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很欣赏“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此人诗、书、画“三绝”,他画的墨竹更是独具匠心,节节傲然挺立、尽显风骨。“细细的叶,疏疏的节;雪压不倒,风吹不折。”(郑板桥诗《题墨竹图》)正如板桥先生的为人,刚正不阿、正直一生。我心想:若画竹定学板桥先生,以竹为骨,确是英雄本色。有一次在画展上,看到一位大学艺术系的画家老师在当场作画,题为《墨竹》。提笔挥洒自如,很有板桥神韵,令在场的观众都啧啧称赞。那位画家老师见大家喜欢,兴致便更浓,做完这幅画后,接着又当场挥毫画一幅《秀竹》。这《秀竹》与《墨竹》果然不同,翠绿的竹叶片片伸展,竹…  相似文献   

2.
一年分四季——春夏秋冬,各个季节带给人的感受也各不相同。有文人把春、夏、秋、冬分别隐喻为温暖、热情、无情、冷酷。古往今来,有不少诗文中嵌入“春夏秋冬”,别具一番情趣。鲁迅先生在1932年10月12日所作的《自嘲》诗中巧妙地借自然界的四季,隐喻当时的政治气候“: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相传,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写的一首五言诗,题为《春夏秋冬》,把四季分嵌于句首。诗曰: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有傲色,冬岭秀孤松。”宋代元门和尚作的《颂》诗,也别出心裁,令人耳目一新“:春有百花秋有月…  相似文献   

3.
受用不起     
有个财主十分霸道,他要佃户们路上见到他都得叩头、让路。少年郑板桥设法要治一治这个财主。他跟财主家喂驴的孩子商量好,每天背着财主,要他向驴鞠个躬打一下,再鞠个躬又打一下。后来,只要郑板桥向驴鞠躬,驴就惊跳起来。这天,郑板桥见财主骑驴过来,冲着驴子就鞠躬。驴子乱蹦乱跳,把财主摔在地上,磕得鼻青眼肿。过了几天,财主又骑驴出门,郑板桥连忙迎上去鞠躬,驴子又惊得乱蹦起来。财主急忙下驴,哭笑不得地说“:郑板桥,你小小年纪就这样知礼,实在难得,以后就免了你的礼吧。”郑板桥高兴地说“:那我要谢谢你这头蠢驴了!”财主忙说;不必!不必!…  相似文献   

4.
诗外之诗     
诗外还有诗吗?有的。艾青在《诗论》中写道:“一首诗不仅使人从那里感触了它所包含的,同时还可以由它而想起一些更深更远的东西。”这“更深更远的东西”,就是诗外之诗。在2005年第1期《扬子江》诗刊上,我读到张德强的一首《也算春色》,诗不长——一大片金色的油菜花被房产商  相似文献   

5.
吉祥的猴与“侯”猴为灵长目动物,善于形象思维的中国人,早在3000多年前就把猴子录进了象形字。古人将猿猴并称,有猨、犹、猱、獶、禺、为等名,《说文》中说:“为,母猴也。”“猴”本作“侯”,东汉班固(32—92)所撰《白虎通义》中说:“猴,侯也,见人设食伏击,则凭高四望,善于侯者也。”由于它是动物,所以加了个反犬旁“犭”,故名猴。自古以来,猴子在人们心目中是吉祥物,“猴”、“侯”同音,是对猴的称赞,引申为一种美。《诗经》中有“羔裘如濡,洵直且侯”。《韩诗》解释说:“侯,美也。”拜相封侯,是古人的人生价值取向,古代有公、侯、伯、子…  相似文献   

6.
语录两则“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而立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数可数,非常数)”。诗一首阴阳虚实太极中,宇宙易化变无穷; 天演地适人竞道,三才谐振肇生生。缘起 1990年10月,笔者参加在中国河南省安阳市召开的国际周易与自然科学讨论会,作成两件极富意义的工作:一件是向大会呈交并简介作者所写的《洛书的数学研究》三篇论文;一件是在会议讨论中谈到中国哲学家如冯友兰等多将《易经》理解为  相似文献   

7.
“将创造性和解决问题相提并论,也许使人觉得奇怪。”明·巴萨杜尔(MinBasadur)在其专著《简单化:飞向创造性》中说:“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因为事情出了差错而解决问题是件令人不快的工作。相反,大多数人认为创造是令人愉悦的,因为那会产生新东酉。”“其实创造性也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创造性在人们着手解决问题时就已经开始,因为迎接挑战,就会使人产生新的创意。”作为数家大公司的顾问,早在为一家日用品厂商工作时,巴萨杜尔就成为一个专业解决问题的人,通过多年的实践,他总结出称之为“简单化”解决问题的方法。简单化是…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中有一处写到丫头香菱学诗,“细心揣摩透熟了”大家诗作,领悟了其中的意趣、境界、韵味、风神,写出了品位高、有寄托的咏月诗。写诗要悟,读书也要悟。悟,就是要找到一切事、一切理、一切众生的根源或原态(佛家观点)。参禅、学禅,就是要悟。读书中的悟就是对事物或道理的感受和理解。悟却因人而异,鲁迅先生曾说:“对《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文艺学上也有个相同的观点: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个人悟性的高低,是和其阅历、学识、修养、知识结构、思维…  相似文献   

9.
曾经不可一世的天花今天已经彻底远离我们了。但是,天花在人类疾病史上确实是创下了“奇迹”的,那时它真的比今天的癌症和艾滋病还要可怕得多。导致这种病的元凶是一种痘病毒,这种病毒一旦侵入人体,一个病毒转眼就可以在DNA周围产生上千个新病毒,其复制速度之快令人胆寒。患者的症状先是发热,浑身出现红色丘疹,然后变成疱疹,最后变成脓胞,全身腐烂发出恶臭。这时候,病毒就会从腐烂的脓疱中蜂拥而出,感染其他细胞和周围的人。天花的传染性极强,只要有风就能循环传染。在未发现牛痘之前,大多数患者只有死路一条。由于它防不胜…  相似文献   

10.
V香蛇 在圭亚那邦可那村有一种奇异的蛇,身上能 发出一种非常香的味道。其味有防虫、防蚊作用。有趣的是,这种蛇会将身体卷缩起来,绞成一种非常美丽的“花纹”,当地人利用这一特殊的自造花型,用浓胶水洒在蛇身上胶住,制成美丽的“蛇窗格”。 香龟 在非洲尼日尔的喀通牧村生活有一种香龟。它的甲壳为圆形,呈褐色,头顶上长了一个香腺,脖颈上有许多香胞相连。香龟每天能散发出大约30毫克香素,使其全身都具有一股浓郁的香味,闻之令人心旷神怡。  相似文献   

11.
心血管病在我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回顾心血管病或称心脏病是指心脏和大血管的疾病,在我国古已有之.公元前5~3世纪我国医学家在《内经·素问》一书中就提到“心”和“心病”:“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臂肩甲间痛,两臂内痛.”在《内经·灵枢》一书中称:“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可见我国古代  相似文献   

12.
谷风即焚风     
《诗经》中的“谷风”,解释很多。有的解作“暴风”(袁愈荌、唐莫尧《诗经全译》1981年版),有的释为“山谷吹来的风”(高亨《诗经今注》1980年版作“山谷中的风”)。传统的说法,谷风是东风。《尔雅·释天》明确写道:“东风谓之谷风。”《气象学辞典》也袭此说。还有说谷风是“生长之风”的(见《诗三家义集疏》)。这些说  相似文献   

13.
送毒蛇回家     
莽山烙铁头蛇是一种巨型毒蛇,长2米多,重8.5千克,是我国已知毒蛇中最大的。现存仅300—500条,在1998年出版的《中国两栖与爬行动物专辑》中,它被列为濒危等级中的“极危”。 作者陈远辉是莽山烙铁头蛇的发现者,本刊在2000年第10期曾登载他的 《追踪神秘小青龙》一文,该文讲述了发现莽山烙铁头蛇的曲折过程。继后,作者又进行了艰苦而卓有成效的研究和保护工作。在几乎没有任何科研经费的情况下,他省吃俭用,并冒着危险将该蛇放于家中养殖,观察和研究它的各种习性。在本文,作者讲述了他如何成功地人工孵化出了莽山烙铁头蛇并将它们放归自然。作者的惟一心愿就是不要让我国的这一珍稀物种毁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中!  相似文献   

14.
说“度”     
哲学家说:掌握“度”的概念及原理,就等于有了一把认识世界的钥匙。何为“度”,哲学上是指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在这个界限内,量的增减不改变事物的质,超过这个界限,就要引起质变。曹雪芹在《红楼梦》第十三回中讲:月满则亏,水满则溢。明代刘基在《司马季主论卜》中写道:“蓄极则泄,闭极则达,热极则风,壅极则通。”《易·系辞下》中有:“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还有如物极必反、过犹不及、矫枉过正等,部包含着“度”的意思。  相似文献   

15.
武侠小说中,各路武林高手的功夫让人叹为观止,殊不知,动物中也有不少“武林高手”,它们有着比人类更为高明的“绝世武功”. 凌波微步 蛇怪蜥蜴生活在热带雨林的河流边,主要以小昆虫为食.遇到危险时,它能够飞快地从水面上逃走.蛇怪蜥蜴在水上逃跑的速度很快,可以达到1.5 m/s.  相似文献   

16.
还记得电影《指环王》中的树人形象吗?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它或许是有真实原型的.英国人劳里在艾塞克斯郡发现了一棵外形古怪的橡树.该树看上去令人毛骨悚然,颇有几分电影《指环王》中树人的恐怖与阴森.84岁的劳里介绍说:“它看起来就像个性情怪异的老妇人,低垂着头,张着手臂,面目狰狞的样子.”  相似文献   

17.
关于两头蛇,有一个古老传说,传说中的主人公是战国时期的政治家孙叔敖。孙叔敖小时候听人说,有一种两头蛇,只要遇见,就得死。有一天,他哭着回来,对他母亲说:"妈妈,我活不成了,不能给您养老了!"妈妈问:"是怎么回事?"他说:"我真的看见两头蛇了。"妈妈问:"两头蛇在哪里?"他说:"我认为它是个害人的东西,让别人看见了也要死,我就用锄头把它打死,埋在土里了。"他妈妈高兴地说:"好,好!你不要怕,蛇没有咬你,怎么会死呢?再说,你除了一条害虫,做了件好事,不仅无祸,还会有福呢!"  相似文献   

18.
“9·11”恐怖袭击发生后,如何应对恐怖袭击,避免损失,美国政府可谓绞尽脑汁。目前,美国科学家对蛇形机器人——“蛇人”的研究,获得了很大进展。由于“蛇人”小巧玲珑,可施展出它过人的本领寻找到可怕的目标,并破坏目标内部结构,避免造成巨大损失,因此,美国将把“蛇人”作为对付恐怖活动的一把新利剑。据称,功能强大的机器人——“蛇人”不仅可以打击恐怖活动,还能拯救困境中的生命、修补战舰,甚至“修补”人的身体器官等。这听起来似乎像科幻小说,但这种多面手机器人的问世似乎不太遥远了。  相似文献   

19.
蒲松龄医诗     
许多人尚不知,蒲松龄不但是清代杰出的文学家,他还精通医道,治愈过许多疑难病人。有一患顽疾的病人,经蒲松龄诊治获愈,送匾一块为谢,但将匾上“一代名医”误写成“一代诗医”,家人把匾额悬挂在门首。一秀才见此匾后暗自好笑:蒲松龄你也太恃才傲物了,若说为诗治病,古今未闻,今天我倒要见识见识。秀才进了蒲宅寒暄后道:“闻蒲公能为诗医疾,特来讨教。”蒲说:“哪里,哪里,足下倘有诗作罹患小恙,不妨让蒲某一试。”秀才提笔在纸上一挥而就:“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蒲松龄看罢,拿起朱笔,将诗中的“时…  相似文献   

20.
方以智(1611~1671)和他的《物理小识》是中国科学史的重要研究对象。今特就其光学内容进行解说。这里,把书中由方中通和揭暄所作的小注也看成是全书不可分的部分,一起讨论。本文所据版本为万有文库本。凡不注出处的引语,皆引自此书。一、光是气的运动古人言光,常谓为火。如《墨经》:“目以火见。”《说文》:“光,明也,从火,在人上。”“光论”条首引其先人之言: “文饶曰:‘两间变状,皆气光之所为。’潜草曰:‘两间之光,皆太阳之火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