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的当代品格有三方面的特征,一是以审美的社会价值论作为评价文学的基本准则,并对文学的人学内涵加以多角度地阐发;二是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选择,呈现出批评研究的多向格局和多样化形态;三是从思维方式到概念、范畴、语言符号系统,发生了根本上有别于中国传统文学批评的科学化、现代化变革。  相似文献   

2.
符号的能指 -所指关系的概念是对物质世界的抽象概括 ,其任意性的本质决定了它们在语言符号内部既是相对稳定的 ,又是在不断变化的 ,这些特性促成了历时语言学和共时语言学的产生。它们不仅构成了现代语言学的基础 ,同时 ,符号能指 -所指关系的错位又形成了现代文本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3.
第一,人类的语言认知心理呈现为感性层面的语言表象加工,知性层面的语言概象加工和理性层面的语言意象加工等三大形式结构;第二,语言表象的表征内容是音素 - 音节 - 音位,语言概象的表征内容是字词法则 - 句法 - 语法(规则),语言意象的表征内容是符号世界的映射规律 - 客体世界的运动规律 - 主体世界的价值规律;第三,语言表象生成于历时空的经验 - 情感体验场,语言概象生成于共时空的想象 - 推理认知场,语言意象生成于超时空的理念 - 意识境义场.  相似文献   

4.
名著改编的艰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由于影视符号系统与语言符号系统的迥异造成差异 ;二是未能表现名著特有的艺术精神。本文从观众对小说原著的理解而产生的审美期待来分析艺术再创造中这两方面的普遍规律  相似文献   

5.
论中国民族服饰情感与审美的整合传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旎 《科技信息》2009,(15):385-385
中华民族服饰文化体系,是各族劳动人民情感的表述。它以符号化视觉语汇透视出民族生活习俗、民族审美理念和思想情感,标志着各自民族符号性的文化选择。服饰构成要素的变更,促进了情感和审美形式的变化和发展。民族服饰视觉情感语义的准确快速传达,主要是通过一定的服饰造型和图案设计等呈现出来,并体现民族传统审美文化体系的历史延续。  相似文献   

6.
中华民族服饰文化体系,是各族劳动人民情感的表述。它以符号化视觉语汇透视出民族生活习俗、民族审美理念和思想情感,标示着各自民族符号性的文化选择。服饰构成要素的变更,促进了情感和审美形式的变化和发展。民族服饰视觉情感语义的准确快速传达,主要是通过一定的服饰造型和图案设计等呈现出来,并体现民族传统审美文化体系的历史延续。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符号学角度解读电视传播优势,即语言符号在特定情景下的确定性和非语言符号提供的“场”以及形成受众在理解过程中的情感倾向和释义可能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汉字作为传播语言信息的符号系统 ,从产生开始 ,就具有实用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汉字的艺术审美价值体现在 :汉字的造字构形思维来源于人类先天的审美要求、汉字的构形方式是人类后天美感形成的必然、汉字的构形体现了审美活动本体生成的特征等三个方面 ,人类的审美意识与汉字构形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一、语言规范与言语规范的一般概念 语言规范指作为一种符号系统的语言及其规范.每种语言都是由一定语音系统、语汇系统、语法系统构成的语言系统.语言系统是社会、历史形成的,具有约定俗成性,这就是语言的规范.  相似文献   

10.
高校思想政治课要走出困境,就须以其内、外在特征引起审美主体(学生)的美感,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语言、教师情感 形象等都具有不可忽视的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朱莉亚·克莉丝蒂娃是法国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的代表人物之一 ,她的符号学理论是一种语言学理论 ,以符号和象征的区别替代了拉康的想象和象征的区别 ,颠覆并超越着象征语言符号系统。克莉斯蒂娃的符号学理论对父权制的男女二元对立有着颠覆性的意义 ,因而也就具有了女权主义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多模态分析框架为理论基础,从视觉符号和言语符号两方面分析一篇大学英语四级看图作文,揭示视觉符号和言语符号作为社会符号共同作用完成表意功能以及在语篇中发挥意义共建作用。本文对于在分析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教育语篇是多模态语篇分析关注重点之一。教育语篇意义的产生源于语言、图像、音像、图表、态势等符号资源。在多模态语境下的课堂教学、学术讲座、教科书、词典百科书等教育语篇中,语言系统和图表、声音、颜色、动作等其他符号系统给予语篇以意义和统一的连贯,在专业知识的传播和获取过程中发挥各自不可取代的作用。分析教育语篇多模态呈现形式、特征及其意义构建能够促进学习者更加全面、准确识读语篇意义,实现教育目的,并为教育语篇的研究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14.
This research develops a methodology that helps actors in understanding information generated from multiple construction participants. It employs semiotic theory which approaches the interpreter’s understanding of the role of the representations used in construction documents to communicate meanings to other participants. This strategy is designed to aid the interpreters’ comprehension of the use of symbols. The symbols within the construction documents are forms of representations that take the form of a visual representation of a set of markers that describe a formal language, and of markers that are used to represent natural language as well as other possible representations, such as a collection of codes for indexing documents. Symbols are replaced by signs under the semiotics theory. The use of symbols as signs is this study’s recogni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terpreter and the material quality of symbols. The semiotic analysis is an examination of the compromise between the meanings of a representation per se and the concept associated with the understanding of such representation.  相似文献   

15.
本文依据现代符号学的基本原理,探讨了服装作为一种符号系统在信息、文化交流中所具有的研究特征及研究方法,并从符号学的角度论述了服装这一信息交流工具同其它信息交流工具,尤其是和语言、符号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电视新闻汉英翻译过程存在着非对应性,以美国行为语义学家莫里斯的符号学语义理论为基础,从所指意义、实用意义和语言内部意义的符号学视角解释电视新闻汉英翻译中非对应性的理据。  相似文献   

17.
同形现象与形式可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从符号学象似性概念引伸之语言同形象为基础,讨论不同语言系统之间的不同表意形式所显示的功能似特征及象亿的语言效果,进而分析论证语际转换中“形式可译”的内涵所指和理据。  相似文献   

18.
皮尔士继承了西方哲学中从理性方面界定人之本性的传统,并且将思想理解为使用符号的推理活动,从而提出了“人是符号”的命题.皮尔士的符号学人论是对笛卡尔主义的反叛,其立场是经验主义和现象主义的.皮尔士可以被视为当代哲学中语言学转向的预言者和开拓者.  相似文献   

19.
符号系统由于其社会约定性而具有很强的稳定性,但稳定性又是相对的;由于每个系统的形成有一定的规则,这些规则管理制约着每一个系统并使此系统区别于彼系统,因此,同层次的符号系统又具有排斥性。符号系统的这两大特性在跨文化交际中的意义:符号系统的相对稳定性使我们可以对符号系统进行调整,使交流双方共享的信息达到可辨识的数量,以促进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由于排斥性的存在,在调整符号系统时必须注意度的把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