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Windows XP为例,详细叙述计算机系统启动过程,并从其启动过程分析病毒可能存在的位置,病毒加戴的方式,以及病毒清除方法。  相似文献   

2.
英国科学家最近研究出一种新技术,能够通过倾听病毒从特殊装置上飞出时产生的声音来检测病毒的类型。 剑桥大学的科学家在9月号的英国《自然生物技术》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在晶体表面涂上抗体,释放出病毒与抗体分子结合,然后施加电压使晶体进行快速振动。 随着电压的升高,晶体振动得越来越快,病毒与抗体之间的结合断裂,使病毒从晶体表面飞出来。科学家说,在这一过程中,原先使病毒与抗体结合的能量有一部分被以声音的形式释放,即病毒从晶体表面飞出时会发出一个微小的声音。 不同的病毒与抗体的结合力量强弱不同,因此病毒被振出晶…  相似文献   

3.
《广东科技》2006,(5):45
最近,科学家从马身上获得了抵御禽流感病毒H5N1的抗体,救活了感染H5N1病毒的老鼠。 在《呼吸器官研究》杂志上出版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一份100μg剂量的马的抗血清能有效地保护受感染的老鼠。这些结果意味着,从马身上提取的反H5NI禽流感病毒抗体或许能用来防止因感染H5NI禽流感病毒的死亡,或许,能被用来更早地预防人类感染禽流感病毒。  相似文献   

4.
ARP病毒入侵原理及解决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局域网连接INTERNET的用户,对于ARP病毒应该都不会陌生,并且基本上都深受其害。这个病毒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网络的性能,甚至瘫痪,导致用户无法正常使用网络。本文从该病毒入侵原理的角度来分析我们如何去防范该病毒,并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
从1968年第一个网络阿帕网诞生,到现在的互联网遍布世界,被广泛应用,在40年的时间里,计算机网络飞速发展。网络病毒伴随着网络的发展也是发展迅速。ARP欺骗病毒在近期大肆泛滥,特别是在企业网络内,造成网络访问故障,网络带宽被占用,正常访问被定向到恶意网站或广告网站,网络正常应用被破坏。从ARP病毒的泛滥,也凸显出了网络管理的重要。  相似文献   

6.
养殖日本对虾病毒的观察与分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患病毒病的日本对虾剥取肝胰脏组织切片后电镜观察发现,很多肝胰细胞核中有典型的杆状病毒,病毒粒子已成熟,具有清晰可见的包膜结构,两端钝圆,直径约70~80nm,长度约250~300nm,有的整个细胞核中充满了未成熟的病毒粒子,核结构已瓦解,未观察到病毒包含体的存在,该病毒可能为BMNV.有的病虾标本肝胰细胞质中含有直径约55~60nm的具包膜结构的球状病毒.中肠中也发现了染色深的病毒颗粒,并有一些尚未成熟的病毒颗粒在微绒毛中形成串珠状结构,但均无发现病毒包含体.分别采用不同的提取方案从这些病虾中分离纯化了两种病毒,一为70~80nm×300~380nm的BMNV;另一为直径约60~65nm的日本对虾球状病毒,它们的大小与电镜测量值相一致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计算机病毒的原理着手,提出了用DEBUG检测病毒的方法及预防病毒的手段。  相似文献   

8.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教授伊恩·弗雷泽开发的皮肤癌疫苗在动物试验阶段取得成功,最早可望在2009年开始人体试验。这种疫苗针对乳头状瘤病毒,这种病毒能把异常皮肤细胞转化成癌细胞。弗雷泽称,目前尚不清楚多少皮肤癌由乳头状瘤病毒所致,但是从全球范围看,至少5%的癌症由乳头状瘤病毒所致。  相似文献   

9.
当前计算机病毒无孔不入,主要的传播途径是网络,要想遏制病毒的传播,首先要在传播途径上将病毒放住。本文主要分析冲击波.Slammcr病毒特性出发,从不同角度,探讨了路由器在网络防病毒.防攻击方面的功能及其具体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10.
杨进 《科技资讯》2009,(26):8-8
本文分析了局域同病毒的传播途径,特点和危害,从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提出了防范和治理局域网病毒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11.
系统引导型病毒是在系统引导加载过程中进入系统中,获得对系统的控制权,其传染性强,危害大,难以根除。本文根据系统引导型病毒机理及特征,从防范的角度出发,找到了根治系统引导病毒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2.
网络型病毒与计算机网络安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传统的计算机病毒分类法常以寄生对象为标准将病毒分为文件型、引导型和混合型,但根据当前病毒发展的趋势,应增加一类网络型病毒。网络型病毒的寄生对象广泛、传播速度快、危害广,它利用Internet的开放性和软件系统的缺陷,破坏网络中的各种资源以及网络通讯,某些种类的网络病毒还是黑客工具。因此结合多个具体实例,分析了网络型病毒对网络安全的危害,提出网络型病毒的防治应首先从管理措施上着手,并综合防火墙技术、病毒防治软件、软件更新、数据备份等多种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
采用改进的水稻病毒纯化方法,以200g/L的蔗糖垫替代蔗糖密度梯度,从RStV感染的水稻叶片中制备了病毒颗粒,电镜观察显示,RStV为细丝状和分枝状结构,变性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分离纯化的病毒总RNA得到4个大小不 同的病毒RNA。  相似文献   

14.
广西猪瘟病毒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6~1989年,从广西5个地、市的10个病猪场猪体中分离到10个病毒。用猪瘟石门系标准强毒作对照,经病原性、抗原性及血清学试验,培养特性,血细胞吸附及病毒的形态结构观察,证明10个毒株为猪瘟病毒。它们有共同的抗原性。它们之间的区别只是毒力的强弱不同。从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病程方面看,9个为亚急性猪瘟毒株;一个为慢性或温和性猪瘟毒株。  相似文献   

15.
作者从发生白点综合征的中国对虾中,提取了一株白点综合征病毒,用电镜对纯化的病毒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并对病毒纯化过程中蛋白酶抑制剂的使用及离心速度的选择进行了探讨。经蔗糖密度梯度离心,分取各带负染后电镜观察,病毒条带位于40% ̄50%蔗糖梯度之间,其完整毒粒长225 ̄270nm,直径75 ̄88nm,有的完整毒粒带有很长的尾,病毒衣壳长250 ̄320nm,直径60 ̄80nm。在匀浆使用的缓冲液中加入蛋白  相似文献   

16.
干扰素刺激基因15(ISG15,interferon-stimulated gene 15)是一种泛素样蛋白,在调节机体天然免疫和抗病毒感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ISG15在针对流感病毒、乙型肝炎病毒、HIV病毒、埃博拉病毒、SARS病毒、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巨细胞病毒等病毒的抗病毒研究已有文献报道。除此以外,最新的研究表明ISG15分子会在新型冠状病毒的木瓜蛋白酶样蛋白酶的作用下失活,从而抑制其抗病毒功能。因此抑制新型冠状病毒木瓜蛋白酶样蛋白酶,除能直接阻断病毒的生命周期、抑制病毒在体内的复制以外,同时也会提升ISG15分子水平,继而间接提升机体免疫能力,降低感染风险。该文介绍ISG15抗新冠病毒的过程,重点介绍ISG15抗冠状病毒作用的特异性,此外,总结新冠病毒通过木瓜蛋白酶样蛋白酶阻断ISG15介导的天然免疫实现免疫逃避的机制,并罗列了潜在的木瓜蛋白酶样蛋白酶的抑制剂。本文从ISG15抗病毒天然免疫的分子机制角度,总结抗SARS-CoV-2药物的最新进展,并对相关药物的研发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7.
人和动物的多瘤病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多瘤病毒分类于乳多空病毒科,DNA肿瘤病毒。病毒无囊膜,直径40nm~45nm,有3种~4种衣壳蛋白,基因组为约5000对核苷酸组成的双链闭合环状DNA。病毒在自然界分布广泛,目前已从人、兔子、小牛、鸟类、啮齿类和灵长类等动物分离到多种多瘤病毒。各病毒内部有共同的属特异性抗原,但大多数病毒表面蛋白无血清学交叉反应。病毒在容许细胞中增殖良好,能使非容许细胞发生转化,在转化细胞中病毒DNA以整合到宿主染色体的方式存在。多瘤病毒感染有严格的种特异性,在自然宿主内大多数病毒呈隐性感染,但人和虎皮鹦鹉多瘤病毒对宿主有一定致病性。本文就有关多瘤病毒的感染和生物学特性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8.
日本对虾杆状病毒人工感染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病虾中制备病毒粗提液感染日本对虾健康成虾。实验20-24℃水族缸中进行,感染途径分别为头胸甲内近肝胰脏处注射病毒粗提液、投注射病毒粗提液的新鲜牡蛎及直接投病虾肝胰脏,感染7d后死亡率分别为53.3%、50%及55%,利用电镜可在感染致死的对虾肝胰脏中观察到与作为感染源的病虾中形态、大小相同的病毒颗粒,结果表明该病毒可通过饵料由消化道传播,这种病毒感染方法可作为该种病毒人工传代培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非典型肺炎病毒在空气中传播过程的初步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非典型肺炎(SARS)病毒在室内通过空气中的飞沫扩散传播现象,通过求解非稳态N—S方程和浓度守恒方程,模拟了SARS病毒在空气中传播的动态过程。计算了SARS病人或病毒携带者在咳嗽一次(持续时间为0.4s)和连续咳嗽(每次持续时间为0.4s,咳嗽周期为1s)2种工况下,从嘴里呼出的飞沫在空气中的扩散过程,得到了含病毒飞沫在空气中的动态浓度分布图,指出了可能造成的危害区,为SARS病毒的预防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从DNA水平上鉴定猴B病毒,并区别人单纯疱疹病毒(HSV-1);用PCR技术对猴B病毒和HSV-1进行扩增,并用限制性内切酶技术对扩增产物进行酶切,对PCR扩增产物和酶切产物进行电泳;电泳结果显示猴B病毒和HSV-1的PCR扩增产物为128bp,酶切后,B病毒能产生72bp和56bp片段,而HSV-1不能产生酶切产物;该方法能较好地鉴定猴B病毒,同时也将有密切抗原关系的HSV-l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