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对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成虫符合负二项分布,聚集度指标检验成虫为聚集分布,聚集原因是由外界环境引起的;并建立了成虫在棉田中的理论抽样数学模型,田间随机取样适宜选用平行线、棋盘式和“Z”字型。  相似文献   

2.
沿江棉区棉田棉铃虫卵的空间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安徽沿江棉田棉铃虫卵的空间分布动态规律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棉铃虫卵在棉田的聚集程度随发生代次而逐渐增强,发现不同代次虫口密度相同对理论抽样数明显不同,提出了沿江各代估值调查中的理论抽样数,并对几种空间格局模型拟合棉铃虫的空间分布情况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3.
梨茎蜂卵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梨茎蜂卵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梨茎蜂卵为聚集分布。用泊松、奈曼、负二项分布的三种公式进行拟合表明,卵为负二项分布。文章还列出了不同允许误差下的理论抽样数表及不同防治阀值的序贯抽样表。  相似文献   

4.
对烟田黑带食蚜蝇幼虫的空间分布型测定结果表明:聚集度指标测定为聚集分布;频次分布检验为负二项分布;Iwao的m~*—m的回归模型为m~*=—0.2489+2.3886m,说明属于具有公共K值的负二项分布。分析了田间抽样的理论抽样数。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梨茎蜂卵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梨茎蜂卵为聚集分布。用泊松、奈曼、负二项分布的三种公式进行拟合表明,卵为负二项分布。文章还列出了不同允许误差下的理论抽样数表及不同防治阀值的序贯抽样表。  相似文献   

6.
【目的】近年来,枣瘿蚊(Dasineura jujubifolia)在陕西榆林设施枣树基地危害严重,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研究枣瘿蚊幼虫在设施枣树上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掌握枣瘿蚊在寄主上的发生情况和生物学特性,为该虫的监测预报和防治提供参考。【方法】2020年4—5月,在陕西省榆林市佳县柳树会村,选取枣瘿蚊幼虫危害严重的设施枣树样地。采用五点抽样法、双对角线抽样法、棋盘式抽样法、平行线抽样法和“Z”形抽样法抽取受害枣树,运用全株调查法(全查法)统计每株枣树上枣瘿蚊幼虫的数量。5种抽样方法与全查法之间进行t检验、误差率和变异系数比较,筛选出最适合的抽样方法,然后应用7种聚集度指标、Iwao的m*-m回归分析法和Taylor幂法则对枣瘿蚊幼虫在设施枣树上的空间分布型进行研究。【结果】5种抽样方法均适合设施枣树枣瘿蚊幼虫的调查,其中平行线抽样法为最适合的抽样方法。调查表明,枣瘿蚊幼虫在设施枣树上的空间分布型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间相互吸引,密度越大,个体群聚集度越高;其聚集分布由个体的聚集习性引起。依据Iwao的m*-m回归分析确定了枣瘿蚊幼虫的最适理论抽样公式为N=3.841 6/D2(2.878 3/m+0.176 5),当枣瘿蚊幼虫的防治阈值设置为4头/株,序贯抽样模型公式为$T_{(n)}=4 n \pm 7.4214 \sqrt{n}$。若调查100株设施枣树,当枣瘿蚊幼虫数量累计大于474头时,需要进行防治。【结论】枣瘿蚊幼虫在设施枣树上的最适调查方法为平行线抽样法,其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为该虫在设施枣树上的防治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
微红梢斑螟幼虫在两种松林中的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扩散型指数和回归分析方法对微红梢斑螟幼虫在湿地松和马尾松林中的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聚集度指标说明微红梢空间分布型均属于聚集分布;回归分析说明其分布是负二项分布.个体间相互吸引,分布的基本成份为个体群,群体内分布是随机的.  相似文献   

8.
在调查的基础上,将获得的有关杨剑舟蛾成虫、卵、幼虫、蛹4个虫态的大量数据,通过统计分析得出杨剑舟蛾各虫态及总体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其抽样方法均以"S"和"Z"形或斜线式取样为最佳,为进一步研究杨剑舟蛾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预测预报及其综合治理等提供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9.
浅谈三代棉铃虫产卵部位及卵的孵化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三代棉铃虫地棉株不同部位着卵量、卵孵化率调查,有效降低棉铃虫卵孵化率在喷药后所孵幼虫死亡率提高。三代棉铃虫着卵量以蕾、花、铃的苞叶上最多,占调查总卵量的85%。三代棉铃虫产卵高峰期喷施药剂有效降低棉铃虫卵孵化率,喷药后所孵幼虫死亡率提高。  相似文献   

10.
1984~1985年在福建省沙县和三明市郊调查了杉梢小卷蛾幼虫和蛹的空间分布,用比较频次法和几种聚集度指标进行分布型的测定。结果表明,幼虫和蛹多数样地都符合聚集分布。估计了最适抽样数,比较了五种抽样方法的适用性,提出了幼虫和蛹的最佳抽样方法。求得的有虫(蛹)株率与百株虫(蛹)量的回归式,可供生产上应用。  相似文献   

11.
彭长根 《江西科学》1995,13(3):154-160
1991-1992年,在江西大岗山长埠林场的晚松「Pinus rigida Mill.bar setotina(Michx。)Lond.ex Hoopes」人工纯中,设立了6块标准地,对思茅松毛虫越冬幼虫和蛹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思茅松毛虫越冬幼虫和蛹呈聚集分布。  相似文献   

12.
基于二叉树模型和遍历技术的配电网可靠性评估算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提出了一种基于二叉树模型的配电网可靠性评估算法.根据配电网络中任一元件位于馈线或分支线这一特点,将整个网络的元件组合成馈线节点和分支线节点两种集合元件,从而将元件故障等效为相应的节点故障,实现对配电网络模型的简化,采用二叉树模型作为算法的数据结构,易于实现对整个网络节点的遍历及节点的搜索.该算法在可靠性评估过程中没有进行任何近似,计算结果是准确的.  相似文献   

13.
魏美玉  赵士熙 《武夷科学》2002,18(1):146-150
稻粉虱若虫空间分布型测定结果表明 :(1)频次分布检验结果为负二项分布和核心分布 ;(2 )聚集度指标测定为聚集分布 ;(3) Iwao的线性回归方程为 m* =0 .76 5 5 + 1.6 778m,属于聚集分布。在空间分布型研究基础上 ,探讨了资料代换模式、Iwao序贯抽样模型和最适抽样数模型  相似文献   

14.
黑河上游天然草地蝗蝻空间格局异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黑河上游祁连山地天然草地1~5龄蝗蝻混合种群在大尺度多海拔区域中的空间格局异质性.结果表明:不同龄期蝗蝻的空间格局都呈现聚集型分布,但随着龄期的增长,聚集程度由低龄聚居型转为高龄散居型,空间依赖范围也逐渐变大;空间自相关性因龄期的不同而表现为以4龄为峰值的倒U型变化趋势;空间分布趋势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南向和西北—东南向上,并且随着龄期的不断增长,西北—东南向的变化趋势性不断增强,而东北—西南向的变化趋势性逐渐减弱;海拔梯度上垂直分异现象明显,整体上形成了互补性和均衡性条带式斑块结构.这种动态的聚集扩散过程以及空间异质性规律,反映了草地蝗蝻在海拔梯度上出土顺序以及对气候的多元适应性.  相似文献   

15.
16.
桂林岩溶石山阴香幼苗种群空间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方差/均值比率法、Greig-Smith法和间隙度分析法对桂林岩溶石山阴香幼苗种群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阴香幼苗种群呈现集群分布,但在不同生境中种群的集聚强度和格局规模存在明显的差异。随着尺度的增大,种群分布格局的间隙度逐渐减小。生境异质性、种间竞争和人为干扰是阴香幼苗种群分布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四种枣叶片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主产在陕北的骏枣、苹果枣、梨枣和狗头枣四种枣的叶片解剖学研究表明,其四种枣的叶片叶肉组织均由栅栏组织状的细胞组成,属等面叶,趋向旱生结构的特征.四种枣树的叶片结构也存在一定的差异,骏枣叶片的主脉中有较多的乳汁管,而其余三种则不存乳汁管;此外,四种枣叶的叶脉维管束外具有类似维管束鞘的结构和散布少量分泌细胞。  相似文献   

18.
冯新宇  栾兵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17):4304-4307
目的是提出一种减少平行耦合微带线串扰的方法来指导印刷电路板产品的电磁兼容性设计,通过使用Ansoft公司开发的高频结构仿真软件(HFSS)对平行耦合微带线进行建模,对其空间电场分布进行仿真。最后讨论影响场分布的各个因素,得到减少微带线间串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type,aggregative intensity,pattern scaleand dynamics of plant populations of Rhizophora stylosa community in Yingluo Bay of Guangxi.The measured results show that R.stylosa population is an aggregated distribution,while thepopulations of Kandelia candel,Bruguiera gymnorrhiza and Aegiceras corniculatum appear asrandom distribution.The plant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pattern changes,along with the populationdevelopment and the succession of the commun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