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族民间舞蹈,是一种将舞蹈艺术还原成某种地方性知识的特殊观察。其中积淀和传承着一个民族的宇宙意识、文化记忆、宗教情怀、审美趣味和生活记忆等等。这种以地方性、民间性、草根性、族群性身份出场的舞蹈,其舞者就是这个民族中的普通群众,在他们的舞姿中带着来自他们生活习惯中所固有的那种动力韵味。通过对比,分析同一民族在不同地域环境下所孕育出来的各具特色的本土文化以及所体现出来的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湘西苗族鼓舞,作为流传于湘西苗族人民中最为普遍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其文化艺术价值也开始变得愈发的不可估量。文章从表演形式、基本动作、步伐、鼓点节奏和打法等方面剖析湘西苗族鼓舞的艺术形态特点。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发展,湘西苗族服饰出现穿着人群减少、重视程度降低、服饰主体不了解服饰等现象。就媒介特征的角度而言,社会的发展会引起服饰的媒介特征在冷热特点上发生一定的转变,冷媒介和热媒介的差异性影响了人们接受信息的程度和参与的兴趣。服饰是否在转向冷媒介特征后才引起了上述现象的出现有待分析,如何运用媒介的冷热特征来推动服饰的发展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4.
村落文化是一种区域性文化 ,它是由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湘西南民族地区村落因其独特的地域性与民族性 ,呈现出鲜明的原始性与混融性特征 ,认识这一特征有利于我们区分村落文化的优势与局限 ,从而更好地为建设民族地区的精神文明服务  相似文献   

5.
鼓的衍变是鼓文化现象中一个发展的过程,纵观鼓文化的历史,可以发现,鼓文化的衍变及派生现象十分明显。随着人们审美观的变化,鼓除用于宗教、礼仪、战争等场合外,因人们强烈的观赏欲望,衍变出鼓乐、鼓舞,使鼓形成了独特的鼓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6.
湘西是土家族苗族聚居地,苗乡有句俗语:“锦鸡美在羽毛,苗女美在银饰”。我校语文课题组老师带领几名学生一同来到湘西凤凰考察,观看了凤凰县苗学会成立十五周年庆典文艺表演,真正体会到了那“美”的含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是关于当代湘西苗族歌师群体随着社会的变迁,时代的变化,他们正面临着日益衰落、解体、断代的危机,基于这种情形,我们以丹青苗族歌师为研究对象,对其的传承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展开深入的剖析,进而对其的开发和保护提出相应的对策,同时也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传承人的抢救性工程尽一点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8.
张波 《咸宁学院学报》2013,(12):164-165,193
采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等方法,对湘西墟场文化流变进行研究。研究认为:湘西墟场体育文化流变历程分为改土归流之前、改土归流后至新中国成立和新中国成立以后等三个时期。它在民族迁徙与融合、汉族文化的传播、宗教祭祀的褪失、科学技术的发展、墟场社会城镇化与经济化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发生了深刻的历史流变。  相似文献   

9.
10.
湘西苗族舞蹈艺术是华夏大地的一颗耀眼明珠,它起源于原始社会苗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实践,具有模拟性、娱乐性、审美性、宗教性、社会性、简练性等诸多特点。湘西苗族舞蹈历史悠久,它源于生活,融入生活,反映生活,较好地保存了苗族原始文化的内涵,反映着其文化本体的发展和演变,为研究湘西苗族文化提供了详实的依据。同时,又植根于巫文化,是湘西苗族人民战斗历史的描述、艰苦生活的体现,是其顽强性格的表达和美好理想的追求,具有深厚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了湖南湘西汉、土家和苗族学生4695(男2940,女1755)人的发旋资料;探讨了左、右利手与发旋方向之间的关系;并与广西壮和瑶族的发旋进行了比较,找出了各民族之间存在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60多年以来的少数民族文学,作为一个总的文学进程,包含着一系列划时代的转变:由口头文学向书面文学的转变、由民间文学向作家文学的转变。同由彝族作家苏晓星执笔的1981版《苗族文学史》和2003版《苗族文学史》在书面文学的编排方面呈现较大差异,拟从断代分期、文体分类、评价要素等方面对两部文学史中的书面文学部分加以比较,并通过对比探究编者书写背后隐藏的现代性思想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3.
湘西山区苗族聚居区中小学生扁平足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少数民族聚居区中小学生扁平足状况,采用常规的印迹法,对地处湘、黔交界的凤凰县腊尔山镇苏马河村中小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扁平足检出率男生高于女生;年龄越小,扁平足检出率越高;左足扁平足检出率明显高于右足.  相似文献   

14.
对湘西苗族学生555例(男254例,女301例)的舌运动类型(卷舌、叠舌、翻舌、尖舌、三叶舌)进行了调查测试,结果表明:卷舌、叠舌、翻舌、尖舌、三叶舌出现率分别为69.01%,17.30%,19.64%,36.40%,40.36%;5种舌运动类型出现男女性别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5项舌运动类型间相关性较小,仅有2对相关;翻舌基因与叠舌、尖舌基因间存在互作关系.  相似文献   

15.
魏源是我国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批先进人物,他一生硕果累累。在哲学、文学、地理和方志很多方面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身为湘西人,魏源与现代意义上的湘西有着不解之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魏源是现代意义上的湘西人;他的《圣武记》卷七对现代意义上湘西的乾嘉苗民起义进行了具体的载述,为清中叶划分提供了充分的史料依据;审定刊校了道光本的《凤凰厅志》。  相似文献   

16.
沈从文对中国现代文学最大的贡献 ,在于他从作品到理论构建的“湘西世界”。如诗如画 ,恬静淡远 ,风格独具的“湘西世界”是沈从文独特的功利原则和美学观的显现。作者生命赖以生成的那一方偏远的水土养成了其向美求善的生活理想 ,而都市文明的虚伪势利的现实又撞破了其梦幻。这是沈从文构筑其理想的“湘西世界”的根本动因。《边城》是沈从文湘西小说的代表作 ,是“湘西世界”优美、健康、自然的人生形式的深刻表现。《边城》是一首人性美的颂歌。作家所着力表现的是一种超越“自在”的“自为”性的生命形态。在“边城”里 ,人与自然谐和统一于生命完美的形态中。而翠翠、二佬、大佬对于自由爱情的幻想和追求 ,则体现了他们生命中的自由意志和纯粹神性 ,表明他们是新一代湘西古朴人性的继承者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在中央苏区先后颁布和实施的《婚姻条例》、《婚姻法》,是中国共产党依托法制建设,维系社会稳定,力创幸福和谐的治国安邦艺术的伟大尝试。它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打破两千多年来束缚妇女的封建婚姻枷锁,唤醒了广大妇女要求平等和独立的意识,激发了妇女投身于革命的激情,这对于苏区社会稳定以及各项建设,尤其对支援前线战争起到了重大而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柏子》作为沈从文有代表性的短篇小说之一,充分地体现了他笔下湘西下层人民的“生命形式”。本文试图对其下层人民进行关照,来探讨一种没有道德枷锁的人性哲学。这种人性哲学以“人性”统摄一切,“人性”被视为最高的准则。《柏子》中具有特异“生命形式”的个体在卸下传统道德枷锁后,活得本真而有人性,成为一群自由自在的精灵。在当今社会,它或许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建构理想的“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的可能。  相似文献   

19.
刘生贵 《科技信息》2010,(28):310-310,313
通过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等方法对湘西地区城镇少儿拉丁舞发展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湘西地区城镇少儿拉丁舞发展还处于探索与完善阶段;拉丁舞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不高;学员比例不协调;场馆简陋和教学器材较为匮乏;课程设置欠佳,没有规范的教学大纲和教材。基于此,应大力提高拉丁舞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规范教学大纲和内容,合理教学,完善场地设施,使湘西地区城镇少儿拉丁舞健康的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民国时期苗人知识分子族群身份认同观念的考察,探讨在当时呈现的国族体系中,苗人作为少数族裔社群的边界如何被划定及其产生的相关影响。研究结论认为,现代族群边界的变迁与现代民族国家的出现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