流传着大量山歌、哭嫁歌、童谣和民间故事等口头学,丰富多彩的客家民间学透露出客家人的人生信仰和价值观念,展示了客家人的生存状态及其历史变化。这些作品凝聚了客家人的精神,是粤北客家人的精神食粮。  相似文献   

7.
从客家文化本质与社会经济的关系嵌合上来讨论客家文化的开发与利用,提出应该以民间为主,自下而上而非自上而下地寻求对客家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共识;透过客家地区的全体成员参与投入,扩大文化产业传承与发展的力量;在行销客家文化产业活动时,可以规划周边效益;政府可以在资金的提供、人才培养、对外宣传等方面提供协助和服务;充分发掘当地文化的"原乡意义",提升文化商品上的"符号价值"即"社会意涵",使商品真正意义上蕴含"传统",增强产品的文化体验性;在将物品潜入文化系统的过程中,突出文化的独特性,力图增强自我主体性的感知等策略。  相似文献   

8.
客家是迁入闽粤赣边的中原汉民与当地土著相融合而于宋时形成的中华民族支系.客家人历经一次次迁徙,又散布于海内外.客家人虽历经沧桑,但仍守望着中原祖地文明,还融汇了沿途丰富多彩的文明因子,终于熔铸成独具特色的客家文化.客家民间信仰作为客家社会意识形态,居于客家文化的较高层次,定光公信仰即是其中的代表.定光公信仰是宋代的崇佛环境与福建客家移民社会广泛的精神需求互相影响所激起的造神运动的产物.自元以降,定光公信仰又与客家乡族社会相结合,发展成为乡族整合、社会教化和感情维系的精神纽带.  相似文献   

9.
客家传统手艺所蕴涵的独特文化艺术是一个民系的基本标识和发展的源泉。客家传统工艺流传了千百年,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特别是赣南客家民间传统工艺均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但随着时代的进步许多传统手艺已被现代工业所取代,传统工艺的流失也引起了民俗专家的关注和痛心。我们希望籍此引起有关部门和民间有识之士的重视,把客家工艺品融入到生活实用品的创作中去。使民间传统工艺再次焕发出时代的艺术魅力。帮助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10.
祖墓风水对客家民间社会的影响既深且广。客家人入桂时,有背负父祖骸骨随迁的丰富记载。广西客家祖墓有骸骨葬、衣冠葬、银牌墓及招魂葬等多种类型。祖墓不以有无祖先骸骨为条件。客家祖墓风水信仰,具有精神归宿、文化认同、精神激励、道德教化等极其重要的宗教功能,是祖先崇拜的支柱之一。客家二次葬或多次葬习俗的形成,是客家民众在精神需求的前提下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客家祖墓信仰宗教圣境之建构,与灵魂观念、祖先观念、土葬与墓祭习俗、风水观念,以及民众的宗教需求等相关。  相似文献   

11.
客家传统手艺所蕴涵的独特文化艺术是一个民系的基本标识和发展的源泉.客家传统工艺流传了千百年,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特别是赣南客家民间传统工艺均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但随着时代的进步许多传统手艺已被现代工业所取代,传统工艺的流失也引起了民俗专家的关注和痛心.我们希望籍此引起有关部门和民间有识之士的重视,把客家工艺品融入到生活实用品的创作中去.使民间传统工艺再次焕发出时代的艺术魅力,帮助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现代进程的不断推进,凸显地方文化的个性和促进地方社会的发展亦成为人们共同关心的焦点。积极推进地方文化研究和促进地方社会的发展,既是各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要任务,也是学界一直关注的核心理论问题。2013年10月23日,由台湾地区"南区区域教学资源中心"主办,台湾大仁科技大学文化创意研究所、客家研究中心及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台湾高雄应用大学协办,大仁科技大学人文暨社会学院、国际暨两岸事务处承办的"两岸客家文化与职场体验"学术研讨会在台湾大仁科技大学召开。会议以三场大陆与台湾地区学者的专题学术报告、一场专家学者座谈会的形式展开,旨在推动各界掌握社会动脉、客家文化与职场伦理,探讨交流培育学生具备多元文化、伦理思考和从容应对职场生涯的能力的路径以及实现"产、官、研、学"相互之间良性互动的思路和方法。台湾大仁科技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大学、高雄应用大学等高等院校专家学者、部分相关专业学生及台湾六堆文化传播社、屏东县政府客家事务处、六堆客家文化园区公共服务组与詹姆士国际企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出席了本次交流会议。  相似文献   

13.
闽西和台湾客家民间信仰一脉相承,台湾民间信仰中诸多神灵都是早期赴台的闽西客家人从原乡携去的.但在其传承与发展过程中,也发生明显的变异.本文试图探讨闽西和台湾客家民间信仰的传承关系及其发生变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客家历史源流是客家文化研究的核心问题,包括客家称谓、客家历史渊源、客家民系形成、客家人的界定、客家文化认同等相关问题。客家研究历经百余年,取得了丰硕成果,"客家中原迁徙说"成为学界政界的主流认识,但目前还有不少问题难于达成共识,客家"中原说""土著说"时有分歧,客家民系的认同标准多样难于达成一致,客家民系的形成时间也跨度很大。新时代的客家研究应在梳理客家研究史及成果基础上,针对核心问题,展开多学科整合研究,开拓视野,将海内外客家进行比较研究,客家研究与地方社会文化建设相结合,回应现实关切。  相似文献   

15.
"紫姑"是中国民间诸神谱系中的"司厕之神","迎紫姑"是元宵节的特定节庆形式,受众极广,并因时地差异而发生变化.明清时期在赣、粤、闽等客家地区,紫姑信仰逐渐演化为月姑崇拜,二者在神职信仰、仪式流程和组织群体方面几乎一致,但受圆月崇拜和当地农事时令等因素的影响,其时令由传统的元宵嫁接至中秋.月姑崇拜在客家地区存续至今,除...  相似文献   

16.
第七届客家文化高级论坛暨首届客家文化创新论坛以"传承与创新:深圳滨海客家与文化产业发展"为主题,设立了"深圳客家历史与文化研究""台湾客家文化产业研究""大陆客家文化产业研究""客家文化与企业创新发展"论坛和青年论坛等环节,旨在拓展客家文化研究的新阵地,明确深圳滨海客家的地位与特色,使深圳成为国内客家文化研究的重镇之一,为创新客家文化研究的新方向和新思路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7.
桂东南作为客家聚集地,其民间信仰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与岭南风格。不仅形成了从灵到肉的祖灵信仰,而且演变出无处不在的从语言到行为均能体现的禁忌信仰,也发展出从习俗到制度的神灵信仰。桂东南客家信仰的文化结构透射出浓郁的乡土观念和国家意识,其演变过程反映出客家人的精神发展与追求。  相似文献   

18.
客家民间商业文书是记录客家区域社会经济变迁的重要资料,基于此,我们能够解读客家地区的民间习俗与商事习惯。客家商业文书用印是一个比较显著的现象,包括土地田产契约文书、侨批、货运单、旧式金融业相关的账簿与票据等在内的民间文献,其印章的使用非常丰富,既灵活多变而又不失规范。梳理和解读客家民间文献中的用印,尤其是商印,对于深化理解文献系统本身以及文献所对应区域社会的经济面相,有着积极的学理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从清代徐旭曾《丰湖杂记》开始,客家研究风靡云蒸,方兴未艾,学界一直在孜孜不倦,戮力前行.本文粗略梳理"客家"有关界说,认同客家文化建构的积极意义,赞同客家研究经世致用、利用厚生的价值诉求.与此同时,作者对客家文化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拓展也提出了更多期待.  相似文献   

20.
有着"民间文献瑰宝"之称的族谱,为地方历史和社会文化研究提供了丰富且珍贵的资料.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客家学术研究和客家人寻根问祖热潮的全力作用下,客家族谱更是成为人们收藏、利用和研究的珍贵资料.当前我国文博领域正处于大有可为的大好时机,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也为客家族谱的文化产业化提供了历史契机.作为客家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内容,客家族谱文化产业化的根本出路与主要路径就是在合理保护的前提下,如何让客家族谱活起来,更好地激活客家族谱的价值.应该建立并倡导"族谱+"的理念,充分实现客家族谱的时代价值,让客家族谱不仅"活起来",而且能够"火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