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乙丙共聚物为原料,经马来酸酐引发接枝后与多烯多胺反应制备了分散型乙丙共聚物粘度指数改进剂.研究了马采酸酐、胺化物用量、接枝反应温度及胺化温度对粘度指数改进剂的影响.结果表明,F1为引发剂,马来酸酐、胺化物加入量分别为乙丙共聚物质量的12%、7%,接枝反应温度为160℃,胺化温度为140℃时,接枝率为4.1%.该产品具...  相似文献   

2.
通过理论研究、原料优选、实验论证、设备改进、工艺条件的摸索等,介绍了乙丙共聚物粘度指数改进剂RHY-614的研制过程,最终生产出合格的RHY-614产品,并投入市场。产品用于调制高档内燃机油中,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采用光谱法表征了未知组成的润滑油黏度指数改进剂,用1H-NMR确定其主要序列结构和各种单体的聚合比,用凝胶渗透色谱法确定其相对分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并将1H-NMR和凝胶渗透色谱联用确定其聚合度。将所述方法用于九种黏度指数改进剂样品的综合分析:1#~8#样品的化学组成为乙丙共聚物,序列结构以EEE、PEP、EPE和PEE结构为主,数均相对分子质量在52000~120000之间,多分散性在1.90~2.90之间,并分别计算其平均聚合度;9#样品为乙丙共聚物和聚苯乙烯的共混物,序列结构以(PE)n为主,两种组分的数均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540969和103383,并通过综合分析确定出两种组分的质量分数及单体平均聚合度等参数。  相似文献   

4.
将对苯二胺、对苯二甲酰氯及4,4'-二氨基二苯醚(ODA)在极性有机溶剂体系中进行低温缩聚,得到了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PPTA)三元共聚物溶液.研究了溶液中共聚物质量分数、温度、CaCl<,2>质量分数、共聚物的比浓对数黏度和ODA的摩尔分数对PPTA三元共聚物溶液的非牛顿指数、黏流活化能、结构黏度指数等重要参数的影响,为纺丝工艺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具有较低门尼黏度的三元乙丙橡胶(EPDM)为原料,通过添加引发剂与提高双螺杆挤出机螺杆转速的应力诱导复合引发方法,研究EPDM与马来酸酐(MAH)的官能化反应,表征官能化产物胺化反应后作为分散型黏度指数改进剂的性能。结果表明:官能化反应主要是由引发剂引发和应力诱导引发共同作用所完成;所得分散型黏度指数改进剂的增稠能力都随着螺杆转速的增加而增大,当螺杆转速为800 r/min时,黏度指数达218,稠化能力最强为14.47 mm2/s。当胺化物加入量为0.24%时,黏度指数改进剂的黏度指数达223,稠化能力达到最大值14.74 mm2/s。  相似文献   

6.
在装置现有生产工艺的基础上,通过优选乙丙胶型号、调整乙丙胶配比、干胶含量和热溶温度等手段在实验室研制出乙丙共聚物粘度指数改进剂RHY-615.  相似文献   

7.
温度控制作为均质机控制系统的关键环节,其控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均质产品的乳化程度;均质机温度控制过程是一个具有大时滞、非线性、强干扰的复杂控制对象,采用常规的PID控制技术对温度进行精密控制难以取得理想效果.针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复合模糊PID 算法的智能控制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新的控制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控制精度,具有较好的动态性能和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8.
聚乙烯基正丁基醚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粘度指数改进剂是润滑油的重要添加剂。综合介绍粘度指数改进剂的作用机理、种类、发展概况和使用性能,结合聚乙烯基正丁基醚粘度指数改进剂T601(BB)的性能特点,重点分析了BB在工业齿轮油和10号航空液压油中应用情况和影响。  相似文献   

9.
利用国产Z-N催化剂研究了在反应器中合成聚丙烯催化合金条件,测试了合金的力学性能,并系统地研究了改变气相聚合压力及气相单体组成比所合成的聚合物合金组成与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反应器中直接合成出的聚丙烯催化合金具有非常高的常温抗冲强度和低温抗冲强度,并随着合金中乙丙共聚物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模量却随之下降.然而控制合金中乙丙共聚物的含量不超过10%,则可使聚丙烯合金材料既具有较高的抗冲强度又具有较高的模量.结果表明,通过改变上述反应条件可方便地调节聚丙烯合金的组成,从而达到自由剪裁材料性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高压均质机超细粉碎机理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豆乳均质实验和理论分析研究了高压均质机中的液力剪切应力和压力突降引起的拉应力,估计了它们的数值量级。指出外部压力突降使低弹性模量物料颗料产生的拉应力可与液力剪切应力相当,也是破碎颗粒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以一种聚甲基丙烯酸酯类粘度指数改进剂为例,采用凝胶渗透色谱(GPC)、热重(TG)、红外光谱(FT-IR)和热裂解气质联用(Py-GC/MS)对聚合物的分子量、热稳定性和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样品的数均分子量Mn为9.1×104 g·mol-1,重均分子量Mw为6.9×105 g·mol-1,分散度D为7.6;样品在364.8℃开始分解,最大分解温度为393.7℃.该粘度指数改进剂主要为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十二酯、甲基丙烯酸十四酯单体共聚的线性直链分子,单体比例依次为15:20:44:21.本研究结果为聚甲基丙烯酸酯粘度指数改进剂的结构表征提供了一套完整、可行、简便的分析方法,也为制备高性能粘度指数改进剂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2.
研究一种实验室高分子量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合成的新方法,探讨熔融聚合工艺参数和扩链剂对共聚物分子量的影响.以90mL乳酸和10g羟基乙酸为原料,顺丁烯二酸酐为扩链剂,探讨温度、催化剂种类、催化剂及扩链剂用量对共聚物特性黏度的影响.当熔融温度为180℃,压力为400pa,复合催化剂用量为0.4g,扩链剂用量为2g时,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的特性黏度最好.  相似文献   

13.
剪切式均质机(泵)内流体流场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数学理论分析了剪切式均质机空腔内流体的流动 ,根据Navier Stokes方程、能量及动量方程 ,对流动过程中定、转子间产生的周向流流场和定、转子开口槽内产生的径向流流场进行了分析 ,探讨了其对流体均质的影响 ,为剪切式均质机的进一步研究和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  相似文献   

14.
将活性开环易位聚合得到的聚降冰片烯所带的茂钛取代环丁烷末端基转变成烷氧基茂钛,然后在AlEtCl2助催剂存在下催化乙烯与丙烯配位共聚合,合成出聚降冰片烯聚(乙烯co丙烯)两嵌段共聚物.考察了铝钛比、聚合温度和单体配比对乙丙共聚合的影响,并通过溶剂萃取及13CNMR分析对聚合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约36%的活性聚降冰片烯有效地转换并在助催剂AlEtCl2存在下使乙丙共聚合形成嵌段共聚物.低的聚合温度和铝钛比以及高的乙烯单体比有利于增加乙丙共聚物中形成嵌段共聚物比例  相似文献   

15.
粘度指数改进剂是润滑油中加入量比较大的一类添加剂,在润滑油的品种构成中约占50%。在国内,由于多级油应用的扩大及重质油的相对匮乏,粘度指数改进剂的使用量逐年增加,用量占添加剂总量的45%以上。由于粘度指数改进剂的性能、加入量、添加成本对润滑油成品产生较大的影响,近几  相似文献   

16.
气体热黏效应对干气密封性能影响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气体多变过程理论和气体润滑理论,通过对雷诺方程的多变指数进行修正,建立了分析螺旋槽干气密封热黏效应的数学模型.采用有限元法对黏度对于干气密封性能的影响进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多变指数和黏度越大、压力和温度越高,则干气密封的端面气膜承载能力越强;在高速或中、高压工况下,需考虑气体热黏效应对干气密封性能的影响;当端面平均气膜厚度大于2 μm时,气体热黏效应对干气密封性能参数与气膜厚度关系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17.
针对海上稠油油田早期注聚过程中部分井产液能力存在明显下降的问题,通过构建基于Buckley-Leverett公式的非均质油藏聚合物驱产液指数计算模型,较系统研究不同的原油黏度、渗透率级差、注聚时机、注聚黏度等影响因素条件下的产液指数变化规律。结果发现:聚驱阶段的产液指数整体呈现"四段式"变化特征,依次为上升段、快速下降段、平稳段以及回升段,海上典型稠油油田的产液指数相比转注聚时最大下降幅度可达53.1%,波谷时机为累积注入0.25倍孔隙体积聚合物时。波谷时机随着原油黏度或低渗层相对厚度的增大而提前,随着级差的增大而推迟;最大下降幅度随着注聚黏度或级差的增大、注聚时机的推迟而增大。当级差为2或高低渗层孔隙度比为1.6时,无因次产液指数曲线可出现2次波谷。上述成果对海上稠油聚合物驱方案设计与调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决已有的压敏油藏压力及油井产能计算方程无法考虑幂律型稠油的问题,基于压敏油藏以及具有幂律型稠油油藏的渗流理论,推导了压敏油藏中幂律型稠油油藏压力分布和产能方程,并通过实例进行了验证.对压力分布特征及影响油井产能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稠油幂律性对压力分布影响明显,同时,由于压降漏斗的存在,渗透率在生产井附近也呈漏斗状分布.地层原油的幂律指数越小,压敏指数越大,生产井产能越低.压敏油藏的生产井存在最优生产压差,在实际生产中应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19.
为了分析乙丙共聚物的序列结构,采用分峰法和分区法分别对13C-NMR图谱进行定量计算.研究结果表明,分峰法计算过程中峰的积分较复杂,查找峰的归属较烦琐,有些峰难以查找对应的序列结构;而分区法无需查找峰的归属,直接根据选定区域强度按设定模式进行计算,准确快速地计算出乙丙共聚物的序列结构.分区法可通过在VC 6.0和MATLAB7.1环境中编译程序进行计算,结果与分峰法相同.所以计算程序化使以往烦琐的手工计算更加便捷快速.  相似文献   

20.
以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PP-g-MAH)为相容剂,采用双螺杆共混法制备聚丙烯/乙烯-乙烯醇共聚物(PP/EVOH)共混物.利用毛细管流变仪研究PP/EVOH共混物的流变行为,研究了共混物配比、剪切速率和温度对流体的剪切应力、表观黏度、非牛顿指数和黏流活化能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EVOH的加入降低了共混体系的剪切应力和表观黏度,温度在低剪切速率时对表观黏度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