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张兴柱 《科技信息》2010,(13):23-23
非言语沟通通过使用不属于言语范畴的方法来传递信息的交际过程。不同文化背景下,非言语交际的含义会有很大差异,恰当的非言语交际形式可以更好地表达我们的思想、感情,从而促进不同民族、文化闻的交流和沟通,反之,会产生误解。因此,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我们有必要把握了非言语表达的不同环境下的不同含义,才能达到我们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许雁萍 《科技信息》2010,(20):144-144,146
感谢是融洽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常见言语行为,是指对他人的施惠行为(例如他人给予的帮助和好处等)表示认可、谢意或感激之情.恰当地表达感谢.有助于建立、巩固良好的人际关系、营造友好和睦的社会氛围.大量的研究证明,非母语者在用所学的话言进行交际时,交际双方往往根据各自母语文化的礼貌规范对其言语行为进行诠释、表达,而各种文化差异常常会导致语用失误,甚至产生负面影响.本文对汉英感谢的显著差异进行探讨.以帮助减少或避免我国学生用英语交际时的语用失误.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跨文化交际(言语交际和非言语交际)失败的实例以及对这些实例的分析,阐述了造成跨文化交际失败的根本原因:中西方深层文化的差异。强调在目前外语学习、教学及跨文化交际中系统、全面地学习、研究和掌握中西方深层文化知识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语言和语用学的角度阐述了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的异同、相互关系及在交际中的应用,对其各自的类别予以细分例证,目的在于在实际交际中关注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并正确运用,以达到成功交流之目的。  相似文献   

5.
长久以来,人们对喜剧小品的研究和鉴赏总是以言语交际为主,如方言词语、歌曲资源、流行语等,而对非言语则鲜少涉及。事实上,非言语交际在交际过程中所占的比重甚至超过了言语交际。非言语交际是指人们通过使用不属于言语范畴的方法来传递信息的过程,其方法一般包括手势、姿势、服饰、眼神等。很好地运用非言语交际手段,重视非言语交际在喜剧小品中的作用有利于加强其喜剧效果,使其更加滑稽幽默。  相似文献   

6.
魏娉婷 《科技信息》2013,(22):163-163,165
本文从非言语交际的角度,阐述其内涵和重要性;探讨东西方文化差异,强调在英语教学中渗透"非言语文化"的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7.
陈丽 《科技信息》2012,(21):212-213
非言语行为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能反应出日本文化的特点,和日语有效结合,才能取得和日本人交际的成功。因此,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跨文化非言语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中英语言中的非语言交际就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由于地域的不同,中英人的归属、个人观不同,背景、风俗习惯的差异,使得两种语言对于非语言交际行为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常常会造成交际之间的误解,导致跨文化交际的失败.因而分析心理、空间距离、研究其与文化习俗的关系,使得我们能进一步了解非语言交际行中空间文化行为,了解空间文化在跨文化非言语交际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刘芳 《科技信息》2007,(32):120-121
本文从言语交际和非言语交际切入,论述了非言语交际的功能。从交际活动中的"人际距离"、"目光视线"、"色彩"、"体态语"等方面,对比分析了中国人与日本人的非言语行为的异同点,以便日语学习者准确地应用到语言交际中。  相似文献   

10.
人与人的交际并非只是通过语言,大部分的信息是通过非言语交际来传递的。非言语交际在各个领域都显示出重要性。文章以非言语交际和劝说的理论为基础,分析这些非言语交际理论在商务劝说中的作用及其意义,同时阐述了跨文化交际中的劝说以及性别差异和商务劝说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1.
李洋 《科技资讯》2010,(36):13-15
GSM系统是目前全球拥有最多用户的移动通信系统,如何保障用户通信的安全性是其关键问题之一。本文首先对GSM系统现有的安全机制做了介绍,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将RSA算法用在GSM系统的鉴权机制中,并对其实现过程做了详细的介绍,该方法可以对移动通信的构造新的鉴权机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一种利用220V供电线传输信号的载波通讯系统。这种通讯系统在一定的区域内(在传输至终端的载波信号功率仍足够大的最大距离内),只要220V供电线所及之处,均可实现监听、通话和全通广播等功能。  相似文献   

13.
经从宇宙自然的演化,到人类社会的诞生与发展,并从个人、人类社会及宇宙自然三者之间及其各自内部的九种相互作用关系的本源性研究,且作了属于或同类的归纳及无关的排除后,个人及人类社会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的关系共涉及:物质、政治(制度)、精神、生态、人生五个方面,即五大文明领域。人类在对“五大文明”领域的正确认识和实践中,逐渐形成:自然、社会、人生、艺术、宗教、哲学六大科学与技术。六大科学与技术,由于不同人群与地域的区别,则往往因时因地甚至因人制宜地形成既有共性又有独创性的五花八门而异彩纷呈的多样文化形态。因此,人类社会的历史,其实就是五大文明的发展史。  相似文献   

14.
多媒体仿真可视界面设计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建立以人为中心的和谐的人-机环境是开发信息系统和仿真系统的关键之一。为了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需要建立多维信息内容表征模型,拓宽人-机交流渠道,努力开发多模式的界面。为此详细论述了多媒体仿真系统的界面设计要点,包括考虑了人的观察模式和行为不确定性的多媒体信息内容表征、多维信息模型以及结合视频、语音、文字、手势等交互手段的多模式界面的设计方法。以建筑工程领域多媒体仿真的应用为例,还提出了围绕科学数据可视化和时基媒体(视频、音频等)内容表征的具体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5.
体态语和有声语言一样,是人类交际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和手段。而面部表情又是体态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中日两国语言中"喜"的面部表情的语言表现进行比较,探讨了两国在体态语语言表现上的差异,试图从体态语这个比较特殊的角度对中日语言表现做进一步的剖析。  相似文献   

16.
以PC104工控机为处理平台,探讨了基于此平台之上的板卡通信测试系统的设计.软件选用QNX实时操作系统,硬件上结合了CPCI总线技术,设计并实现了性能良好的测试系统,该设计方法为实时系统下的各种总线标准板卡间通信实现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影视语言文化的最大优势在于能够以最简单的表达方式迅速达到超越国籍和种族的传播效果,有效地降低文化折扣,实现跨文化传播,对于构建国家形象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编辑工作贯穿影视作品的创作始末,无论是前期编剧对剧情提纲挈领式的艺术化编排,还是后期剪辑对影像素材的技术化处理和镜头组接、意义合成等工作,都凝结了影视工作者的智慧。尤其是对于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来说,编辑的选择和把关又直接关乎到具体历史史实和历史人物形象的构建,肩负着巨大的文化传播责任。  相似文献   

18.
设计了一种基于无线数字传输芯片和单片机构成的刺激器系统的设计,阐述了利用单片机和无线模块nRF2401实现无线通信以控制刺激电流的解决方案,并介绍了nRF2401在突发模式下的应用。在该系统中,单片机对刺激电流和数据传输进行控制,借用串行通信完成人机交互。运行表明,该系统控制方便,运行可靠,能实现有效的数据传输。  相似文献   

19.
引人了地理迁移关系模型和社会网络人类动力学模型,将前一个模型中的“1个原型网络系统和2个变形网络系统”转换为演变过程的原始状态、迁移及适应3个阶段,将后一个模型中的“社会网络的典型特征——较高的集聚和较短的平均路径”分解为2个类型(非群体类型和群体类型),作为我国移动通信量人口学分析的研究方法.构建了我国各省的包括3个人口迁移指标、4个人口技术构成指标在内的人口学数据系统,针对3个重要的移动通信指标,分别解释人口学要素与移动通信量的内在联系.研究发现:1)应用地理迁移关系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不同演变阶段人口迁移对移动通信使用的影响,这种影响是通过保持原有链接、构建产生新链接而完成的;2)应用社会网络人类动力学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人口技术构成因素对移动通信使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面部表情是人们表达情感和意向最有效、自然、快捷的方式. 表情的发生主体不同,程度不同,导致了表情的自发性. 基于这一难点,建立了一种人脸运动单元(action units,AUs)及面部表情间的概率关系模型,该模型将人脸分为眉眼区域和嘴巴区域两部分,采用Gabor小波提取区域特征,通过K临近(K nearest neighbor,KNN)与贝叶斯网络(Bayesian network,BN)相结合的机器学习算法进行自动AUs表情识别. 这种改进的机器学习算法,通过训练数据以及主观的先验知识进行模型学习,为AUs配以不同的权重,并且根据极大后验概率(maximum a posteriori probability,MAP)选取最优表情. 实验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模型对不同主体、不同程度的表情都表现出了较高的识别率,是一种高效且鲁棒性强的自动表情识别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