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魏敦友 《晋中学院学报》2009,26(5):73-76,87
现代中国法学是现代中国学术体系之型构的一部分,在根本上它是对中国人之现代生活秩序的探讨与表达,因此探讨现代中国法学的逻辑发展必须从现代中国学术体系之生成的背景中去探讨。从知识谱系角度来讲,现代中国学术体系是从四部之学向分科之学转型的一个结果,它是在西方分科学术体系的强大影响之下逐步形成的,因此包括现代中国法学在内的现代中国学术必然会深深地打上西方学术的烙印。但这并不意味着现代中国学术体系走不出西方学术的背影,恰恰相反,现代中国学术之所以为现代的中国的学术,它必须走出西方,回归自己,因为只有回归自我,现代中国学术体系才可以说真正建构起来。现代中国法学正是在极其艰难的知识压力下,不断通过自主性之吁求,在探讨中国人之现代生活的过程之中而逐步成长的。现代中国法学可以看成是现代中国学术体系之型构的一个标本。  相似文献   

2.
20多年的对外开放,已经在中国造成了深刻的文化转型,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西方文化正越来越影响着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国人原有的文化归属感日渐式微.这种文化的转型不是可以避免的,也不是非自然的,因而那种用"回归"传统文化的办法来解决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主张是没有出路的.对于中国来说,不管是什么精神文化资源,只要有利于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和有利于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加强,就都可以成为先进文化的鲜活内容.因此,即便是为了对抗西方的文化强权主义对我们的遏制、分化,文化自负也是不可取的.文化的自我批判(如鲁迅)永远要比文化的自高自大(如辜鸿铭)要高明得多,也要现实得多.  相似文献   

3.
到过西方发达国家的人,都会为其良好的交通秩序而感慨。在这些国家城市的十字路口,即便是在深夜或清晨车辆、行人极少的时候,红灯亮时人们都会规规矩矩地停车止步等待绿灯亮起。甚至在红绿灯坏了的情况下,人们也不会闯红灯,而是一定要等到有人把它修好才通行——也许你不信,但这的确是真的。相比之下,很多国人在这方面的做法实在是令人汗颜。难怪西方人那种对规则的恪守,在不少中国人眼里竟成了“保守”的象征。然而,这种在基本规则和秩序上的“保守”,恰恰是效率的基础和源泉。有些国人闯红灯、不愿受规则约束的做法,看似是在追求效率,实际…  相似文献   

4.
历史之错     
一个满腹经纶的人不一定是良臣,一个能征善战的人也不一定是名将。政治不是个人秀场,他需要更多的捭阖、斡旋。即便是满腔豪情,放在了不恰当的位置上,也只能铸成历史之错。  相似文献   

5.
《当代地方科技》2006,(6):72-73
就算是比一般人都注重饮食健康的营养师们也承认,在现在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中,很难天天亲手帮孩子做早餐,难免有在外买早餐充饥的时候.不过,即使不得不吃外卖的早餐,也可以找出比较健康的选择。今天,我们特地请教了营养专家,一起帮忙碌的父母们从四种早餐店中,选出最适合小孩的早餐组合,同时也公开最危险的早餐食物。  相似文献   

6.
<正>我们人类不是植物,不能通过光合作用来吸收营养,只能通过食物,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日三餐,而人要活的健康,合理地安排一日三餐是必不可少的。早餐早餐是一日三餐中最重要的一餐,它负责提供人一天能量的百分之三十,很多人都不重视早餐,觉得中午多吃点或者白天多吃点零食就可以补回来,但其实这是一个很错误的观念。人在睡眠的时候也是会消耗能量的,人的各大器官无时无刻不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大加赞美的"花好月圆"之夜,西方人却视其为妖魔鬼怪出没之时。月圆能对人类和动物产生消极影响的说法已经流传了近两千年,几乎每个西方人都听说,在月圆之夜外出是不安全的。那么从科学的角度讲,月亮  相似文献   

8.
即便是最保守的人也可以感觉到,近两年中国本土互联网行业似乎正变得越来越没有“故事”。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同志在外交实践中所蕴涵的国家主权思想,其坚决性与灵活性原则表现得淋漓尽致,对当时的中国 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坚决捍卫国家主权的同时,又不失国家发展的机遇与稳定。即便是在今天,邓小平同志的国 家主权思想也仍有其用武之地,尤其是在当今中国面临解决台湾问题的紧要关头,为中国领导人提供了一定的经 验与理性的选择,同时也是对以美国之流的西方国家的有力回击。  相似文献   

10.
人们喜欢把封建的中国说成是“闭关锁国”,这不完全符合事实。除了交通阻隔和个别帝王持闭锁观念以外,历代中国大都还是开放的。清朝一度闭关自守,在道光年间,西方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华帝国的大门之后,先进的中国人也开始大量走出国门,先是引入西方的“坚船利炮”之术,后又引进了西方的社会政治学说。直到一大批无产阶级革命通过学习西方,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的社会发展方向才发生了彻底变化。时人称当时的这种东西方化交流叫做“西学东渐”现象。在这个过程中,西游络绎不绝,游记也层出叠见。  相似文献   

11.
邸笑飞 《世界博览》2008,(16):62-65
中国人熟知丁韪良,是因为他翻译了《万国公法》,这部西方法律的翻译使中国人了解到,西方人也是"讲道理"的。事实上,此书在清政府与列强交往中确实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西方复仇文学主题中,对复仇者采用的复仇手段及有限性的思考,在西方文学中萌芽较早,发展到对复仇残忍失当乃至复仇行动本身的阻遏。西方复仇文学可分为古希腊神话传说、文艺复兴后、18世纪后三阶段。后两阶段特别是最后阶段为定型期,最能看出西方文化特征及中西复仇文化观念的不同。古代中国人认为为了善的被损害去毁灭恶,手段偏激过当也可被理解。同样是谴责妇女不为丈夫守节,寻求再嫁急迫,中国作品就十分严厉;而伏尔泰改编后则宽容得多。西方叙事文学较偏重复仇主体灵魂世界冲突,偏重精神摧残的过程描绘;中国古代则较关注复仇结局、复仇者成功复仇后的命运。两者一重人性挖掘揭示,一重在伦理实现。西方文学较注重复仇者个体性格成熟过程;中国则偏好复仇者伦理目标实现及社会效果。西方复仇之作常引发人们对个体与命运抗争的悲壮感,让人因叙事所及的人性深层隐秘而反思深省;中国古代复仇之作则更多地激发善必胜恶的信念,善惩罚恶给人的愉悦感,让人加深对善恶伦理实现必然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正美国人用早餐食物表明了自己不受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礼仪的束缚,不用挑选正确的叉子和刀子,不用准备好餐巾正襟危坐。美式食物中有一种独立感和对童年的回忆,同时重视那种与独立相关的非正式感、自由和乐趣。和西方世界的众多食客差不多,美国人早餐吃麦片,午餐吃三明治,晚餐吃各种蛋白质和蔬菜。仿佛有一双看不见的手在指导着人们三餐吃什么,在什么地方吃,在什么时间吃。  相似文献   

14.
<正> 生安石(1021——1086),字介甫,江西临川人,是北宋著名的社会改革家。他在哲学上是唯物论的,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这在中国哲学史界,已近乎定论。然而,其社会历史观究竟如何,深入谈论这个问题的人却不太多。这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在社会历史领域,即便是唯物主义哲学家,最终也难免陷入历史唯心主义泥坑的观点之影响吧,就连古典哲学家费尔巴哈也不能例外,况乎王安石呢?诚如是观。然而,窃以为这样太过于简单  相似文献   

15.
张佳玮 《世界博览》2013,(13):84-84
法语没有"早餐"一词,代之以"迷你午餐"。嘲笑英国饮食,在欧洲是桩安全娱乐:法国意大利西班牙人天天以此开涮,连英国人都常自嘲。但万事都非尽负面,英国人到底还有英式早餐撑场。法国人常爱说:都是他们自己不重视早餐——法语没有"早餐"一词,代之以"迷你午餐"——才让英国人捡了便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不同的文化传统,中西方古代生死观也呈现各自的内蕴.儒家和道家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因此他们的生死现在中国颇具代表性.儒家注重人现世的生活,强调做到"三立",以求获得永生;而道家则更看重生死顺应天道,是一种自然之道生死观.而西方古代文化中的生死观主要是从终极(即死亡)的角度出发,主张"灵魂不灭"的思想.在不同生死观的影响下,中西方文学作品也呈现了不同的态势.  相似文献   

17.
安宁 《世界博览》2021,(3):34-41
和西方世界的众多食客差不多,美国人早餐吃麦片,午餐吃三明治,晚餐吃各种蛋白质和蔬菜.仿佛有一双看不见的手在指导着人们三餐吃什么,在什么地方吃,在什么时间吃.但是根据食品史学家、《三顿饭:美国膳食的发明》一书的作者阿比盖尔?卡罗尔的研究,美国直到19世纪中后期才出现一日三餐以及早餐食品的概念.  相似文献   

18.
车耳  Mia 《世界博览》2022,(14):52-55
<正>中国人喝的是开水,西方人喝的是生水;中国人喝热的,西方人喝冷的;中国人喝开水还能治病,西方人喝水就是喝水,没有喝热水治病、喝冷水不治病的说法。简而言之,把喝水这个问题复杂化的好像是我们自己。我一开始也是喝熟水,是开水的拥护者。生长在中国东北的人家家都有暖壶,这是生活必备品,住在大院里的人还会去专门烧热水的锅炉房打开水,人多时能排出10米长的队,每人手上一个暖壶的场面是“很中国”的。后来到北京上大学,锅炉房也是除图书馆和食堂外最具人气的地方。  相似文献   

19.
王佳琪 《科技资讯》2011,(28):233-233,235
现在商业插画中,越来越注重简约的风格,明快的颜色还有创新和清澈的表达能力。给人们传递的信息也在能完美的突出主题的情况下给人们一种很惊艳和优越的感官上的视觉享受。西方的设计表达方式越来越被人认可,同样的中国风格的设计却越来越没有自己的表现方式和市场,提到中国设计,首先想到的一定是蕴含着文化气息的书法、京剧、古老的一些素材。而提到中国颜色,也只能局限在中国红、黄、墨色等几种简单的颜色和表达方式。完全不适应这个时代设计的纷杂和需要。我们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应用元素,就是中国民族风格,中国是世界上拥有少数民族最多的国家之一,我们中国的各个民族的历史渊源、地域风貌、社会风俗、文化特色都有自己独树一帜的民族特色,同样的如果把民族元素运用到商业插画乃至设计中,将为世界呈现出一系列不同凡响的属于我们中国的设计语言和独特的设计方法,如果想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中国的文化底蕴,就要让他们了解我们中国的文化无论从哪个方面说都是用之不尽的,即便是民族元素也足以让世界叹为观止。中国的少数民族不但拥有各自的语言,少数民族的音乐和服饰装饰还有图腾等都有非常精美和独特的气质,可以用来展现我自己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20.
刘杰 《科技信息》2011,(18):267-267
朱光潜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也是第一个在中国广泛介绍西方美学的人。本文以《西方美学史》为例,谈谈美学中的意韵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