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Wistar大鼠心脏,胃,子宫的浅淋巴流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活体浆膜下间接注射法,观察了30只成体雌性Wistar大鼠心脏、胃、子宫的浅淋巴流向。结果显示:(1)心脏的浅淋巴管主要注入无名静脉淋巴结;(2)胃的浅淋巴管可注入肝总淋巴结、胃胰淋巴结、腹腔左淋巴结、胰上淋巴结、脾淋巴结、脾上淋巴结和胃网膜左淋巴结;(3)子宫的浅淋巴管可洲主腰淋巴结、髂总淋巴结和子宫旁淋巴结。  相似文献   

2.
舌脉诊法的血管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整理提高中医的舌脉诊法,对舌的动脉及其分支、静脉及静脉瓣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舌脉是舌下神经伴行静脉和舌伴行静脉及其属支;囊泡样改变为有静脉瓣部位的静脉壁扩张;舌侧的细络在舌体为舌神经伴行静脉的微小属支,在舌根为舌根静脉微小属支。舌质红活的根本原因是血供丰富,既有50支左右的舌体动脉密布,又有与颏下动脉等诸多吻合,对慢性严重肝病的舌脉诊变化的病理机制略作讨论。  相似文献   

3.
有关淋巴结实质的构造,多年来一直被认为是由位于表面的皮质和位于中央的髓质两部分组成。前者包括淋巴小结,副皮质区和皮质淋巴窦,后者包括髓索和髓窦。输入淋巴管从四周进入淋巴结,而门部则是血管和输出淋巴管出入之处。唯猪的淋巴结例外,呈现皮质和髓质倒置状态。近年来,  相似文献   

4.
探讨间质磁共振淋巴造影对评价正常淋巴系统结构与功能的价值.选取纯种新西兰大白兔24只,在每只大白兔双侧后肢足背部趾蹼处注射0.2mL欧乃影,按摩注射部位30s.分别于造影剂注射之前及注射按摩后5、10、20、30、60、90、120min进行三维增强磁共振淋巴造影成像(3DCE_MRL).测量不同延迟时间引流区域淋巴结的信号强度,绘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对各组间及组内淋巴结信号强度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显示引流区域各组淋巴结、淋巴管及胸导管显示清晰.月国窝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髂淋巴结/后腹膜淋巴结分别于注射造影剂10、20和30min后信号强度达到峰值.各组淋巴结的峰值信号强度有明显差异(P<0.05).双足注射部位未见炎症反应.间质磁共振淋巴造影可以有效可靠地显示引流区域淋巴管、淋巴结的解剖形态和功能,对淋巴系统病变有着潜在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桃仁红花煎对ApoE~(-/-)基因敲除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心脏淋巴管、纵膈淋巴结T细胞含量以及相关炎症因子指标的影响.方法:将ApoE~(-/-)基因敲除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桃仁红花煎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模型组和给药组采用高脂饮食造模8周,桃仁红花煎通过灌胃给药,空白组采用质量分数为0.9%氯化钠溶液灌胃作为对照.给药周期为12周,频率为每天2次,每次灌胃0.3 mL.采用冰冻切片免疫荧光法检测淋巴管及淋巴结中T细胞含量,油红O染色法评估主动脉窦的斑块面积,提取主动脉总RNA并反转录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析相关基因: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炎症因子采用ELISA方法进行检测.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桃仁红花煎可显著降低小鼠体质量、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浓度(P0.05,P0.01),减小主动脉窦斑块面积,抑制心脏淋巴管增生,减少淋巴结中T细胞含量,降低IL-6和TNF-α的质量浓度以及mRNA相对表达量(P0.01).结论:桃仁红花煎可有效抗动脉粥样硬化,其机制可能与减少心脏淋巴管数目、淋巴结中T细胞含量以及炎症因子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6.
寒热证大鼠舌体表面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雌性SPF级Wistar大鼠进行寒热证造模后,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寒热证大鼠的舌体表面超微结构.结果显示:寒证组大鼠舌体表面丝状乳头密度较低、角质化程度较低,蕈状乳头角质化程度也较低;热证组大鼠舌体表面丝状乳头密度较高、角质化程度高,蕈状乳头角质化程度也较高.寒证大鼠舌质较光滑、舌苔较薄及热证大鼠舌质粗糙、舌苔较厚的实验结果与中医对寒热证舌象的描述一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及其Flt-4受体在大肠癌的表达与淋巴管新生及转移的关系。方法:对58例大肠癌组织及12例正常肠黏膜进行VEGF-C、FLt-4及CD3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计数微淋巴管密度(LMVD)和血管密度(MVD)。结果:VEGF-C在大肠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黏膜(P<O.01)。大肠癌VEGF-C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Dukes分期呈显正相关(P<O.01)。大肠癌微淋巴管密度(LMVD)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O.01)。结论:VEGF-C在大肠癌中表达升高,可能通过旁分泌方式作用于Flt-4信号通路引发淋巴管新生,有助于发生淋巴结转移;VEGF-C对判断大肠癌预后有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8.
运用大体解剖与光镜观察了金雕消化系统的组织形态学结构.结果表明:金雕有锋利的喙.舌根表面具有尖端指向后方的栉状突.消化管各段腺体丰富.食管粗大且收缩性强,表层为轻度角质化的复层扁平上皮,粘膜肌层异常发达.嗉囊发达,肌胃内无明显的类角质膜.肠道长是体长的1.01倍,小肠长897 mm,占肠道总长的95%.十二指肠绒毛长而密集,分支现象明显,有中央乳糜管存在,粘膜下层不明显.空肠上皮细胞中杯状细胞较多,肠绒毛粗短,分支少.双侧盲肠呈"V"形,管壁较厚,固有层有淋巴结存在,粘膜下层较明显,内充填有脂肪组织.直肠壁环行肌发达.肝、胰小叶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性,42岁,因双侧鼻塞、睡眠时打鼾5年,于2002年4月8日人院。人院检查:一般情况好,心肺腹正常,神经反射无阳性体征。专科检查:外鼻无畸形,鼻前庭光滑,鼻中隔中度右偏,双鼻腔通气差,下鼻甲无肿大。硬腭无高拱,舌体肥大,舌根淋巴组织增生,咽腔狭窄双侧扁桃体Ⅰ度大,软腭低垂,悬雍垂肥厚,咽侧索肥厚,咽后壁未见淋巴滤泡增生,腺样体萎缩,鼻咽部未见新生物。M&lt;ller试验:软腭平面狭窄最明显。PSG  相似文献   

10.
蒙古语松紧元音言语空气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实验的方法,对标准蒙古语松紧元音的言语空气动力特征进行了描述,找出了元音的松紧性变化和舌位的移动对于气流率、声门阻力、发声效率等6项空气动力参数的影响,并从元音的松紧和舌根位置的关系方面,验证了标准蒙古语的元音松紧和舌根位置变化有相互附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调查了安徽滁州地区348例(男212例,女136例)汉族卷舌、叠舌、翻舌、尖舌、三叶舌共5项舌运动类型.结果表明:(1)安徽汉族卷舌率为76.72%,叠舌率为17.24%,翻舌率为24.71%,尖舌率为55.75%,三叶舌率为3.74%;(2)与其他群体相比,安徽汉族卷舌率与叠舌率偏高,翻舌率与尖舌率中等,三叶舌率偏低;(3)除叠舌外,其他4种舌运动类型的出现率男女性别间均无显著性差异;(4)卷舌基因与三叶舌基因存在互作关系,叠舌基因与尖舌基因、翻舌基因、三叶舌基因分别存在基因互作关系,翻舌基因与尖舌基因存在基因互作关系;(5)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安徽汉族的舌运动类型与布依族、仫佬族最为接近.  相似文献   

12.
2014年9月对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蒙古族中学共224例蒙古族学生(男性92例,女性132例)的5项群体遗传学指标(卷舌、叠舌、翻舌、尖舌、三叶舌)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1)鄂尔多斯蒙古族人的卷舌、叠舌、翻舌、尖舌、三叶舌出现率分别为53.57%、6.70%、28.57%、56.25%、2.68%.卷舌、尖舌率性别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叠舌、翻舌、三叶舌率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与中国北方族群比较,鄂尔多斯蒙古族卷舌、尖舌、三叶舌率偏低,叠舌、翻舌率属中等水平.3)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鄂尔多斯蒙古族与阿拉善蒙古族、乌拉特蒙古族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13.
调查了371例(男165例,女206例)文昌汉族中学生的5项舌运动类型(卷舌、叠舌、翻舌、尖舌、三叶舌).研究结果表明:(1)文昌汉族卷舌、叠舌、翻舌、尖舌、三叶舌出现率分别为:47.98%、5.12%、16.17%、60.11%、2.96%.除尖舌外,其他4种舌运动类型的出现率男女性别间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2)5项舌运动类型间相关性较小;(3)与其他族群比较,文昌汉族卷舌率、翻舌率、尖舌率和三叶舌率均较低;(4)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文昌汉族的舌运动类型与仫佬族最为接近.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湖南汉族5项舌运动类型的特征,对湖南双峰县507例(男269,女238)汉族人群的卷舌、叠舌、翻舌、尖舌、三叶舌共5项性状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1)湘语汉族卷舌率为64.30%,叠舌率为10.26%,翻舌率为23.08%,尖舌率为64.50%,三叶舌率为4.54%.(2)在我国族群中,湘语汉族叠舌率偏高,翻舌率、卷舌率、尖舌率中等,三叶舌率偏低.(3)除卷舌和尖舌外,其他3项舌运动类型的出现率与性别间均无显著性差异.(4)翻舌与卷舌、翻舌与叠舌存在基因互作关系;尖舌与卷舌、尖舌与翻舌存在基因互作关系.  相似文献   

15.
调查了江西省丰城市汉族372例(男为233例,女为139例)的卷舌、叠舌、翻舌、尖舌、三叶舌共5项舌运动类型.结果如下:(1)江西汉族卷舌率为65.10%,叠舌率为3.00%,翻舌率为19.40%,尖舌率为77.20%,三叶舌率为7.80%,5项舌运动类型的出现率性别间均无显著性差异.(2)在中国族群中,江西汉族叠舌率、翻舌率、三叶舌率低,卷舌率、尖舌率高于南亚类型族群,低于北亚类型族群.(3)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江西汉族5项舌运动类型出现率与布依族最为接近,具有北亚类型族群的基本特征.(4)卷舌与翻舌、卷舌与三叶舌、翻舌与尖舌彼此间存在相关.这表明卷舌基因与翻舌基因、三叶舌基因分别存在基因互作关系,翻舌基因与尖舌基因存在基因互作关系.  相似文献   

16.
抽样调查了河北省保定地区370例(男193例,女177例)汉族中学生的5项舌运动类型(卷舌、叠舌、翻舌、尖舌、三叶舌).结果表明:(1)河北保定汉族的卷舌出现率为66.22%(男性64.77%,女性67.80%),叠舌出现率为23.78%(男性23.32%,女性24.29%),翻舌出现率为52.97%(男性54.92%,女性50.85%),尖舌出现率为64.59%(男性59.59%,女性70.06%),三叶舌出现率为0.81%(男性1.04%,女性0.56%);(2)同国内其他族群相比,保定汉族的卷舌率和尖舌率属偏低水平,翻舌率和叠舌率属较高水平,三叶舌率属很低水平;(3)除尖舌外,其他4项舌运动类型的出现率性别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卷舌基因分别与翻舌和尖舌基因存在基因互作关系,叠舌基因分别与翻舌和三叶舌基因存在基因互作关系.  相似文献   

17.
调查了124例(男73例,女51例)独龙族中学生的5项舌运动类型(卷舌,叠舌,翻舌,尖舌,三叶舌).研究结果如下:(1)独龙族卷舌、叠舌、翻舌、尖舌、三叶舌出现率分别为55.65%、7.26%、9.68%、65.32%、16.13%.除卷舌外,其他4种舌运动类型的出现率男女性别间均无显著性差异;(2)5项舌运动类型间相关性较小;(3)三叶舌基因与卷舌、叠舌、尖舌基因分别存在基因互作关系;(4)与其他族群比较,独龙族卷舌率、翻舌率和三叶舌率均较低.(5)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独龙族的舌运动类型与布依族、仫佬族最为接近.  相似文献   

18.
结合中国传统医学理论,以猪舌为实验对象进行了生物传热的研究与计算.采用药物进行“动物造模”改变舌体的血液灌注率,测得不同血液灌注率下相对应的舌面温度,首次得到舌血液灌注率与舌面温度之间的函数关系.对猪舌动、静脉的血气分析,计算得到了舌体的代谢热.根据舌体的传热特点,以实验数据为依据,对Pennes模型进行简化,建立了舌一维传热方程,并获得其在不同血液灌注率下的解析解,结果表明,通过一维传热模型求解所得到的舌面温度与实验值基本吻合.此研究提供了较准确的生物物性参数,并为生物传热模型的建立与计算提供了方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19.
山东汉族舌运动类型的人类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山东地区汉族370例(男215例,女155例)卷舌、叠舌、翻舌、尖舌和三叶舌5项舌运动类型.结果如下:(1)山东汉族卷舌率为76.49%,叠舌率为8.38%,翻舌率为23.78%,尖舌率为69.73%,三叶舌率为3.24%.(2)在我国族群中,山东汉族卷舌率中等偏高,叠舌率、翻舌率中等,尖舌率中等偏低,三叶舌率极低.(3)除尖舌外,其他4项舌运动类型的出现率性别间无显著性差异.(4)山东汉族5项舌运动类型间相关性较小,翻舌基因与叠舌基因之间、尖舌基因与三叶舌基因之间分别存在基因互作关系.(5)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山东汉族的舌运动类型与阿盟汉族、巴盟汉族、伊盟汉族、鄂伦春族最为接近.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老年虚秘病理舌象的形成与血液流变学的关系,我们对虚秘中的阳虚湿盛证与阴液不足证的患者进行了舌诊检查与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表明两组病理舌象与血液流变学均有明显差异,并呈正相关.提示了血液流变学可作为研究舌诊的客观指征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