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出了什么问题? 战后以来一直出现所谓“繁荣”的西德经济情况,现在已经一天天不妙下去了。在西德国内,“经济奇迹”的论调已经听不见了,代替的是“危机”、“衰退”、“下降”等等忧心忡忡的字眼了。究竟这个东山再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在经济上发生了什么问题呢? 去年,西德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特点是:从1956年秋天开始以来的工业生产发展速度减慢的趋势还在继续,并且越来越严重。从1953年起到1955年西德工业生产曾经有过速度较高的发展。如1953年比1952年增长了10%;1954年又比1953年增长11.7%;而1955年又比1954年增长了  相似文献   

2.
本年9月23日,在华盛顿举行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理事会年会。在会议举行以前,一般曾认为是1949年以来的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会议。这是因为,目前资本主义世界的国际收支及西欧货币正处于严重的危机中,这种危机同资本主义世界的生产衰退正发生着连锁作用。但是,由于西方国家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矛盾,结果这次会议和历次一样,对于国际货币问题的解决没有起什么作用。黄金外汇储备的不平衡西欧资本主义国家在1953年至1954年期间黄金外汇储备情况有些改进,到1954年底,它们的黄金外汇储备上升到148.29亿美元。甚至在1955年及1956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英国资产阶级的和社会民主主义的经济学家都大声疾呼地宣称说,资本主义已发现了怎样避免危机,他们并且把英国的上升的生产和充分就业当作是一个“新”的资本主义已经出现的证明。 1955年的英国国内形势更助长了这种幻觉。工业总生产比上一年增长了5%左右(按不变价格计算)。输出增长了4%。利润较英国历史上任何时期都高。交易所的股票价格总是在破经録的高峯。新的投资有了扩充。受  相似文献   

4.
不久前,美國資产階級經济学家热烈地歌頌了1955年是美國歷史上最“繁荣”的一年。但是,現在他們已經对美國經济前景作出了許多不可乐观的推測。有一部分人認为“繁荣”除了短期的中断外,將繼續下去;另一部分人認为“繁荣’在目前可能已經濒臨下降的边緣,这种  相似文献   

5.
西欧各国经过战后三十年的发展,虽然实现了现代化,但正如许多著名人士所指出,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已让位于社会的“忧虑时代”。事实上,资本主义的表面繁荣,愈来愈难以掩盖象火一样燃烧着的社会危机:失业象恶魔一样鲸吞着成百万的人,恐怖主义日益猖獗……。  相似文献   

6.
名词浅释     
资本主义危机的周期资本主义的危机是生产过剩的危机,这种危机每过一定时期就重复一次,打断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进程。从一次危机的开始到另一次危机的开始之间的时期叫做周期。周期由危机、萧条、复苏和繁荣四个阶段组成。危机是周期的基本阶段和起点。在这一阶段中,生产能力的增长和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狂风骤雨般的破坏形式表现出来。一般说来,其具体的表现是:商品生产过剩,找不到销路,价格暴跌,支付手段奇缺,大批企业破产倒闭,生产急剧缩小,失业增长,工资下降。所有这一切都表示社会生产力遭到巨大破坏,从而强使生产规模  相似文献   

7.
<正>完全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到二十世纪30年代,终于导致了一场世界性的经济大危机.凯恩斯主义就是医治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强调国家干预的理论,这一理论的问世,不仅开辟了宏观经济理论,而且使资本主义摆脱了周期性的经济大危机,并带来了二战后资本主义20年的经济繁荣.为此,凯恩斯主义被誉为一场革命.然而,好景不长,随着新的经济问题——滞胀的出现,凯恩斯主义一筹莫展,于是有人宣布“凯恩斯的铜像已倒”.后凯恩斯主义的出现,虽然力图维护和发展这一理论,但它毕竟失去了昔日的“辉煌”.一个经济理论的兴衰无不反映着经济的发展变化.因此,分析凯恩斯主义的兴衰史,对于构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体制.是有着积极意义的.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对于“主权国家破产”这个问题的关注,使得老有一些问题困挠着我:早在20世纪70年代,经济学家俄林就提出这个构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何现在才将其付诸实施?其核心内容是什么?目前的进展程度如何?带着这些疑问,我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所张宇燕研究员。“主权国家破产”是解决主权债务危机的新思路“主权国家破产”,实际是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一副总裁安尼·克鲁格在2001年11月的讲演中提出的“国家主权债务重组机制”,它是解决当前国际主权债务危机的一种新思路。这个新思路的特别之处在于,所有遭遇外债或主权债务危机的政府…  相似文献   

9.
由文化入手,从资本主义文化价值观危机、精神信仰危机、个人主体观危机、“全球化”危机四个方面阐述了资本主义文化危机.  相似文献   

10.
 在逆境中,人们总是期盼奇迹的发生,等待的时间越长,这种信念就会越强烈.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欧债危机、新兴经济体增速放缓等负面消息纷至沓来.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人们等待经济奇迹发生的信念就快熄灭之时,“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论调一经提出,就迅速受到媒体和理论界的追捧.  相似文献   

11.
“曾经是伟大辉煌而今仍然相当可观的英帝国,以它的威力、尊严、统治地位和权力,竟然不得不担心我们是否能支付每月的开支,这种景象确实悲惨。想到这一点我心如刀割。”这是最近卸任的英国前首相邱吉尔先生为英国的没落所发出的悲鸣。我们知道,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俄国胜利以来,资本主义总危机不断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这种危机进一步加深了。资本主义总危机的重要征象之一,是殖民制度发生危机而开始瓦解。英国既然是一个“永远没有日落”的庞大的殖民国家,既然它的整个社会经济结构都建筑在对殖民地剥削的基础上,殖民制度的瓦解当然不能不使它受到致命的打击。另一方面,英国的危机又是一个寄生性的世界帝国的危机。目前,垄断资本主义的动力是追求最大限度的利  相似文献   

12.
我国破产和解制度确立于经济改革时代,主要内容体现在两部法律之中,即1986年12月2日颁布、1988年11月1日生效的,适用于国有企业的《企业破产法(试行)》与1991年4月7日通过的适用于国有企业以外的企业法人的《民事诉讼法》“企业法人破产还债程序”。与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破产和解制度比较,我国破产和解制度在以下方面具有自己的特点,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1955年的头三个季度,英国经济情况继续沿着从去年下半年已经开始呈现的趨势,向恶化的方向发展。保守党在英国大选以前保证将出现的所谓长久的“繁荣时代”,已被事实证明只不过是骗取选票的空头诺言而已。英国经济情况恶化的最明显的徵象,就是国际收支逆差和物价上涨。一年多以来国际收支逆差的不断增长,使英国的黄金美元储备大大地减少,达到了1953年以来的最低点,以致在国际货币交易市场上对英镑普遍看跌,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学者又在纷纷讨论英镑再度贬值的可能性。英国财政大臣巴特勒所不断重复的他的一句话的声明“英镑绝不贬值”,只是说明英镑目前的不稳固地位,反映了英国当前严重的国际收支危机。在英国国际收支的平衡上,它的对外贸易佔据着主要的地位,甚至被称为“英国的生命线”英国国内所需要的粮食和工业原料,绝大部分依靠自其它国家的进口,而  相似文献   

14.
记得八十年代电子表、石英表出现时,一种论调甚嚣尘上:“电子表(石英表)很快就要全面取代机械表”,“几年以内,机械表就要彻底从市场上被清除”。可是直到现在,电子表、石英表与机械表依然处于三国鼎立之势。 这种论调的出现有其历史局限性。当时生活水平不高,手表仅以记时这一单一功能而为人们所  相似文献   

15.
在风雨飘摇中度过了1962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面临着新的经济危机的严重威胁,进入了1963年。西方国家的统治集团回顾去年,十分沮丧地悲叹,这是“令人失望的一年”;展望来年,更是不胜惶恐,惊呼西方经济“已达繁荣的末期”,“世界范围的经济萎缩就在眼前”。一年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情况和西方统治集团的自我招供都继续证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不治之症日益深重。  相似文献   

16.
下面节译发表的两篇文章,第一篇“这是美国现在发生的事”,是美国“纽约邮报”记者费尔恩·马利亚所写的报道,载于1960年2月22日至27日该报上。第二篇“长期萧条的地区”,则是载于1960年5月14日出版的一期英国“经济学家”杂志“美国调查”专栏中的一篇评论。前一篇文章用生动显明的事实来说明在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不断冲击下,美国劳动人民日益贫困化和生活的悲惨处境。这里所反映的,不仅是西弗吉尼亚一地所发生的情况,而且是普遍地发生于美国许许多多其他地区的情况。后一篇文章是说明代表美国垄断资本利益的美国政府提出这样那样的计划、法案,以图改变这种状况,然而,英国“经济学家”也不能不承认:“萧条地区的困境”,垄断组织“所拥有的传统补救办法,对此是无能为力的”。因为它是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具有的不可医治的痼疾。由此证明,最近几年来,资产阶级的辩护士和现代修正主义者大吹大擂的所谓“人民资本主义”和种种美化资本主义社会的滥调,在这些事实面前彻底破产了。他们胡说什么资本家与劳动者之间的界限由于“收入平均化”已经消弥等等鬼话也彻底破产了。列宁早在四十八年前在一篇题为“资本主义社会的贫困化”的文章中就痛斥机会主义者所谓“资本主义社会没有发生群众的贫困化”的谬论,指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相对贫困化和绝对贫困化都在发生着。他说:“工人的贫困化是绝对的,就是说,他们简直愈来愈穷,生活更坏,吃得更差,更吃不饱,更要挤在地窖和阁楼里”;“工人的相对贫困化,即他们在社会收入中所得份额的减少更为明显……因为百万富翁的财富增加得愈来愈快了。”目前也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承认在资本主义国家,例如美国,工人阶级的相对贫困化,却不承认工人阶级的绝对贫困化。关于相对和绝对的问题,在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的一篇文章曾经这样指出:“主观主义(怀疑论和诡辩等等)和辩证法的区别在于:在(客观的)辩证法中,相对和绝对的差别也是相对的。对于客观的辩证法说来,相对中有绝对。对于主观主义和诡辩说来,相对只是相对的,是排斥绝对的。”列宁这段话对于正确认识相对贫困化和绝对贫困化的关系会有帮助。无论如何,今天在美国西弗吉尼亚及其他地区所发生的事,可以证明这个真理。——编者  相似文献   

17.
自打嘴巴     
今天美国人民所最关心的问题无过于越来越严重的经济衰退了。经济衰退是从美国资本主义内在矛盾产生出来的,也就不能不使拒经承认这个客观规律的艾森豪威尔总统特别感到头痛。他是美国资本主义最忠实的辩护人,他曾经给共和党制造了“繁荣与和平”这一个竞选标语。上台以后,他不断地宜扬美国资本主义的功德,向美国人民许下了“繁荣与和平”的诺言。然而,艾森豪威尔所执行的邢一套资产阶级政策所产生的实际效果却适得其反。美国人民看不到“和平”,也看不到“繁荣”。于是在美国人民的心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今资本主义光谱中,大略有英美的自由资本主义、东亚的国家资本主义以及德国的社会资本主义三大类。多年来,以东亚为代表的新兴市场的强劲增长势头、美国等国繁荣的经济泡沫,近乎全方位遮盖了德国经济的光泽。然而,次贷危机与紧随其后的欧债危机,令国际金融波诡云谲,世界经济持续低迷,资本主义风雨飘摇。新兴市场雄风不再,美英等众多发达国家陷入泥淖,而多年来一直不冷不热但保持"适度温度"的德国,不仅成为西方世界的经济绿洲,更被视为陷入债务危机漩涡之欧洲的中流砥柱。  相似文献   

19.
苏联“共产党人”杂志1959年第十期发表了苏联恩·加乌茲聶尔一篇题为“资本主义和新按术”的文章;苏联“哲学问题”杂志在同年第十一期上又发表了美国维克托·佩洛(Victor Perlo)一篇题为“科学技术革命的社会后果”的文章。这两篇文章都根据大量资料论证了:新技术的发展不但不会给资本主义带来新的主命力,使其复兴,相反地会使资本主义内在一切矛盾更加急剧地深刻化。两篇文章的论证都有力地驳斥了资本主义维护者和现代修正主义者关于“新技术开辟了资本主义繁荣的新时代”和“新技术是资本主义逐渐改造为社会主义的手段”的谬论。下面是这两篇文章的要点。  相似文献   

20.
西方国家的失业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毛病新症状失业是资本主义的痼疾。二次大战后,特别是战后最严重的一九七三至七五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后,失业这个老毛病出现了一系列新症状。第一,失业人数在战后二十年的所谓“高速发展”时期没有减少,在一九七三至七五年危机期间急剧增加,在这次危机过后继续上升。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以下简称西方国家,包括北美、西欧、大洋洲国家以及日本等)的国内生产总值在一九五○至七○年的二十年中,增加了将近一倍半。但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