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进入21世纪以来,山东生产性服务业的生产规模不断得以扩大,在服务业和地区经济中的相对地位出现了相应的提高趋势,山东是制造业大省,具备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良好基础和条件。利用投入产出方法分析山东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关联关系,发现制造业的生产性服务社会化程度还较低,生产性服务业与其它产业的融合程度不高,需要加强生产性服务业与其它产业尤其是制造业之间的融合,不断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1997年、2002年、2007年投入产出表数据,主要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定量计算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增加值、中间生产率、中间投入率、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和行业集中度等指标,对1997年以来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变化特点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对第三产业的支撑作用在增强,但与制造业融合深度还不够;生产性服务业主要为第二、三产业服务,二、三产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波动较大;生产性服务业内部结构在不断优化,但知识和技术密集型服务业仍是制造业升级的瓶颈;仓储物流、商务服务和科学研究等为中间产品型产业,信息服务、金融保险和科技服务等为中间产品型基础行业;生产性服务业各行业后向关联效应普遍较弱,金融、物流和商务服务业前向关联效应较强;五大生产性服务业行业集中度较高,且大多有进一步集中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生产性服务业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服务业中与制造业联系最为紧密的部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逐步深入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完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变得愈加紧密.在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相互关系现有理论充分阐述的基础上,通过对上海历年来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的量化分析,发掘出两者在发展过程中的潜在规律,并为进一步完善生产性服务业及推动制造业发展做好了理论准备.  相似文献   

4.
付涛 《科技信息》2011,(12):I0066-I0067
生产者服务业在我国也称为生产性服务业,是指在商品和其他服务产品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的、企业为企业提供的中间服务,是为进一步生产或生产最终消费品的企业所提供的中间性服务投入。目前,辽阳市生产性服务业有了长足发展,对一、二产业的拉动作用日益显现。与一产业融合形成了农业产业化和专业化经营;与二产业融合,使其全面渗透到制造业的流程中,成为制造业利润的主要来源。因此,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辽阳市今后服务业发展的重点,也是产业融合发展的必然趋势,其最终形成具有辽阳市特色的基础性服务、价值链增值服务、智力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体系。  相似文献   

5.
天津滨海新区以发展现代制造业为主,形成了电子通讯、石油化工、海洋化工、机械制造、生物医药等七大主导产业,成为北方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但滨海新区制造业所占比重较大,服务业的发展滞后,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支撑作用不明显.本文根据天津滨海新区统计年鉴中分行业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将其中的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作为研究对象,确定了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并分析了滨海新区典型制造业与其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在空间分布上的集聚特征与空间分布的一致性,结论是:滨海新区2007年生产性服务业的各行业中间需求率比2002年均有所下降;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中间需求仍以传统服务业为主,对中间投入服务的消耗层次偏低;滨海新区内制造业和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在空间分布上的集聚性不显著,二者的空间分布差异性明显,就业的空间分布一致性较差.  相似文献   

6.
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现实背景下,东莞生产性服务业存在迫切发展的需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能促进东莞产业转型升级。本文对东莞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东莞生产性服务业存在落后于制造业发展、产业集中度不高、与广深差距较大等问题,并对东莞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对辽宁省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综合发展指标体系进行构建的基础上,构建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协调发展度模型,对2004~2015年辽宁省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协调发展度进行了测算,并对协调发展的类型进行了划分,最后提出促进辽宁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魏江 《杭州科技》2010,(3):35-37
<正>目前对产业转型升级存在一些错误的观点,比如,要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就是不发展制造业,要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就是要从制造业升级到服务业,要扩大服务业总量就是要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兴起,我国制造业企业纷纷进行企业的转型升级,同时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宏观上,随着我国第三产业经济比重增加,其中生产性服务业经济增长比重逐渐上升,与此同时,制造业转型升级不断发展,制造业经济呈现良好发展态势。通过线性回归方法,对制造业转型升级因素进行处理,探究全国31个省份的生产性服务业经济与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指标的相关关系。研究表明,生产性服务业经济增长与制造业转型升级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两者产业呈现明显的互动促进发展效应。  相似文献   

10.
生产性服务业视角下的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建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建设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是大连市着眼于增强核心城市功能的战略性、全局性部署.从产业布局与可建设用地的空间结构关系、全域开发与产业板块布局关系、产业集聚理论及其实践等方面分析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建设对全域城市化发展战略的意义;研究生产性服务业的内涵与特征、全球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模式和趋势,分析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造船业、石油化工等大连市传统支柱产业的互动关系,提出生产性服务业视角下的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的开发目标、重点领域和功能分区.  相似文献   

11.
李松庆 《广东科技》2010,19(23):43-45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是珠三角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焦点问题。本文概述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的理论进展,分析了珠三角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的必要性,进而从培育外包意识、扩大服务需求;调整差别性政策、重视服务业发展创新;加强CEPA下粤港生产性服务业合作;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式发展等方面提出了珠三角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07—2016年全国29个省份面板数据,以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规模为主要解释变量,本文分析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规模对制造业效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规模对制造业效率有明显的积极影响;分地区分析,影响程度排序为:西部东部中部;分行业分析,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和金融业发展对制造业效率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根据分析提出对策,全国要营造有利的政策环境;东部要注重制造业增加值的提升;中部应促进制造业外包;西部应重点发展区位影响小的生产性服务业。  相似文献   

13.
生产性服务业,是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结合的2.5产业,是从制造业内部的生产服务部门逐步分离、独立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它贯穿于企业生产的上游、中游、下游诸环节,是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必要条件,又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互动发展的突破口,本文结合常熟市的实际,试就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问题谈一些想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哈大齐工业走廊"长期战略发展规划需要强大的生产性服务业支持。通过分析走廊生产性服务业的供给与需求现状,确定走廊内生产性服务业存在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这降低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等产业的关联程度,成为制约走廊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走廊内急需发展的生产性服务业种类。  相似文献   

15.
以西安市为研究对象,以陕西省统计年鉴数据为依托,运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分析方法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关系进行研究.认为西安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且它们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以及稳定的均衡关系;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带动作用较为明显,而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带动作用尚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广州开发区管委会广州开发区是国务院批准设立的首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实行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四区合一"的管理体制.近年来,广州开发区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结合区内先进制造业聚集的特点,大力发展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促使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的有机融合、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17.
高孟立 《科技与经济》2016,29(2):101-105
基于2003—2013年浙江省市域空间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从内部结构、外部环境两个层面,展开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效应对制造业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内部结构中,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效应下的产业规模水平、产业化水平能显著提升制造业效率;而信息化水平对制造业效率的提升虽然具有正向影响,但显著性不强。外部环境中,生产性服务业空间相关程度对制造业效率的提升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制造业效率呈现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集聚程度对制造业效率的提升呈现较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与已有研究的结论并不一致,原因可能在于二者的空间错配。最后就如何加强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效率的提升提出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8.
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及其对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的作用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以近年江苏投入产出表为基础,结合同期制造业、消费者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的发展,对江苏生产性服务业的水平、结构、特征、影响力及与制造业互动融合关系进行研究,并在解析制约江苏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基础上,提出未来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9.
从城市等级视角出发,运用2003—2015年福建省空间面板数据验证了生产性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与制造业FDI的协同关系。研究发现:福建省生产性服务业FDI和制造业FDI之间确实存在显著协同定位,且主要表现为生产性服务业FDI对制造业FDI的追逐;大型城市生产性服务业FDI和制造业FDI之间也存在协同定位,但主要表现为制造业FDI对生产性服务业FDI的追逐;而中小型城市生产性服务业FDI和制造业FDI还未形成协同关系。因此,大型城市应将引资重点逐步转向高端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而中小型城市仍应将引资重点放在基础制造业。  相似文献   

20.
高孟立 《科技与经济》2014,27(5):100-105
根据2003—2012年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时间序列数据,利用空间基尼系数、赫芬达尔指数、EG指数以及三市集中度对其产业集聚水平进行测度,并从产业内企业间集聚程度和产业地理上的空间集聚程度两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结果显示:产业地理上的空间集聚程度与产业内企业间的集聚程度存在不一致性,产业地理上的空间集聚发展态势与产业内企业间的集聚发展态势也存在不一致性,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集聚呈现出较为明显的集聚相关性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