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真实的集体"作为一种价值目标和理想的社会状态是人类几千年来的梦想,其核心是要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马克思的"真实的集体"理论作为无产阶级的一整套革命和建设理论,为我们今天正在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指明了方向。我国建立的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政治制度为实现这一理想目标提供了现实可能。当前,我国正在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是全国人民为早日实现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协调发展,促进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而作出的现实努力。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根本上讲是要追求一种促进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的理想社会状态,"真实的集体"是其终极价值旨规。  相似文献   

2.
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处理个人和集体、个人和国家关系的根本指导原则.大学生集体主义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从大学生集体主义观念出发,分析了新时期大学生集体观现状及影响因素,指出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大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提供了新的思想基石,并提出以"八荣八耻"为标杆推进大学生集体主义教育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建设和谐文化,必须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大力倡导社会主义集体主义道德原则。在宣传和践履集体主义道德原则时,应把握集体和集体主义的科学内涵,正确理解集体主义的基本要求,努力追求集体效能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4.
和谐社会与安全文化貌离神合、形散神聚,我国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安全文化有其特定的内涵和本质,安全文化的最重要领域是企业,企业安全文化重在建设。我国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安全文化建设,就是要运用"和谐"原则,建设"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安全与生产生活共存、个人价值与集体效益和国家利益共创"的和谐安全文化。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体主义道德原则的几个理论问题,认为在当前集体主义是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矛盾统一体,这种集体主义的真实程度取决于公有制实现形式的优劣,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则创设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辩证统一的经济前提。  相似文献   

6.
集体主义原则因其以社会或集体为唯一本位而愈益显示局限性。用局部更新或用社会公德超越  集体主义都不可行。只有用主体主义为核心来构建社会道德体系 ,使人的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全面和谐地发  展 ,才是克服当前社会诸多道德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7.
《青年科学》2008,(Z2):4-4
在一份作为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官方报告组成部分的奥运会术语汇编中,第一次给出了奥运志愿者的清晰定义:"奥运志愿者是一个在奥运会这个组织里,对集体作出个人和利他承诺的人,他/她承诺将尽其所能完成交与他/她的任务,并且不接受金钱或奖品等类似性质的奖赏。"即,作为一名志愿者,他/她的行动是建立在个人自由决定的基础上,并且这一决定是在集体主义和利他主义原则驱动下做出的。  相似文献   

8.
为人民谋利益、集体主义是毛泽东义利观的出发点和基本原则 ,邓小平在继承了毛泽东这一无产阶级功利主义观的基础上 ,进一步提出“共同富裕”的理论。并且针对毛泽东片面强调集体主义、忽视个人利益 ,邓小平强调在经济活动中 ,要重视协调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 ,尊重个人利益的存在 ,真正做到三者兼顾、动态统一。  相似文献   

9.
构建和谐社会是为了实现人的幸福,同时,正确的幸福观又是推动社会和谐的强大观念力量。我国自古以来幸福观就具有鲜明的集体主义取向。在审视我国集体主义幸福观的历史的基础上,也应对当今社会主义社会时期集体主义幸福观的“应然”走向进行现实思考。  相似文献   

10.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面临的重要而艰巨的任务。从文化资源的批判继承角度,探讨和谐社会理念的传统文化底蕴。儒、道两家的"天人合一"思想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与发展的传统文化根源。儒家的"仁、义、礼、信"是今天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的文化遗传基因。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精华是我们今天"以人为本"原则的历史积淀。  相似文献   

11.
在侗族社会中,传统教育模式仍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民间歌谣、故事等民间文学形式以及习惯法、集体交际活动、劳动分工等传统教育模式,塑造个体的人格,形成集体主义、和谐的社会和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  相似文献   

12.
周作人叛国附敌“事件”的“产生”,“有无数互相交的力”。多年来,学术界忽视了道德视角这一种“力”,而它是诸力中最具周氏个性“这一个”。道德的核心观念是个人和整体(国家、民族、社会)利益的关系问题。周氏道德原则是“利己”第一。它以我国道法两家和西方人类学的伦理思想为渊源。由它派生的道德准则、道德控制(良知)是导致周氏叛国投敌的重要内因之一。揭示它,对未来社会的科学发展和人们的自由全面发展都有现实的警示价值。  相似文献   

13.
尼布尔认为,在现实社会中,要使人学会共同生活的艺术,不能单纯依靠一种思想资源而要依靠多种思想资源。尼布尔两种伦理思想资源——理性资源和宗教资源有利有弊,理性能使人控制自利冲动,也容易变成为自利作辩护,宗教能使人超越自利但过分化则会否定人的生存意志。在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不仅需要相应的理性资源作主导,同时也需要其他传统的、宗教的非理性资源作为补充,来引导人们学会协调复杂的人际关系,从而达到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14.
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今中国的热门话题,文章以结合人的发展为主题展开论述,既阐述了“以人为本”的内涵,也综述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并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框架为主,介绍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团结互助是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道德准则,它是现代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公民个人的为人处事之道.强调团结互助对构建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的社会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贯彻团结互助原则,不仅需要社会的教化和制度的保障,还需要推行知行合一的实践原则,通过道德实践活动和行为主体的自我修养相结合,以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从而促进团结互助风尚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和谐社会是有着"四个统一"的整体,党际和谐是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内容。新时期,各民主党派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政党关系和谐则社会稳定、和谐,政党关系不和谐甚至矛盾尖锐则社会动荡、不和谐。发展经济为党际和谐注入动力;巩固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格局,是党际和谐的保障;发展民主政治,为党际和谐注入活力;充分利用政治协商会议的组织形式,化解党际矛盾,能凝聚社会各层次的力量;搞好党的先进性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是党际和谐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社会更加和谐"是党的十六大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出的.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把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主要任务.和谐社会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相当丰富,主要是指人们之间的相处和谐,其特征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六个方面.法治是一个多义的概念,作为工具性价值,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  相似文献   

18.
高涨的权利意识,是新生代农民工作为"新人"的鲜明特征,他们不仅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还要主动参与政治表达和社会管理。然而,由于受制度体制、政治文化和自身素质等方面的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在具体政治参与过程中处于边缘状态。探寻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由非制度化走向制度化的路径,将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