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红点唇瓢虫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红点唇瓢虫的世伐生活史,在贵阳该瓢虫生年发生三代,世代高度重叠,以成虫越冬。笔者观察了各代雌虫产卵情况,其中以一代产卵量最大,平均每头雌虫可产卵232.8粒,产卵期最长,平均可达78.5天,该虫食性较广,可捕食17种盾蚧和少量蜡蚧的幼蚧。 相似文献
2.
红点唇瓢虫生物学特性及其捕食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2005-2006年在福建省的沿海平潭等地,通过室内饲养、室外观察和林间调查,进行了红点唇瓢虫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松突圆蚧捕食功能的初步研究结果。红点唇瓢虫在福建省一年发生4代,世代高度重叠,以2—4代成虫越冬。成虫寿命较长,可达3个多月;且适应性强,能够在松林内建立较稳定的群落;每年5—8月为其活动高峰期,与松突圆蚧大发生期相一致;其对松突圆蚧有较强的捕食能力,应用Holling—Ⅱ圆盘方程进行拟合捕食量方程,得到红点唇瓢虫成虫的日极限捕食量为55.84头/日。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龟纹瓢虫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对小麦蚜虫的捕食效应,试验结果表明,龟纹瓢虫(Propylaea japonica)1a发生5代,在自然变温条件下,从卵到成虫发育历期为17.11d,其中卵期为(2.85±0.84)d,1龄期为(1.40±0.51)d,2龄期为(2.33±1.11)d,3龄期为(1.67±0.49)d,4龄期为(3.73±1.31)d,蛹期为(5.13±0.99)d.其卵期发育起点温度为15.47℃,有效积温为18.59日度.龟纹瓢虫成虫对小麦蚜虫的捕食效应符合HollingⅡ型模型,为Na=0.7059N/(1+0.0133N),成虫对小麦蚜虫的寻找效应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降低.根据HollingⅢ型功能反应新模型得Na=75.19exp(-47.53/Nt),在1d内,1头龟纹瓢虫对小麦蚜虫的最大捕食量为75.19头,最佳寻找密度为47.53头,在利用龟纹瓢虫成虫防治小麦蚜虫时,益虫和害虫个数比可以1∶50作为参考值. 相似文献
4.
黑背小瓢虫是蚜虫的捕食性天敌之一,在湖北一年发生5-6代,第一代主要在槐,榆,桃树等植物上捕食,第2-4代主要在棉田捕食,有世代重叠现象,从卵发育到成虫羽化约需16天,成虫寿命一般为18天,幼虫和成虫都扔食,每头日平均捕食量为27头左右,在棉田的虫口密度一般为12-14头/百株,每年6月下旬至7月上旬虫口数量达到高峰,1990年在实验室内,对黑背小瓢虫进行了捕食功能反应试验,建立了参数方程和模拟模型。 相似文献
5.
二种捕食性瓢虫人工饲养繁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0年用日本龟蜡蚧和人工代饲料饲养矢尖蚧的天敌优势种湖北红点唇瓢虫与二双斑唇瓢虫,结果表明:用日本龟蜡蚧饲养湖北红点唇瓢虫,其产卵量比二双斑唇瓢虫高3倍以上;而用人工代饲料饲养,两种瓢虫的产卵量极低。人工繁殖的湖北红点唇瓢虫能在施秉县农业局柑桔园正常发育,顺利越冬,现已对此园的矢尖蚧起到了明显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6.
7.
5种瓢虫酯酶同工酶种间及种内变异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聚丙烯酰胺垂直板凝胶电泳的方法分析了5种瓢虫、异色瓢虫4个型及七星瓢虫个体的酯酶同工酶.结果表明,种间的酶谱差异明显,每个种都有自己独特的谱型,彼此易于区分;异色瓢虫型间的主带酶谱相似,但总酶带数差异较大;七星瓢虫个体间的酶谱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8.
中华松针蚧在甘肃迭部林区一年发生1代,以无肢若虫在松针上越冬,主要危害油松林。在初步摸清其生物学特性及危害的基础上,采用林木检疫、营林措施、保护和利用天敌以及喷施化学药剂、施放烟剂等方法可有效防治该虫。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宽带细腹食蚜蝇Sphaerophoria macrogaster(Thompson)的生物学特性,发现该食蚜蝇在福州一年发生7代,各代的历期分别为46.3天、30.9天、66.7天、23.1天、26.1天、37.1天与131.2天。主要以蛹在土壤中越冬和越夏,所以第7代与第3代的历期都很长,蛹期也比其他各代长,分别为100天与45天。每雌的平均产卵量为20.8粒。幼虫期的总捕蚜量为286.7头,其中2、3龄幼虫的捕蚜量占幼虫期总捕蚜量的98.2%。 相似文献
10.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
研究了一类食饵种群与捕食者种群同时具有收获率的Holling III类功能性反应捕食系统,利用微分方程定性、稳定性及分支理论,讨论了系统平衡点的性态,给出了极限环存在的条件及开发研究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云斑天牛Batocera horsfieldis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斑天牛是福建省林木的一种重要害虫,该虫在福建2年发生1代。林间试验表明,应用棉花浸蘸80%敌敌畏或50%甲胺磷原液堵塞蛀孔,或用芜菁夜蛾线虫的Beijing、Mexican品系的1000条/ml悬液注射蛀孔,以及应用线虫海棉塞孔法防治幼虫,均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1979-1984年对非洲蝼蛄进行了生物学习性研究.在河南每年发生面积1500-2000万亩.危害作物与杂草9科30种,其中对小麦的苗期危害率平均达4.1%,最高达46.1%.以成、若虫在20-82厘米深的地下穴洞内越冬;春、秋活动深度为20及22.2厘米;夏季最浅为15.2厘米.雌虫4-10月间产卵,产卵前期61-235天.单雌可产卵1-6次,8-182粒,平均2.2次63粒.卵期12-59天平均22.4天.若虫分7-8龄,少数6或9龄个别10龄,历期130-335天.完成一个世代需经历387-418天. 相似文献
13.
乔秀荣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1,15(2):48-51
研究了美国白蛾在秦皇岛市的生活史、生活习惯、各龄期幼虫的特性、卵的发育速度、各龄期幼虫的耐饥力等生物学特性和寄生性天敌的种类 ,以及美国白蛾蛹重与携卵量的关系 ,并建立了蛹重与携卵量关系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4.
刘伟胜 《河北省科学院学报》1989,(1):19-27
设计了测定液体混合物粘度的实验装置,用纯水对实验装置进行检验,其偏差与文献值相比小于5%。使用该装置对六种二元液体混合物的粘度,即丙酮和水,丙酮和甲醇、甲醇和三氯乙烯、甲醇和苯、四氯乙烯和苯、甲醇和四氯乙烯,从常温到高温加压测定。测定的六种液体混合物的粘度大体上随温度成反比例变化。 相似文献
15.
棉蝗Chondracris rosea rosea(De Geer)是木麻黄的毁灭性食叶害虫。该虫在福建长乐1年发生1代,以卵在沙土越冬,为害高峰期为7、8月份,抓住跳蝻孵化盛期,用1%1605粉剂或45%乐胺磷乳油防治两次,其防治效果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16.
17.
侧柏毒蛾在福建一年发生3代,以卵越冬。幼虫5—6龄,幼虫期27—63天,蛹期8—22天,成虫寿命3—10天。每雌平均产卵量92粒。一般发生年份可于4月上旬在林间施放白僵菌粉炮,大发生时选用20%杀灭菊酯3000倍液、80%敌敌畏、50%甲胺磷1000倍液喷雾防治2—3龄幼虫,均有良好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8.
南方花天牛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Zhang Jinfa 《武夷科学》2000,(1)
南方花天牛是杉木的一种新害虫 ,在福建 2年发生 1代。通过昆虫病原斯氏线虫属的 3个品系和异小杆线虫属的 1个品系对南方花天牛幼虫试验 ,筛选出异小杆线虫泰山 1号为最佳品系 ,Steinernema feltiaeBeijing品系次之。林间防治选用每头害虫 10 0 0条线虫剂量 ,采用注射法或塑料海绵塞孔法防治效果均可达77.78%以上。应用 80 %敌敌畏 10 - 2 0倍液注射蛀孔 ,也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