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尤丽洵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5,25(1):81-82
新时期女性作家的女性小说创作异彩纷呈,形成前所未有的女性作家群体。女性小说强烈地表现女性作 家的女性意识,并且逐步深化,并以挑战男权文化,女性意识趋于成熟。 相似文献
2.
刘钊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8)
20世纪女性散文具有现代性别意识与白话创作两个基本特征,体现了鲜明的文学现代性内涵。它真切地记载了女性意识在清末民初和五四时期觉醒、30-40年代走向成熟、50-70年代受到遮蔽及新时期以后不断深化几个重要的发展阶段,进而使女性散文成为百年中国女性由传统向现代生命历程的精神写照。 相似文献
3.
刘钊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23(5):40-43
20世纪女性散文具有现代性别意识与白话创作两个基本特征,体现了鲜明的文学现代性内涵.它真切地记载了女性意识在清末民初和五四时期觉醒、30-40年代走向成熟、50-70年代受到遮蔽及新时期以后不断深化几个重要的发展阶段,进而使女性散文成为百年中国女性由传统向现代生命历程的精神写照. 相似文献
4.
5.
欧阳修一生写了很多艳情词,通过这些词,我们看到了一幅宋代女性生活的全景图。同时,这些词也有着较高的思想和艺术价值。本文将试从分析欧阳修词中的女性形象入手以求探究其女性意识并对此中成因做粗浅分析。 相似文献
6.
王芳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0,(4)
古代少数民族女性文学一直演绎着“闺怨”的情绪。“五·四”反封建浪潮 ,使少数民族女性文学开始在社会变革、改造中表现女性对自由、平等的追求。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建国后十七年时期 ,而女性意识的蒙昧与觉醒正是造成少数民族女性文学多年狭隘创作模式和第一次大的转型的内在动因 相似文献
7.
论女性诗歌中的性别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诗人女性意识的觉醒使她们深刻地认识到男权话语对她们的压抑,女性诗歌通过女性意识的表达来反抗男权世界,反对男权话语,而这种反抗因为男性话语的中心位置又使女性诗人处于尴尬的地位,她们通过躯体写作来做最后的反抗,通过营造黑夜的世界来创造属于自己的世界。 相似文献
8.
在20世纪末的女性作家中,张洁的小说基本上代表了时下女性文学的崭新面貌。女性意识始终是小说的一个精神主体。随着张洁创作的日益精深,其小说的女性意识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女主人公形象的日益提升和男性形象日益衰落上,对女性文学做出了自己的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论述张爱玲的女性意识的特点及其在《传奇》中的表现。张爱玲的女性意识纷纭复杂,既有其独到深刻的一面,如对女性意识中原罪意识的挖掘;又有其守旧落后的一面,如她否定女性的自强自立。她的“女人永远是女人”是把“女人”当作“女人”而非“女人”,这也妨碍了她进入中国一流作家的行列。 相似文献
10.
11.
性别意识是指与社会所规定的、与男性或女性相联系的思想意识。由于社会、历史方面的原因,性别意识中一些特定的观念束缚了女大学生的自我发展。作为将来走向教育岗位的师范类女大学生的性别意识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在调查的基础上,对师范类女大学生性别意识教育提出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罗跃峰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1,30(6):78-81
运用文献资料调查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武术套路专业运动员练习拳术与器械时损伤的种类、组织部位,采取分性别进行比较分析,找出不同性别武术套路专业运动员练习拳术与器械时损伤的差异,为教练员在训练课中防止运动损伤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陆兴忍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3,(3)
不同于以陈染、林白等为代表的 2 0世纪 90年代女性主义写作 ,专注于都市白领女性生活体验的书写 ,贺晓晴的小说《花瓣糖果流浪年》把笔触伸向处于社会底层、流浪他乡的打工妹 ,展现打工妹韩月晴在七年流浪中 ,女性意识逐渐觉醒的过程 ,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2 0世纪 90年代女性主义写作疏于凸显底层劳动妇女生存境遇这一叙事盲点 ,丰富了当代中国女性小说的女性人物形象画廊。 相似文献
14.
生产民俗是人类在生产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习惯与风尚。女性在生产民俗中的角色定位,与其在家庭及社区中的地位相关。而角色的转换,会引起这种地位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王俊虎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1(1):76-79
通过分析老舍塑造的三类女性形象,总结出老舍对那个时代中国妇女真实处境的概括是:“女人永远是男人的附属品”。昭示人们,要改变妇女的悲剧命运,有赖于女性的真正觉醒,有赖于新型文化建设,有赖于社会经济的充分发展和人们精神境界的普遍提高。认为,在绝大多数作家为中国妇女在20世纪初接受西方新思潮熏陶而欢呼雀跃之际,老舍以自己如椽巨笔写下了自己对中国女性的冷静思考,尤其对西方自由、民主能否短时期内在中国扎根结果表示出深深的怀疑,同时对西方文明裹挟下的思想糟粕有着先验的忧虑,这是老舍关于新潮女性艺术形象塑造带给我们最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杨容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6):86-8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正经历着全方位的变革;在全球化的冲击下,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交融也越来越频繁。传统武术作为中国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在世界文化碰撞、交融过程中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严重挫折,西方文化正在蚕食着传统武术的生存空间。研究表明,“文化空间”的变更影响着传统武术的传承方式;严重的传承人缺失影响着传统武术的未来;文化自觉成为解决传统武术传承问题的关键。另外,传统武术的传承还必须要有文化意识、本体意识、坚守意识。只有这样,传统武术的传承与发展才能得到解决与发展,才能让中国武术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相似文献
17.
18.
袁振辉 《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3)
设计既与现实生产的制造和运行相联系 ,又与美学和社会伦理道德规范相联系 ,因而成为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统一的微观现实机制和中介环节。在信息时代 ,设计者为了控制硬件结构的非秩序幽灵 ,创造出了一种“非物质文化” ,即“软件形式”。设计的重心已经不再是一种有形的产品 ,而是一套抽象的“关系” ,即无形的、人与机器的语言对话。为此 ,应该更新工业社会关于技术、产品、市场的开发设计等传统观念 ,克服传统的工业设计在“满足人的无限丰富的需要”这一本质层面上的盲区 ,确立包括工业工程设计和社会工程设计相统一的广义设计观念。最后 ,文章分析了现代艺术与现代设计的关系 ,展示了两者日趋融合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武术的"博大精深"并不是一种虚幻的东方概述,在自身的社会属性和文化特性之中,根据武术门派、自发性武术社团和学校武术的社会构成,对武术进行了逻辑分析;武术的社会化是一个具有文化认同机制、社会矛盾转化和现代传承渗透的社会格局形态,并且由于相互间的有机联系,对于武术社会化的解读,是通过武术特殊的文化体验模式进行交流与沟通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