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科技日报6月23日消息,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宇宙学家通过对宇宙星系3D图像的观察分析,测定出中微子的质量不超过0.28电子伏特。报道称,这是截至目前最精确的中微子质量测量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讨论了从宇宙中微子成团现象测定中微子质量的方法。一是由中微子天体的形成温度来确定中微子质量;二是由星系的形成来确定中微子的质量。讨论中考虑了三种中微子间存在质量隙和存在振荡的情况。结果表明:中微子质量可能在1ev左右,低于文献的测定值。  相似文献   

3.
《广西科学院学报》2006,22(3):152-152
暗物质是指宇宙中存在的一种不明性质的物质粒子,它的电磁放射和折射非常微弱,所以不能被直接探测到。但是,我们肉眼能见的物质如星系、恒星、甚至各种生物,所占质量只是宇宙中很小一部分,暗物质的质量是可见的普通物质质量的5倍以上。暗物质不能被“看”,但可以通过引力异常测量到它存在的痕迹。天文学家尽管知道存在暗物质,但多年来一直没有发现它存在的直接证据。  相似文献   

4.
粒子物理的标准模型认定中微子静质量mv=0,超神冈实验指出mv≠0,据此用第一代中微子的质量mv,(即“反常质量”),导出二、三两代中微子的“反常质量”mvμ,mvτ.进而求出中微子混合的重要参数:代际中微子质量平方差(m^2vi-m^2vj达量级之大(i≠j),卡比玻角θc亦与夸克混合角相近,认为中微子应存在混合和振荡.并对混合和振荡的物理机制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宇宙是由许多性质不同的局部宇宙组成的,引入局部系数.在两个局部宇宙中研究银河系与类星体之间大小与质量关系.根据旋涡星系中的恒星的转速与质量关系,找到旋涡星系中的恒星的质量的结构组成,研究旋涡星系中的恒星的转速与各个质量组成关系.  相似文献   

6.
欧洲航天局8月25日宣布,天文学家利用欧洲XMM牛顿天文望远镜在宇宙深处发现了已知最大质量的星系团,这一发现可间接印证宇宙中暗能量的存在。当天发表的公报介绍说,专家日前用XMM牛顿天文望远镜对天体进行观测时,意外发现了目前编号为“2XMM J083026+524133”的庞大星系团,它包含的星系质量总计大概相当于1000个银河系。  相似文献   

7.
观测宇宙学的一些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介绍了观测宇宙学和其最新进展,包括观测手段和哈勃常数和宇宙的年龄、宇宙的暗物质、暗能量、背景辐射、大尺度结构、元素丰度、活动星系核、中微子、γ暴等热点问题,并提出了观测宇宙学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相似文献   

8.
《广东科技》2012,21(10)
近日,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室发现了一种新的中微子振荡,并测量到其振荡几率。这一重要成果是对物质世界基本规律的新认识,对中微子物理未来发展方向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并将有助于破解宇宙中“反物质消失之谜”。  相似文献   

9.
《科学世界》2006,(5):82-83
埋藏在南极冰层下的中微子观测网,其规模是日本神冈探测器的2万倍。 为了观测来自宇宙的高能中微子,美、欧、日等国家的科学家正在联合进行一项取名为“IceCube”的国际科研项目,试图解开宇宙高能中微子的谜团。2006年1月末,已经开始进行观测。本文将介绍这个埋藏在南极一两千米冰层下的中微子观测网.它是由4800个光检波器组成的巨大而独特的天文观测系统。[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声波和光波充满我们的世界,并能被我们感知到,它们是宇宙中两种最基本的波动形式。使用仪器设备能够延伸我们的感官,我们几乎能“听到”所有的机械波,“看到”所有的电磁波。这样,我们就能“听到”地球内部的结构,“听到”深海中的鱼群,“看到”银河系的样子和上百亿光年远的星系,甚至能“看到”宇宙大爆炸后38万年时(宇宙开始变得透明)的景象。  相似文献   

11.
 中国大亚湾实验组发现“中微子第三次振荡”的欢呼,以及去年9月“超光速中微子”引发的轰动,使中微子一跃而成“科学明星”。其实,在粒子世界中,号称宇宙间“隐身人”的中微子一直有着显赫的地位,它的每一步进展都是极具价值的科学突破。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回顾它不凡的历史记录吧。  相似文献   

12.
由于幼年时期宇宙温度太高,光在那时根本无法闪亮。那么宇宙中的第一缕光线是从哪儿来的呢?通过研究距地球2.81亿光年的一个小星系发出的辐射,天文学家认为,星系内部恒星的诞生可能促使宇宙发出了第一缕光。宇宙被认为产生于距今约137亿年前的“大爆炸”。紧接着“大爆炸”后的宇宙温度极高,物质粒子全部以离子化形式存在。这种情况下,恒星星系这种致密的物质结构无法轻易形成。随着宇宙的膨胀、冷却和去离子化,很多原子核和电子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氢和氦这种中性的、原子量小的原子。虽然恒星随后开始形成,但由于宇宙处于去离子化状态,光很…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决定宇宙构成和演化的基本粒子———中微子的理论假设和实验验证,以及测定中微子静止质量的最新方法———中微子振荡.  相似文献   

14.
美国宇航局发布消息说,该国的“星系演化探测器”观测到了宇宙中数十个诞生不久的大型年轻星系。这些新生星系与地球的最近距离可能只有10亿光年,这比以前发现的所有新生星系与地球间的距离都近。年轻星系的出现意味着宇宙中的某些地方仍在产生新的星系。美国发现新生星系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实验测量出中微子具有静止质量的事实,考虑了宇宙因子(?)的贡献,求出A(?)0时Schwarzschild 内部解。  相似文献   

16.
一部分星系的核区存在剧烈的非恒星活动起源的多波段电磁辐射,这类星系被称为活动星系,其核心称为活动星系核.一般认为,超大质量黑洞(其质量是数百万倍乃至数百亿倍太阳质量)通过其强大的引力吸积周围气体形成的吸积盘是活动星系核的中心引擎.理解这一物理过程和测量超大质量黑洞的物理参数,对认识强引力场下的磁流体物理、超大质量黑洞的宇宙增长历史和活动星系核的反馈以及宇宙大尺度结构形成有重要的意义.多波段连续谱的光变(即光度随时间的变化行为)是活动星系核的鲜明特征,可以被用来从时域的角度测量宇宙学距离上的活动星系核的中心引擎的结构、尺寸和超大质量黑洞的质量以及自旋.本文介绍了活动星系核光变行为的基本概念,概述利用光变研究活动星系核物理过程和测量超大质量黑洞质量等方面的主要进展,并对活动星系核的光变研究领域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7.
《前沿科学》2012,(1):F0002-F0002
日前,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国际合作组宣布发现了新的中微子振荡,并测量到其振荡凡率。这将对中微子物理未来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并有助破解宇宙中“反物质消失之谜”。这是探索宇宙起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目前来看,中微子除了可以监测核武器制造外,还可以直接穿过地球进行通信,让全球通讯无界限,比现在的通信快得多;此外,  相似文献   

18.
 而今,宇宙已形成逾千个星系,每个星系拥有数以千亿的星球,我们也是宇宙的一部分,当“问天之旅”讲述宇宙的故事时,便是在讲述我们的故事。  相似文献   

19.
正星系的形成和演化是天体物理的前沿领域。该领域以现代宇宙学提供的大尺度结构形成和演化的成熟理论作为基本框架,通过观测和统计研究宇宙各时期星系的形态结构、星族构成、气体吸积、恒星演化、黑洞成长、化学元素、恒星和气体动力学等物理性质及其演变过程,试图阐明宇宙中各类星系的物理起源、演化关系以及它们与宇宙大尺度结构的物理联系,从而总结出支配星系演化的普适物理规律。目前被普遍接受的星系形成理论认为,星系在暗物质晕中形成和演化,其基本图  相似文献   

20.
核心坍缩超新星(Core-Collapse Supernova,CCSN)是大质量恒星演化末期的爆发现象,产生了宇宙中大多数的中子星和恒星级黑洞等致密天体.爆发可能伴随着强磁场中子星或黑洞超吸积引发的剧烈长时标伽马射线暴.CCSN还被认为是宇宙重元素的主要来源之一.本综述介绍了我们近期对CCSN中心黑洞超吸积过程的系列研究成果,主要包括研究了大质量星系中心附近伽马射线暴余辉阶段,因大量暗物质粒子湮灭电子注入而引发的光变和能谱的形态变化,探讨了其作为暗物质探测手段的可能性;研究了坍缩星框架下,中微子主导吸积流外流对核合成的贡献,及对太阳临近空间、(活动)星系等化学组分和演化的影响;最后,从数值模拟角度讨论了CCSN起源的致密天体质量分布,给出了低质量间隙可能起源于CCSN爆发能量分布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