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世界农业经济发展的实践和经济规律的分析上看,生态农业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模式。中国发展生态农业更具必要性和紧迫性。中国生态农业在内容、形式、方法和结果上都有自身的个性特征。搞好中国的生态农业最重要的工作,一是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二是深化农村管理体制改革,三是优化农业保护体系。实现了生态农业的高效率运行,也就实现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近代历史传承与当代乡村发展小田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从产业形式、空间结构和社会主体三个视角,明确指出了乡村社会在中国当代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坚持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深化农村改革,确保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农民...  相似文献   

3.
我国13亿多人口,其中农民9亿多,农村经济的发展极大影响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中指出:农业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没有农村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兰州市永登县红城镇玉山村作为兰州市经济管理干部学校的帮扶村,可以从中一窥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农民工培训的可持续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增收与农民素质息息相关,挖掘农村人力资源潜力,搞好农民工培训,培养大量适应现代农业及其它行业需要的农民工,是我国农村建设的艰巨任务.实现农业现代化是世界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也是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的长期奋斗目标.农业、农村、农民这个"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富强.本文从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农民;农村人力资源与农民工培训现状.农民工培训途径、要求、存在问题和对策等方面探讨了农民工培训可持续性发展的必要.  相似文献   

5.
立足2013-2021年全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在构建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利用熵权法测算各省份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进一步采用Dagum基尼系数实证分析不同地区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的差异及时空演化规律,并通过地理探测器细致考察经济、生产、人力等因素对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影响的时空分异。结果表明: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总体发展水平呈逐年缓慢递增趋势且存在区域异质性,其中东部地区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最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在不同地区发展不平衡主要由区域间差异引起。从区域内差异来看,东部地区区域内各省份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差异最大,中部地区差异最小;从区域间差异来看,西部-东部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的区域间基尼系数最大,中部-西部区域间基尼系数最小。农村人均GDP、政府扶持力度和农村产业现代化是导致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产生分异现象的决定性因素。据此,提出有效完善农业农村现代化系统、多维打造农村新型服务模式和统筹整合农业农村资源建议,以全面驱动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  相似文献   

6.
柯楠 《科技资讯》2004,(9):22-25
在农业经济发展的道路上,海南省针对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市场农业发展的需求,大力推进科技农业,制定实施了<海南省星火小康行动计划>,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科技服务.智能化农业信息系统工程、创新药物与中药现代化研发等一批重大的农村与社会发展科技项目顺利实施,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农村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泽 《科技资讯》2014,(14):58-59
"公路通、百事兴",农村公路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和重要保证,正在日益发展的农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公路建设,是繁荣农村、发展农业、富裕农民、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是贯彻党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农村公路"村村通"工程实践,在农村公路建设的事前质量控制阶段、事中质量控制阶段、事后质量控制阶段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叙述,对砼路面小型机具施工质量管理方面总结了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8.
张怀福 《甘肃科技纵横》2003,32(5):67-67,45
西部农村经济的发展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西部地区资源的多样性和优势的多元化。在经济发展方面则表现为问题的复杂性和很强的区域性;二是内陆封闭,落后保守,农业的经营方式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三是少数民族集中,民族经济相对突出。因此,西部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应借鉴东部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在经济增长速度等方面建立创新的思路和跨越的意识。  相似文献   

9.
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农村经济具有很好的发展,本文总结了陕甘宁边区农村经济在发展农业生产、推动农村副业、催生农村集体经济出现三个主要成效,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促进陕甘宁边区农村经济发展的土地、劳动力及农村金融因素,并以这些因素为范本,重点归纳了因地制宜制定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政策、加强党对农村生产事业的领导、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及大力发展集体经济等对当下农村经济发展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80年代世界农业持续增长,平均年增长率2.1%,超过了世界人口的年增长率,基本保障了人民生活需要。但是,农业生产率的增长有减慢趋势;不同地区和国家之问发展很不平衡,有1/3的发展中国家人均粮食供应量少于70年代,农村中贫困人口占近一半;农业资源退化、环境恶化,以及农产品贸易不公平与混乱的情况在逐步扩展。从国际农业发展战略看,世界农业面临着贫困、环境和农产品贸易三个重要政策问题。一、农村贫困和缓解贫困战略  相似文献   

11.
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是促进武威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从武威市农业产业化的现状入手,分析了制约该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问题,并且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的现实情况下,农业问题解决的如何关系到国家整体发展水平。中国农业发展滞后,农村整体落后和农民收入水平低下、负担较重的现实,不仅阻碍农业经济发展,也制约着中国“小康”的实现,章从“三农”问题的现状、成因出发,借鉴国际发达国家对农业发展支持的做法,试图找到一条适合解决困扰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从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实现农民增收、发展农村市场经济、提升政府管理服务职能、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阐述了农业信息化建设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以期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人口最多的是农民,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农业,最大的市场在农村,三农问题是中国最根本的问题。这是中国的国情。我国现阶段农村经济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农村经济的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从我国现阶段的农村经济现状出发,对我国未来农村经济的发展作了一个简单的设想,并据此提出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地处皖西地区的六安市是一个人口大市、农业大市,由于农村非农产业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面临的问题、城镇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面临的问题转制约了皖西地区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为加快皖西地区经济发展,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一是实施农村经济战略性调整,拓展农业就业空间;二是加快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步伐,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和乡镇企业,扩大本地就业;三是加快城镇建设;四是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全面提高劳务人员素质;五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完善劳务输出服务体系;六是深化制度革新,实现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彻底转移。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基地建设的资源优势、保证条件、市场前景等方面,对西昌市建设优质米基地进行了分析,认为该项目符合攀西地区安宁河流域农业生产实际,将是西昌市安宁河流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7.
破解城乡经济与社会二元结构,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是当代中国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西安市是西部欠发达城市,城乡二元结构表现得尤为突出,任务更加艰巨.西安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表现在经济发展方面,就是经济发展能力的不平衡、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表现在社会发展上,主要是城市化水平的不平衡、农村劳动力转移困难和社会事业发展不平衡.  相似文献   

18.
面向新农村建设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事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局性、关键性的基础工程之一。新的形势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定位不准确、结构不合理、功能不完善已经成为影响新农村建设的重大现实问题。进一步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健全完善农村经营服务体系、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和农业执法服务体系建设,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意义重大而且紧迫重要。运用系统分析方法,综合考虑新农村服务体系的构成要素,着重从“服务组织系统”和“服务创新系统”的角度,阐述面向新农村建设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业科技的主要问题和发展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中国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迈进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微观基础的农业基本经营制度的确定 ,在计划经济时期长期建立的农业科技体制越来越暴露出明显的不适应 ,科技与经济脱节问题尚未从根本上解决 ,科技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能力薄弱 ,高新技术产业化程度低 ,现已成为制约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农业科技在中国农业增长中的贡献只有42 % ,而发达国家已在60 %以上 ,有的高达80 %。这不仅成为中国农业整体素质难以提高的瓶颈因素 ,而且直接影响到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乃至农村社会的稳定 ,也直接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一、中国农业科…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中国经济发展必须立足于国际经济发展大环境,必须立足于中国经济发展大形势,必须立足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大基础,必须立足于科技、教育优先发展大前提,对中国经济怎样顺利地向预定目标发展作了简要的分析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