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科学世界》2010,(12):10-10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通过从老鼠大脑中负责回忆恐惧的区域删除一种蛋白质,老鼠就不能再回忆起与巨大声响有关的恐惧了。研究人员采用的方法类似于美国科幻影片《美丽心灵的永恒阳光》中描写的情景,在影片中,金·凯瑞和凯特·温斯莱特饰演的情侣在分手之后决定将对方的记忆从大脑中删除。  相似文献   

2.
《创新科技》2005,(9):55
世界公认老鼠爱大米,但是公老鼠爱给母老鼠“唱情歌”,就有点儿让人难以置信了。事实上,科学家十几年前就发现,当公老鼠闻到附近母老鼠的气味时,会发出一种频率极高、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美国华盛顿医学大学神经和解剖学系的副教授提赫里等在最新一期的《公共图书馆科学生物学报》上发表报告表明,这些声音是相当有规律的。  相似文献   

3.
正不久的将来科学家可能消除人类大脑最不易忘怀的记忆内容,目前,美国石溪大学研究人员发现一种操控老鼠大脑神经细胞的方法,可以增强或者删除特殊记忆。这项发现有助于研制新的方法增强痴呆症患者的快乐记忆,或者缓解创伤后压力症。通常情况下,科学家认为情绪记忆与杏仁核密切相关,虽然这种控制记忆的机制仍是一个谜团。在这项近期研  相似文献   

4.
悠悠 《前沿科学》2014,(4):84-85
<正>美国科学家将人类大脑胶质细胞植入老鼠大脑,可替代老鼠大脑相同类型的细胞,使老鼠变得更聪明,尤其在记忆和认知方面。腾讯科学讯据国外媒体报道,目前,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注射人类大脑细胞的老鼠将逐渐长出"一半人类大脑",使它们比同类更加聪明,在记忆和认知方面表现突出。研究人员称,对小老鼠注射一种未成熟的人类大脑细胞——胶质细胞,将导致它们的大脑变得特殊,像人类大脑一样聪明。人类大脑胶质细胞可支持大脑细胞发育,形成大脑细胞结构,供  相似文献   

5.
美国杜克大学胡特尔博士经过长期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富人的一切奥秘,尽在大脑!胡特尔博士发现,人脑习惯通过经验找出一定的模式作为预测未来的依据。当模式被打破时会刺激脑中掌管情绪的杏仁体,产生害怕焦虑,而促使人采取逃避这种由“感  相似文献   

6.
老年痴呆症是发生在老年期及老年前期的一种原发性退行性脑病,指的是在没有意识障碍的状态下,记忆、思维、分析判断、情绪等方面出现障碍。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研究人员研究显示,高热量的快餐食品容易诱发老年痴呆症。研究人员在用脂肪、糖和胆固醇含量丰富的快餐食品喂食老鼠9个月后发现,老鼠脑中出现了类似老年痴呆症患者脑部的Tau蛋白纤维状缠结情况。  相似文献   

7.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能塑造我们强健的身体,增强我们抵抗疾病的能力。然而,对人体而言,运动也是有极限的,一旦超过了这个限度,对人可能非但无益,反而会有害了。最近,美国神经科学家贾斯廷·罗德就在研究中发现,那些运动成瘾的老鼠比运动量正常的老鼠大脑反应迟钝。由此罗德指出:"运动虽然对大脑有益,但也应该适可而止。"  相似文献   

8.
国际新闻     
蛋白质可延长啮齿类动物记忆力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和巴西南大河州天主教主教大学的科学家,在对老鼠投喂了超剂量的蛋白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后发现,老鼠记忆在大脑中的持续过程从7倍提高到10倍,也就是说,蛋白质可以决定记忆在大脑中持续时间的长短。巴西南大河州天主教主教大学马丁·卡玛罗达认为,蛋白质BDNF对大脑特定区域中的记忆支撑是关键性的。在试验中发现,这种蛋白质对事前经过药品处理、在特定区域消除所有蛋白质产生的老鼠的失忆过程有一种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9.
据海外媒体引用加拿大的一项研究发现报道,高脂肪饮食可能会损害记忆及集中能力。 多伦多大学的科学家在《学习与记忆神经生物学》期刊发表报告,表示实验证明,吃类似人类吃的高脂食物的老鼠,无论在记忆、学习或集中能力 方面,都较饮食脂肪较低的同类弱。 研究发现,经过3个月后,吸收高脂饮食的老鼠在学习记忆上,会出现各种严重功能障碍,而食用低脂饮食的老鼠出问题的比例,相对较低。卡罗尔·格林伍德教授表示:“我们的脑部需要葡萄糖才能发挥功能,但当体内葡萄糖的代谢功能,受到饱和脂肪酸影响而减缓时,大脑就会欠缺养分,出…  相似文献   

10.
正电脑只要按下删除键,就可以一切归零,清除记录。但是人脑所留下的记忆,却无法逆转,当记忆变成梦魇,我们都感觉无能为力。但有一位科学家,他却独辟蹊径,掌控了记忆开关。他是大脑探索的先锋。主要成就禹永春和他的团队通过对大脑的结构分析和小鼠实验,找到了恐惧记忆形成的根源和大脑杏仁核有关。他的研究可以帮助人类对那些和恐惧情绪相关的脑部疾病进行更深层的理解,对未来脑疾病  相似文献   

11.
大龙 《青年科学》2009,(3):30-30
许多人有这种体会:有心事,写进日记,心情会变得好些。美国研究人员证实,通过写日记等方式,用语言文字“给情绪贴标签”,能启动大脑情绪自我控制功能,进而缓解紧张,释放压力。  相似文献   

12.
《创新科技》2011,(8):33-33
一项英国研究显示,大脑中负责语音处理的部位发育速度较快,三个月大的宝宝就能辨别人声,并能察觉到他人悲伤的情绪。奇怪的是,快乐的声音对他们影响却不大。这一发现可能会对治疗自闭症等疾病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3.
一项英国研究显示,大脑中负责语音处理的部位发育速度较快,三个月大的宝宝就能辨别人声,并能察觉到他人悲伤的情绪。奇怪的是,快乐的声音对他们影响却不大。这一发现可能会对治疗自闭症等疾病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4.
据悉,美国科学家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做梦可能是一个治疗过程,能够消除痛苦记忆。在最近进行的一项实验中,参与者首先观看可以激发情绪的图片,而后进入梦乡。此时,研究人员对他们的大脑进行扫描,结果发现控制情绪的大脑区域在出现梦境的快速眼动期活跃性降低。  相似文献   

15.
《广西科学院学报》2010,(4):531-531
美国的科研人员选择12位都患有癫痫的志愿者,在他们的大脑内侧颞叶里植入有监测癫痫发作的细电线,内侧颞叶主要负责记忆与对复杂图案(例如人脸)的分辨。然后研究人员通过人脑一电脑接口(BCIs)设备将志愿者的大脑连接在一台电脑上,电脑屏幕上播放出2张照片,2张照片上分别显示着2个相似的物体、地点、动物或人。  相似文献   

16.
尖新科技     
通常人们认为大脑细胞受损伤后很难再生,其功能也只能由其他大脑细胞代替。美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发现,大脑中存在一些“替补”细胞,当大脑细胞受损后可顶替受损伤脑细胞的“位置”。密歇根大学神经学家杰克·帕伦特博士对老鼠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实验鼠脑中存在着原始神经细胞,它们可以移动到大脑受伤区域,并尝试形成新的神经细胞来代替严重受损的脑细胞。美国大脑细胞具备自我修复能力俄罗斯用色彩描述疼痛俄罗斯医学科学院心理健康中心与卫生保健部反射疗法研究所通过实验研究,开发出利用色彩描述疼痛的方法。通过该方法发现,剧烈疼痛可…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学生在体育器械课中出现情绪紧张、恐慌、恐惧等心理障碍的原因,提出了提高讲解示范能力、调整练习顺序、加强帮助与保护等帮助学生清除心理障碍的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一项最新研究表明,当给老鼠脑内注射一种由脂肪细胞产生的激素时,能够使老鼠消耗更多的能量,并使体重减轻。这一发现支持了动物体内脂肪和大脑有着某种复杂化学联系的观点。若确有此事的话,医生或许能够找到治疗肥胖症的办法。  相似文献   

19.
日本研究人员经过老鼠实验确认。极度疲劳会导致位于大脑中心部位的脑垂体细胞逐渐死亡。日本大阪市立大学本山博资研究小组.将实验鼠放入底部有1cm深水的饲养箱中5d.观察它们的活动情况。由于实验鼠非常讨厌身体被弄湿.所以不能好好休息,只能站着睡几分钟.这种状态和彻夜工作的人几乎一样。研究这种状态下的实验鼠脑垂体发现,第3天脑垂体细胞出现变化,到第5天,细胞开始死亡,被称为脑垂体中叶的部分开始呈海绵状。随着疲劳程度的增加.大脑中一种神经传导物质“多巴胺”的分泌能力下降,脑垂体的死亡细胞增加。这一发现为证明过劳死和内分泌紊乱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宝贵资料。研究小组希望这一研究有助于及时发现过劳现象。  相似文献   

20.
刘招弟 《今日科技》2001,(10):48-49
最近,美国、瑞典等国的医学科研人员利用核磁共振造影(MRI)技术,通过对年龄为19~76岁的人的脑部发育情况所进行的测量,发现接受实验者的脑部发育状态平均可以持续到大约50岁,即使到了60、70岁以后,成年人的大脑仍然还会长出新的脑神经元(也就是脑细胞)。他们在受测者脑部的一个小小区域──海马状突起处,发现了新生的神经元。这些新的神经元能够使大脑恢复其已经部分消退的功能。海马状突起处于大脑深层,对人的学习和记忆十分重要。这一发现否定了以前医学经典认为“人脑的发育到了20岁就己定型,此后大脑就开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