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对鄱阳湖区“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1998年大洪水后,为治理江河流域、根治水患、进行灾后重建,国务院及时提出了“封山植树,退耕还林;平垸行洪,退田还湖;以工贷赈,移民建镇;加固干堤,疏滩河湖”的方针。根据1998年冬至1999年春鄱阳湖区“平垸行洪,退田还湖”实施情况以及1999~2003年“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的规划方案,初步分析了“平退”后长江再遇1954、1995、1998等年型洪水湖口水位的降低值,从而阐述“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的重要作用与意义。  相似文献   

2.
退垸还湖是降低防洪压力的重要措施,不同的平退方式对防洪的影响是不同的.运用一维非恒定流数学模型研究概化河道及蓄滞洪区中退垸还湖对附近河道的防洪影响,总结退垸还湖对河道防洪影响的规律及退垸还湖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为退垸还湖的实际推行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退垸还湖可以有效的起到蓄洪滞洪的作用,其中单退方式对控制站的水位降低作用比双退方式更为明显.单退情况下,防洪效应受到口门开启时间的影响,采用合理的调度方式,可以更加充分发挥垸区的蓄洪削峰作用.相比较而言,距离平退垸区比较近的水位站点受到的影响更大;上游与下游相比较,同样距离情况下,上游站点受到的影响相对大一些.因此,在退垸还湖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平退垸区及保护区域的相对位置、平退方式及垸区的调度方式等多方面因素.  相似文献   

3.
从洞庭湖水资源、生境的变化、人为因素的干扰及外来物种的入侵破坏等方面探讨退田还湖对洞庭湖湿地鸟类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并提出洞庭湖湿地鸟类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4.
应用1954~1981年多期航空像片解译获得的太湖流域围湖遥感解译资料和1979年、1991年和2001年3个时相的Landsat数据获得1954~1981年、1981~1991年和1991~2001年3个时段洮、滆湖地区湖泊及环湖土地的利用类型动态变化的相关数据,采用DEM计算获得径流积累量指标,采用Landsat遥感数据提取植被生长适宜度指标和建筑用地量指标,使用上述3个指标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实现对早期围湖造田地块退田还湖适宜性评价.将评价结果与该地区后期(1991~2001年)湖泊及环湖土地的利用变化进行比较分析,选择出适宜退田还湖的地块,为该地区水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鄱阳湖人工控制与湖区血吸虫病防治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鄱阳湖控制工程建设,对不同控湖运行调度方案进行了对比,认为波动运行方案更能充分发挥控湖综合效益,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血吸虫病生活史和生态习性,分析了控湖工程建成后水位变化对血吸虫病的影响,提出加强湖区疫情监测、实施血防综合治理等控制血吸虫病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世界湖泊文化中,中国的鄱阳湖以其优越的地理区位、悠久的历史沿革、深厚的文化底蕴、闪耀的作家群体,与俄罗斯贝加尔湖、美国肯塔基湖,以及中国的青海湖、洞庭湖等并列"世界十大名湖"。历代以来环绕在鄱阳湖周边的湖泊文化景观、文学现象及其诗人、作家群体,他们的时空履痕,他们的创作实践以及他们的文学生态,形成了独特的鄱阳湖文学景观。环鄱阳湖地域的文学特质、文学景观及其文学传承,大可以演奏一部洋洋洒洒、气势恢宏的鄱阳湖之歌。  相似文献   

7.
鄱阳湖控制工程防洪作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敦银 《江西科学》2003,21(3):239-243
长江三峡工程建成及鄱阳湖区退田还湖工程完成后,若遇1954年型洪水,要控制湖口站水位22.50m,湖口附近地区的分洪量仍在95.7亿m^3以上,远大于原规划分洪量50亿m^3;若按规划分洪量50亿m^3控制,湖口站的最高洪水位将达23.07m,超过湖口站防洪水位22.50m,湖口附近长江干流和鄱阳湖区的防洪形势仍然十分严峻,说明兴建鄱阳湖控制工程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以充分发挥鄱阳湖对长江洪水调蓄功能为前提,拟定了“江湖两利”的防洪运行原则。1954、1995、1998年等各种典型大洪水的防洪计算表明,鄱阳湖控制工程建成后可使鄱阳湖内湖最高水位控制在21.50m以下,使长江湖口站水位不超过其防洪水位22.50m,并能解决湖口附近地区1954年洪水的超额分洪量问题,对于长江中下游和鄱阳湖区均有较大的防洪作用,可实现江湖两利的防洪目标,且具有发电、供水、血防、航运、水产、改善生态环境等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鄱阳湖是长江流域最大的通江湖泊,具有相对完整的水陆相生态系统.鄱阳湖湖控工程实施后,湖区水位将常年维持在16.0~18.0m之间,对鄱阳湖区水生态环境产生一系列的影响.就实施湖控工程对湖区水生生态系统、鱼类、水生植物、水生哺乳动物等的影响进行分析和探讨.分析认为:实施湖控工程后湖区水体初级生产力将得到提高,水生生物资源量会有所增加,但生物多样性会降低;苔草类植物的减少将影响鲤科鱼类卵的附着孵化;建闸将季节性阻隔鱼类和江豚的洄游通道.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鄱阳湖目前存在的问题出发,得出应筑坝控湖的结论。对控湖工程的利弊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意见,建议尽快筑坝控湖以提高湖泊效益。  相似文献   

10.
该文基于鄱阳湖地区高分辨率(0.7 a/1.5 cm)湖泊-三角洲沉积记录的地球化学特征,重建了该区域18世纪中叶以来的气候演化序列.分析表明:鄱阳湖地区河湖相小于20 μm的沉积物硅铝率(n(SiO2)/n(Al2O3))、铷锶比(Rb/Sr)敏感地响应了区域气温变化,指示区域气候自18世纪中叶以来经历了暖-冷-暖3个阶段,其中的偏冷阶段由1790—1820年、1853—1905年的2个强冷时段和1820—1853年的弱冷时段组成,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华南地区的记录中普遍反映了这种气候演化阶段; 20世纪以来该区域气候逐渐变暖.功率谱分析显示:区域气温存在85 a、33 a、11 a和2~5 a的震荡周期,这与太阳辐射、太阳黑子活动和ENSO的周期一致; 该区域气候1790—1820年和1853—1905年的强冷时段对应了太阳辐射的低值期和火山活动的活跃期,这表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气候演化受火山活动、太阳辐射强度、太阳黑子活动及低纬海气作用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1.
鄱阳湖水质富营养化评价方法应用及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国内外富营养化研究成果,以鄱阳湖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鄱阳湖水体富营养化原因,对参数法营养级别评价、营养物质负荷模型和预测模型进行了比较.参数法能够简便地评价湖区水体富营养化级别;营养物质负荷模型适用于对氮、磷营养元素负荷的统计计算;预测模型则使鄱阳湖湖区水环境富营养化状态得到了定量评价.将参数法与模型进行综合应用,对于鄱阳湖富营养化的长期研究和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鄱阳湖是全国最大的淡水湖,但水质现状不容乐观。针对鄱阳湖水质现状,分析了农村生活污水排放特点,总结了目前国内外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提出了一种适合鄱阳湖流域农村生活污水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3.
根据在鄱阳湖大汊湖采集的200 cm土壤沉积物剖面样品(DCL剖面),基于14C 测年建立时间标尺和粒度组分等指标,并结合历史资料,对鄱阳湖区300年来的洪涝灾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鄱阳湖区300年来洪涝灾害可分为3个阶段:1680—1749 aB.P.鄱阳湖区气候变化不明显,洪涝灾害少而稳定,大洪水年较少; 1750—1890 aB.P.鄱阳湖区气候变化较明显,洪涝灾害频繁; 1891 aB.P.至今鄱阳湖地区气候变化显著,洪涝灾害频繁,并且大洪涝年份多.鄱阳湖区300年来的干湿状况可划分为干燥—湿润—干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