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漫话普洱茶     
走进昆明的茶叶市场,映入眼帘的是品目繁多、形态各异的“普洱茶”,有散装的,也有紧压成砖、饼、柱、沱和南瓜等形状的;有的茶汤呈淡黄绿色,有的茶汤呈深红褐色;若细细品味,又会发现有的清香淡雅,有的醇厚甘甜。这些都是普洱茶吗?它们是如何制作的?怎么会有如此不同的形状、汤色和滋味呢?  相似文献   

2.
云南普洱茶人工接种发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用优势菌株进行培养、制备菌种液,对普洱茶进行人工接种发酵,并与未接种自然发酵的比较.结果显示:人工接种发酵比自然发酵时间大大缩短;(黑曲霉+酵母)组合及(青霉+酵母)组合为人工接种发酵的优势菌种组合;用这2种菌种组合进行发酵时,发酵茶的主要生化成分的含量及感观评价最接近陈化3年的特级普洱茶.  相似文献   

3.
 采用一相混合湿法制粒制备普洱茶泡腾片;通过对比实验选取辅料,并以正交实验方法优化实验配方;根据药典对产品进行了相关的质量分析.研究制得的产品可基本保持普洱茶的汤色和口味,制粒、压片效果好,各项指标均符合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4.
李媛 《科技信息》2011,(11):I0157-I0157,I0141
普洱茶是云南具有极高知名度的珍贵茶叶资源,加快实施普洱茶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是促进其快速发展的重要科技举措。本文从必要性、实施优势、面临的问题等方面分析了普洱茶的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现状,并提出一些有一定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5.
针对普洱茶渥堆发酵生产当中存在的问题,设计了自动检测与控制系统,该系统利用PLC及各种检测与控制设备为下位机,以PC机和WINCC为上位机,对普洱茶发酵过程中的温度、湿度、pH值等相关数据进行实时采集与存储;根据普洱茶发酵各个阶段所需要的最优环境要求,对普洱茶发酵过程当中的湿度、温度、通风及杀菌时间进行相应的控制,为普洱茶渥堆发酵创造出合适的条件,以增加各个批次普洱茶发酵品质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云南省普洱茶文化与旅游互动发展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普洱茶属我国十大名茶之一,茶文化源远流长,饮茶之久、茶区之广、茶艺之精、品质之好,堪称世界之最。当前,以茶会友、以茶养心、以茶修身已成为当代人的生活时尚。普洱茶文化贯穿于普洱茶叶的采摘、制作、选茶、煮茗、饮用、礼仪以及普洱茶诗、茶画、茶俗、茶歌、茶舞等诸方面。基于此,科学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普洱茶文化,借助云南普洱茶产地多民族风情和生态茶园建设,将其全方位、多层次渗透于旅游六大要素,设计多种符合游客需求的茶文化旅游产品,以重塑茶马古道旅游线和澜沧江普洱茶旅游带品牌形象,使云南普洱茶文化与普洱茶产业、普洱茶文化旅游、区域经济形成共赢局面,现已成为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通过阐述普洱茶文化内涵以及茶文化与旅游之间的关系,在分析普洱茶文化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云南省普洱茶文化与旅游互动发展的一些战略对策,以期对普洱茶文化旅游发展和滇西旅游多元化发展方面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普洱茶企业发展现状、竞争压力等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当前普洱茶企业存在问题,依据价值链理论,探讨普洱茶企业价值链的优化方式,这对提高普洱荼企业竞争力提供了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正>普洱茶是以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后发酵加工形成的散茶和紧压茶,包括自然发酵(非酶性氧化)和渥堆发酵(微生物酶促氧化)制成的发酵茶。中科院昆明动物所与昆明学院的一个联合课题组,通过实验证实了普洱茶的减肥降脂机制。课题组利用近年来  相似文献   

9.
基于目前普洱茶市场定位不明确、存在虚假宣传以及科技不创新、管理水平不提升等问题。基于此情况提出了弘扬普洱茶文化,查处虚假宣传;重视市场监管,塑造品牌形象;整合资源,强化生产力与创新能力等相关解决对策,实践证明上述工作的落实取得的成效是可观的,而积极研究推动普洱茶市场有效运转的策略是一项不间断的任务。  相似文献   

10.
通过系统调查云南普洱茶园害虫的种类、生物学特性和走访茶农,本文分析了在云南普洱的茶园中,危害比较严重的6种害虫:茶小绿叶蝉、茶黑毒蛾、茶黄蓟马、茶蚜、咖啡小爪螨和茶盲蝽;得出了在当地茶园,尤其是一般茶园中,对茶园害虫的防治主要是药剂防治;记述了6种主要害虫的危害特点、生物学特性和防治措施;总结了当地茶园主要害虫的综合防治措施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高压脉冲电场对普洱茶中微生物的选择性灭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了云南主要产茶区具有一定代表的8种普洱熟茶作为样品,检测其中的霉菌、细菌总数及细菌代谢产生的蛋白酶.检测表明,8种茶样中存在大量的霉菌,包括优势菌群黑曲霉,茶样中的细菌总数均超标并且茶叶中存在非致病性但影响茶叶品质的枯草芽孢杆菌.选用3组高压脉冲电场对上述8种茶样进行处理,结果表明高压脉冲电场对细菌及蛋白酶有高效的杀菌钝酶作用,但对霉菌及黑曲霉没有影响.试验结果与高压脉冲电场的电穿孔理论一致,验证了高压脉冲电场促进生物体生命活性的正效应和抑制其生命活性的副效应两方面的相关理论.  相似文献   

12.
普洱茶发酵过程中主要微生物的观察分析:湿气(水份)、空气(给氧量)对普洱茶发酵起决定的作用;微生物和不同茶头培养的茶曲参与发酵的茶堆有可以感觉到的微小的差异;容器发酵并改善给氧状况,能使茶堆发酵均匀、质量好。  相似文献   

13.
云南普洱茶产地土壤理化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云南省普洱茶产地普洱市、临沧市和西双版纳州为研究区,对不同的土壤类型和土壤各层的理化性质进行分析,并结合茶园的生长情况,研究了土壤理化性质的适宜性.结果表明:1)普洱茶主产区各种土壤类型中,赤红壤的N、P、K的质量分数(w)均偏低,对茶树生长的限制因素较多.黄壤的全P、全K含量丰富,适合茶树生长的有利条件较多.其他土壤类型中,K和P是茶树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2)表、心、底土层的质地一般为粉砂质壤土,是pH范围为4~5的微酸性土壤,存在土壤表层酸化的趋势;3)土壤有机质层深厚,w(全N)达到1%~2%;w(速效P)较低,且从表、心、底土层逐渐减少.w(K)较高,w(全K)平均值在0.6%~1.0%,w(有效K)在土壤表层的积累较明显;微量元素中,Fe、Mn元素w较高;4)有效P、有效K及微量元素Fe和Mn对普洱茶茶叶的生长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文章考察了不同膜孔径的无机-有机复合膜和陶瓷膜对普洱茶提取液的澄清效果.通过比较通量的衰减、有效成分的选择性以及膜清洗后的水通量恢复率,筛选出适合普洱茶澄清的膜.结果表明,相同孔径0.20μm的复合膜比陶瓷膜具有更好的抗污染性能和选择性,最佳的操作条件如下:操作温度为30℃,操作压力为0.1 MPa,膜面流速为2.1m...  相似文献   

15.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儿茶素、茶氨酸、槲皮素、黄嘌呤和次黄嘌呤在普洱茶发酵过程中的含量变化,发现在发酵过程中,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儿茶素、茶氨酸和槲皮素的含量下降,黄嘌呤和次黄嘌呤的含量上升。对这6种成分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发现多酚类与氨基酸类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云南是茶叶的故乡,至今仍生长着我们的茶祖茶宗。茶为国饮一国之饮,怎么能没有故乡的滋味?因此,多少年来,我一直关注着普洱茶的兴衰与荣辱,它的一叶一汤,都与我呼吸与共。  相似文献   

17.
普洱茶热脱附-裂解色谱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热脱附/裂解色谱法测定不同制作工艺,不同存储时间,不同存放地点的普洱茶色谱指纹图谱,并选用模糊聚类数据处理手段对图谱进行综合分析,色谱图经过软件处理显得更直观精确;同时采用热脱附/裂解色谱-质谱对其裂解产物进行定性测定.各色谱峰调整保留时间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均≤2.73%,T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均≤11.54%.该工作为普洱茶的品质鉴定建立了一个快速、简便、科学的测试手段.使茶叶质量控制又迈进了新的一步.  相似文献   

18.
普洱茶中茶多酚和茶多糖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普洱茶为材料、水为提取溶剂,通过正交设计考察了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溶剂用量、浸提次数4个因素对其所含茶多酚和茶多糖提取得率的影响,优化茶多酚和茶多糖综合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浸提温度80℃,浸提时间1 h,溶剂用量(固液比)1∶10,浸提次数1次.在优化的提取工艺条件下,提取物干物质得率为20.65%,其中茶多酚含量为30.47%,茶多糖含量为57.26%,且该提取物作用于高脂饮食小鼠降脂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普洱茶渥堆发酵过程中嗜热细菌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普洱茶发酵全过程的茶样进行了pH检测,发现在渥堆过程中pH在前期有所下降达到4.5,中期基本趋于稳定,后期又有所回升。根据渥堆过程中高温和偏酸性的特征,采用传统培养与分子生物学方法相结合,对全过程的茶样在高温条件下进行细菌的分离、纯化及鉴定。结果发 现有大量嗜热细菌的存在,包括凝结芽孢杆菌 Bacillus coagulans,枯草芽孢杆菌 Bacillus- subtilis,地衣芽孢杆菌 Bacillus licheniformis,热嗜淀粉芽孢杆菌 Bacillus thermoamylovorans,Bacillus shackletoni,喜热噬油芽胞杆菌 Geobacillus thermoleovorans,乳酸片球菌 Pediococcus acidilactici,植物乳杆菌 Lactobacillus plantarum,等。这些嗜热细菌和嗜热真菌一起在普洱茶的发酵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20.
普洱茶文化是千百年来澜沧江畔云南多民族文化交汇的土地上开放出的一朵耀眼奇葩。它与云南各民族的自然、地理、经济、文化、历史紧密相连,其悠久的历史、浓厚的文化底蕴,为云南、为中国、为世界创造并保留了璀璨夺目的物质、精神文化遗产,其独特的"和谐"文化内核和魅力,对当代人类的和谐发展具有积极、深远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