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设计品优的非线性光学材料,我们把两个碱土金属原子掺杂于(NH2CH3)4形成了碱土金属类无机碱金属化合物--Be(NH_2CH_3)_4M(M=Be,Mg和Ca),和已被合成的Li(NH_2CH_3)_4Na类似,Be(NH_2CH_3)_4M(M=Be,Mg和Ca)的外侧碱土金属的NBO电荷是负值,这说明它们展现出了良好的碱土金属类无机碱金属化合物特征。Be(NH_2CH_3)_4M(M=Be,Mg和Ca)同时还具有相当大的静态第一超极化率(β0),其中最大值为657794(6.58×10~5)au(Be(NH_2CH_3)_4Be)。所有的具有碱土金属类无机碱金属化合物特征的Be(NH_2CH_3)_4M(M=Be,Mg,和Ca)比具有无机碱金属化合物特征的Li(NH_2CH_3)_4M'(M'=Li,Na和K)有更大的β_0值。这些说明对于增加非线性光学响应来说,碱土金属原子掺杂是一种品优的方式。  相似文献   

2.
为设计品优的非线性光学材料,我们把两个碱土金属原子掺杂于(NH2CH34形成了碱土金属类无机碱金属化合物——Be (NH2CH34M (M=Be,Mg和Ca),和已被合成的Li (NH2CH34Na类似,Be (NH2CH34M (M=Be,Mg和Ca)的外侧碱土金属的NBO电荷是负值,这说明它们展现出了良好的碱土金属类无机碱金属化合物特征。Be (NH2CH34M (M=Be,Mg和Ca)同时还具有相当大的静态第一超极化率(β0),其中最大值为657794(6.58×105) au (Be (NH2CH34Be)。所有的具有碱土金属类无机碱金属化合物特征的Be (NH2CH34M (M=Be,Mg,和Ca)比具有无机碱金属化合物特征的Li (NH2CH34M''(M''=Li,Na和K)有更大的β0值。这些说明对于增加非线性光学响应来说,碱土金属原子掺杂是一种品优的方式。  相似文献   

3.
应用密度泛函理论在B3LYP/6-31G*水平上对M@C40(M=Li,Na,K,Be,Mg,Ca)进行计算研究,发现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原子内嵌富勒烯C40在热力学上是稳定的,并随内嵌原子半径的增大,原子靠近碳笼中心,同时改变了碳笼的几何和电子结构,改变了氧化还原活性.稳定性从小到大的次序为:K@C40,Na@C40,Li@C40;Mg@C40,Be@C40,Ca@C40.  相似文献   

4.
在溶剂热条件下,一种新的稀土-碱土金属异核配合物{[Pr2(oda)6Mg2][Mg(H2O)6]·6H2O}n (1)(H2oda=oxydiacetic acid)被成功合成,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等对该配合物结构进行表征. X-射线单晶结构解析表明,该化合物属于立方晶系,Fd3ˉc空间群,晶胞参数:a=b=c=2.5967(3)nm,α=β=γ=90°,V=1.7509(4) nm3,可观测衍射点数总数为36371,独立衍射点数为840,R(int)值为0.0632,Z=8,R1=0.0262,wR2=0.0731. CCDC号为:757812.有趣的是该配合物是由两种类型的孔洞构成的离子型框架结构,两种类型孔洞分别被水合镁离子及自由水分子填充.  相似文献   

5.
系统研究了3类金属,包括碱金属(M=Li、Na、K)、碱土金属(M=Be、Mg、Ca)及部分过渡金属(M=Ni、Pd、Pt、Cu、Ag、Au)修饰的B40的结构与稳定性,发现除Na和Ca是内嵌结构稳定以外,其余金属原子都倾向于形成外挂结构.随着金属原子数目的增多,Li,Na,K,Ag的平均结合能变化不大;而Be、Mg、Ca、Ni、Pd、Cu则与B40腰上的4个七元环作用能量上更有利,故当原子数目大于4时,平均结合能有所升高.Pt的原子数目升高到6时,B40笼子的主体已经严重变形.此外,随着金属原子数目增多,Ag原子有可能会团聚成金属团簇,Au不仅会形成小的Au团簇,还会改变B40的主体结构,从而形成更复杂的相结构.Bader电荷分析表明,碱金属和碱土金属与B40笼子的离子作用更强,而过渡金属原子则主要以共价作用或配位作用与B40相结合.该研究结果表明Ni有可能是稳定B40笼子的较好选择,其次是Pd.Ni、Pd的掺杂有可能帮助实验实现这一特殊硼球烯结构的制备.  相似文献   

6.
以2-呋喃甲醛和乙酸酐为原料,在乙酸钾存在下,用相转移催化法合成了(E)-3-(2-呋喃基)丙烯酸,其结构经UV、IR、X-射线单晶衍射仪进行了表征.合成的目标化合物分子式为C7H6O3,分子量为138.12,晶体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晶胞系数为:a=18.993(6)A,b=3.8474(12)A,c=20.095(6)A,α=90.00°β=114.054°(4),γ=90.00°,V=1341.0(7)nm^3,Z=8,Dr=1.368Mg/cm^3,F(000)=576,μ(MOK\a)=0.71073.结构由直接法解出,最终偏离因子为R1=0.0645,wR2=0.1360,分子间通过弱的相互作用形成层状化合物.  相似文献   

7.
运用θ-凸算子理论研究了带非齐次边界条件的二阶常微分方程边值问题(p(t)u'(t))'+h(t)f(u)=0,t∈(0,1),au(0)-bp(0)u'(0)=α[u]+λ,cu(1)+dp(1)u'(1)=β[u]+{μ正解的存在唯一性,其中:p∈C([0,1],(0,+∞)),h∈C([0,1],[0,+∞)),a,b,c,d∈[0,+∞)为常数,f∈C([0,+∞),[0,+∞)),α[u]=∫10u(s)dA(s),β[u]=∫10u(s)dB(s),A,B为有界变差函数,λ,μ∈[0,+∞)为参数.获得了正解存在唯一的充分条件及其关于参数λ和μ的依赖性.  相似文献   

8.
设σ∈R,0≤a,0≤β〈1,0〈μ,若函数f(z)∈A,满足条件|arg[z(H^σf(z))'/H^σf(z)+(1-α)z/1-z -β]|〈μπ/2,z∈D,则称f(z)属于A(σ,α,β,μ),其中H^σf(z)=z+Σ∞k-aαnz^n,文[1]讨论了函数族A(σ,α,β,μ)的极值问题,主要给出了该函数族的系数问题和其子类的卷积性质.  相似文献   

9.
8-(2-嘧啶巯甲基)喹啉与六氟磷酸银反应生成了一个二重对称的二核银配合物,二(六氟磷酸)化双[8-(2-嘧啶巯甲基)喹啉-二(乙腈)合银]1,[Ag2(C14H11N3S)2(CH3CN)2](PF6)2。晶体结构为四方晶系,I4(1)/a空间群,a=21.255(6),b=21.255(6),c=18.196(11),α=90.00°,β=90.00°,γ=90.00°,C32H28Ag2F12N8P2S2,Mr=1 094.42,V=8 220(6)3,Z=8,Dc=1.769 g.cm-3,F(000)=4 320,μ=1.223 mm-1,R1=0.064 0,wR2=0.218 0。银中心的几何构型为变形的三角锥型,每个AgI中心与来自两个不同配体的一个喹啉氮原子与一个嘧啶氮原子、一个硫原子和一个乙腈分子的氮原子配位。AgI中心的键角范围从89.77(7)°到145.33(7)°,Ag-Ag相互作用存在配合物中。  相似文献   

10.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在6-311G*水平上,对Si5原子簇各稳定构型中的一个Si原子,经M(M=Li,Na,K,Mg,Mg,Ca,B,Al)取代后所得到的各种Si4M原子簇的几何构型,进行优化和频率计算,获得它们的稳定结构.在所有的Si4M原子簇中,具有C2v对称的三角双锥结构是最稳定的构型,且同一主族金属原子,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Si-M键Mulliken重叠布居数依次减少,键强度依次减弱,键长依次变长;同一周期金属原子,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Si-M键Mulliken重叠布居数依次增大,键强度依次增强,键长依次变短.与同一主族和同一周期的原子共价半径的变化规律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1.
应用量子化学方法 B3LYP/6-311+G(d,p),对气相团簇M(CH3OH)1~4(M=Be2+/Mg2+/Ca2+)的结构、能量进行计算,采用HF/STO-3G方法对电荷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甲醇分子通过O原子配位于金属离子形成最稳定结构,金属与CH3OH中的O的距离由大到小为RCa-ORMg-ORBe-O,而结合能由大到小依次为Be2+Mg2+Ca2+.随着甲醇分子数n的增加,金属离子与O的距离RM-O逐渐增大,总结合能逐渐增大,连续结合能逐渐减小,金属离子所带的正电荷在逐渐减小,对于相同配位数n,Be2+的电荷转移量最大,Ca2+的电荷转移量最小;甲醇分子中各原子所得正电荷的大小顺序为H(-HO)H(-H3C)CO.  相似文献   

12.
研究由带变量核的分数次积分算子TΩ,α和Lipβ(Rn)(0〈β≤1)函数生成的交换子[b,TΩ,α],证明了当核函数Ω∈L∞×Lr(Sn-1)(r≥1)时,[b,TΩ,α]从Herz型Hardy空间H.Kηq,p1(Rn)到Herz型空间Kηq,p2(Rn)的有界性.  相似文献   

13.
Ca(OH)2与柳氮磺胺吡啶(H2-Sulf)反应生成化合物[Ca(H—Sulf)(H2O)6](H—Sulf)·3H2O。单晶X-射线衍射结构分析表明,标题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36H44CaN8O19S2,Mr=996.99,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1.15786(11)nm,6—1.50224(15)nm,c=1.53953(15)nm,a=113.129(2)°,β=109.302(2)°,γ=92.477(2)°,V=2.2775(4)nm^3,Z=2,Dc=1.454Mg/m^3,R1=0.142,wR2=0.297(I〉2σ(I)),5=1.027。标题化合物为离子型化合物,中心Ca(Ⅱ)采用七配位的变形加帽八面体几何构型,柳氮磺胺吡啶的羧基采用单齿配位方式与Ca(Ⅱ)形成配位键,羟基和吡啶N均未参与配位。在晶胞堆积中,化合物通过复杂分子内和分子间氢键形成三维的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14.
TΩ,α(0〈α〈1)是带可变核Ω(x,z)的分数次积分算子,[b,TΩ,α]是由TΩ,α和b∈Lipβ(Rn)生成的交换子。对Ω(x,z)∈L∞(Rn)×L2(Sn-1)时,利用原子分解和分子分解理论给出了交换子[b,TΩ,α]的(Hp,Hq)有界性。  相似文献   

15.
基于增加共轭链长度是增加材料的非线性光学响应的有效手段之一,采用DFT(Density Function Theory)方法研究了以并五、六、七和八吡啶环为篮柄的新的Mbius及Hückel型分子篮(M5、M6、M7、M8、H5、H6、H7和H8)的结构、稳定性及非线性光学性质.随着篮柄尺寸的增长,Mbius及Hückel篮均展示了对篮柄吡啶环数的奇偶依赖性:含有偶数并吡啶环的Mbius型分子篮的第一超极化率(β0)比含有奇数并吡啶环的大(845(M5)2 323(M6)1 653(M7)3 773au(M8));而含有奇数并吡啶环的Hückel型分子篮的β0比含有偶数并吡啶环的大(1 634(H5)1 226(H6)4 114(H7)2 836au(H8)).  相似文献   

16.
以1,10-菲咯啉-5,6-二酮为原料,合成了标题化合物。通过质谱、1H N M R对其进行了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测试进一步确定了化合物的结构,结果表明:化合物为单斜晶系,空间群P 21/n,晶胞参数:a=1.1492(5)nm,b=1.2622(6)nm,c=1.2506(5)nm,α=90.00°,β=100.354(12)°,γ=90.00°,V=1.784nm 3,Z=4,D c=1.274m-3,μ=0.082m m-1,最终偏离因子:R=0.0467,w R=0.1386。  相似文献   

17.
标题化合物[ML2](M=Ni^2-,Cu^2-;HL=C7H7NO,2-亚胺基甲基苯酚)由2-亚胺基甲基苯酚与NiCl2或CuCl2在无水乙醇中反应制得.用X射线衍射分析测定了两个化合物晶体结构.结果表明:它们均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中心离子M(Ⅱ)的配位环境呈平面四方形.配合物[Ni(C7H6NO)2)]的晶体学参数:a=1.2918(3)nm,b=1.7512(4)nm,c=0.8110(2)nm,β=95.56(3)°,V=1.826(6)nm^3,Z=2,Dc=1.627Mg/m^3,Mr=298.97,μ=1.591mm^-1,F(000)=920,最终结构偏离因子R=0.0487,Ru=0.1199,S=1.018,最终差值电子云密度的最高峰和最低峰分别为1120nm^-3和-1226nm^-3配合物[Cu(C7H6NO)2)]的晶体学参数:a=1.2954(13)nm,b=0.5843(8)nm,c=0.8039(10)nm,β=94.69(3)°,V=0.6064(9)nm^3,Z=2,Dc=1.664Mg/m^3,Mr=303.80,μ=1.798mm^-1,F(000)=310,最终结构偏离因子R=0.0449,Rw=0.1196,S=1.077,最终差值电子云密度的最高峰和最低峰分别为484nm^-3和-388nm^-3.  相似文献   

18.
利用扩散法合成了标题化合物[Ag(His)2]NO3·0.5H2O(1),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结果表明,标题化合物分子式为:AgCl2H19N2O750,Mr=489.21,属正交晶系,P2(1)2(1)2空间群,晶胞参数:a=0.9675(3)nm,b=3.4113(9)nm,c=0.52193(13)nm,α=90°,β=90°,γ=90°,V=1.72227(8)nm^3,Z=4,Dcak=1.866gcm^-3,μ=1.228mm^-1,F(000)=984.0,R1=0.0272,wR=0.0639,化合物由配离子[Ag(his)2]^+,1个NO3^-阴离子和0.5个水分子组成:中心银(Ⅰ)离子采用二配位的构型,2个L-组氨酸分别通过咪唑环中的2个N原子与Ag(Ⅰ)配位,化合物通过分子间氢键作用形成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19.
非线性强增生算子方程解的迭代逼近定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设1〈P≤2,X是实P-一致光滑的Banach空间,T:X→X是强增生算子.研究了用带误差的Ishikawa迭代程序:(xn+1)=(1-αn)xn+αn(f-Tyn+yn)+un, yn=(1-βn)xn+βn(f-Txn+xn)+υn,n≥0,)来逼近方程Tx=f解的问题,其中x0∈X,{un}{υn}是X中的有界序列,{αn},{βn},是[0,1]中的实数列.在无需假设条件αn→0之下,证明了,当T连续时,迭代序列{xn}强收敛到方程Tx=f的唯一解。  相似文献   

20.
用DFT,CCSD(T)和CASPT2方法对碱土金属硫醇MSH(M=Mg,Ca,Sr)进行了理论研究,得到了它们的平衡几何构型、振动频率和垂直激发能.研究表明MSH的基态几何构型都是弯曲结构,理论计算得到的几何参数和转动常数与实验值相吻合.理论预测得到的CaSH的22A'←X2A',12A″←X2A'和32A'←X2A'跃迁的激发能分别为2.00、2.06和2.33 eV,SrSH的22A'←X2A' ,32A'←X2A'和12A″←X2A'跃迁的激发能分别为1.76、1.84和1.85 eV,与观察值符合得非常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