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作为我国文学源头的民歌,从《诗经》、汉乐府发展到南北朝乐府,又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形成了我国民歌史上的第三个春天。南北朝乐府民歌,按照地理区域的不同,可以划分为南朝乐府民歌和北朝乐府民歌。它们同属一个时代,可反映出的内容和表现出的风格,却迥然有别。  相似文献   

2.
南北朝乐府民歌是《诗经》、汉魏乐府的继承和发展,在我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们虽然都产生于同一时代,其艺术风格却迥然不同。本文试图从社会政治文化背景、地理环境、社会风尚、南北朝人的性格特征这四个方面探讨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从“神奇的内宇宙”和“抒情方式”的角度论述了南朝民歌的情感体验;从“妙造自然”和“是中有深趣”的角度论述了南朝民歌的自然意趣;从“象外之象”和“现量情景”的角度论述了南朝民歌的意境之美,从而综合论述了南朝民歌深层次的独特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4.
试论南朝民歌的城市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商业的发展,南朝城市有了一定的繁荣,反映在民歌当中,则是南朝民歌一改往日民歌的乡土之风,颇具城市之气。一方面,民歌中出现了大量的城市地名,另一方面,妓女、商妇这些特殊城市女性阶层成为民歌的主要表现者或被表现者。文章通过对这两方面的分析来论述南朝民歌的城市化特征。  相似文献   

5.
南朝民歌对南朝文人诗有较大影响,主要表现在南朝文人诗的通俗化倾向。文人大量拟作民歌,诗作中注入民歌化因素,在诗歌的主题、语言、情调上向民歌靠拢。其成因主要在于当时统治阶级的好尚、及时行乐的社会思想观念以及当时的文学观念影响。正因为如此,文学史上才出现了一种新体诗——宫体诗,且成为绝句形成的标志,推动了文学进步的潮流。  相似文献   

6.
汉乐府民歌来自民间,源于生活,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社会问题及风土人情;其广泛传唱客观上起到了传播新闻的作用;同时由于最高统治者的喜爱和倡导,又以其权威性起到了引导舆论导向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南朝民歌缘情绮靡,它在内容题材上以描写女性爱情为主,艺术手法精致,风格清丽活泼,形式上以五、七言四句为主等特点无不影响着同时代以及后来文人诗作,主要表现在当时的文人拟作、宫体诗和随后的隋唐文人诗作。南朝民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绝句和律诗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文学艺术创作,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艺术家的自由意志的主体性表现.审美创造者的主体性意志或自由意志,是文艺活动“一切秘密中的最高秘密”.文学语言能够充分地体现创作者的自由意志.文学创作的全部活动,皆需要创造者自由意志的参与,创作者越是具有强大的生命意志与自由意志,就越能创造出自由而美丽的语言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9.
随着商业的发展,南朝城市有了一定的繁荣,反映在民歌当中,则是南朝民歌一改往日民歌的乡土之风.颇具城市之气。一方面,民歌中出现了大量的城市地名,另一方面,妓女、商妇这些特殊城市女性阶层成为民歌的主要表现者或被表现者。文章通过对这两方面的分析来论述南朝民歌的城市化特征。  相似文献   

10.
云南水族民歌充满了民族民间色彩,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和深刻的生活哲理.民歌是历史的沉淀和记录,是各族人民在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中的产物,是特定民族特定时代的文化反映.民歌充分表达了水族独特的审美与判断、心灵与思想.通过借助美学思想和理论,对民歌进行解读,目的在于了解这个民族的思想情感和文化内涵,更好的挖掘民族民歌的文化意义和审美价值,发展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1.
审美教育是人类实践的必然结果,是人类自我教育的一种方式,是人类文明的标志。艺术类课程是审美教育的重要形式,民歌鉴赏与审美也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审美体验、陶冶学生情操的一条重要途径。因此,民歌的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审美的教育。本文就民歌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意义,以及如何在民歌教学中始终贯穿审美教育两个方面,对民歌审美教育的实施方案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社会的现代化进行,空间的社会属性也在不断变化。在学者们关注现代性是如何改变空间社会属性的时候,本文将空间作为中间变量,试图探讨已经片段化了的空间如何影响现代人自我呈现的方式。  相似文献   

13.
福建华安被誉为中国的“古畲之邦”,因它地处漳州西北、九龙江北溪中游,历史上鲜与外界互通有无,因而形成了完整的畲族文化生态系统,现今依然保留着本民族的语言、风俗、信仰和艺术。从特殊的地缘视角管窥福建华安畲族民歌的时代意义和价值意蕴主要体现在审美价值、艺术价值、教育价值三个方面。其作为非遗活态传承的主要内核,也为当今非遗民歌价值体系建构提供了多元化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4.
《西游记》中的猪八戒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艺术形象,这一艺术形象具有丰富的思想意义、艺术意义与美学价值,因而具有相应动人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5.
审美活动全过程中的道德本位,是封建社会中艺术哲学的重要命题.也是这个社会中艺术实践的根本特征。  相似文献   

16.
现代城市使人们遭受着审美上的贫乏,都市人将视野投向广漠的乡村,从而发现乡村的审美价值.通过论述乡村审美的发现和乡村审美的当代意义,指出乡村美学的任务是帮助人们将美学的价值融入城乡规划中去,创造出适宜人类栖息的、真正人性化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17.
舞蹈审美主要由视觉美、听觉美组成,其在继承与弘扬历史文化、满足当代大众审美需求、促进舞蹈艺术自身发展及推动社会经济进步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同时对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图书是人类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结合体,具有多重的价值和审美感。图书的审美感来自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正是内涵和外显的审美感的统一,才使得一部著作成为一部好的图书。在读书中达到客体美与主体美的合一,既是读书的审美至境,也是图书的根本价值所在。只有图书成为审美对象时,读书才能成为读者的心灵需要,成为人的生命需要。  相似文献   

19.
阐释学与接受美学在不断发展。德国学者伽达默尔和美国学者赫施与传统阐释学相悖的观念,为接受美学的发展开辟了道路。接受美学认为,文学作品的概念包含着两极:一极是审美价值未定性的文本;另一极是解读者的解读。而解读中接受的过程又是一个动态的复杂过程,诗与体验永不相当。  相似文献   

20.
人化批评是传统批评中极具特色极富魅力的批评方式,它不仅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审美经验的完整性和模糊性的传达,调动读者艺术想象的建构性,而且还具有独一的批评效能。作为植根于华夏体验美学的文学观念,极具贡献地促进了中国古代文论的民族特色的形成。人化批评不仅开拓了人的生命内部审美时空,并凭此观照外部时空的审美,形成华夏美学天—地—人三才统一的整体审美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