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报道了一条合成苏式结构的手性化合物(-)Machilin D和Virolin的新方法,在超声波的促进下选择性的氧化手性邻二羟基中的苄位的羟基,并以SN2反应立体选择性的构筑了8-O-4'新木脂素的骨架,最终以8步反应得到了天然产物.  相似文献   

2.
报道了一条合成苏式结构的手性化合物(-)Machilin D和Virolin的新方法,其中关键步骤是在超声波的促进下选择性的氧化手性邻二羟基中的苄位的羟基,并以SN2反应立体选择性的构筑了8-O-4’新木脂素的骨架,最终以8步反应得到了天然产物.  相似文献   

3.
以芳香醛和丙二酸为原料,通过Knoevenagel反应、酯化反应、氧化偶联反应合成了苯并呋喃类新木脂素,苯并呋喃类新木脂素与二茂铁甲酸反应,首次合成了2种新型二茂铁基新木脂素化合物,其结构经1H NMR、MS、IR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4.
 联苯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许多具有生理活性的天然产物中,它们的合成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通过Suzuki偶联反应合成出了可用于合成秋水仙碱和木脂素类化合物中间体的化合物A和B.  相似文献   

5.
不对称Diels Alder反应是不对称合成中最常用的反应之一 ,广泛应用于药物、天然产物及各种手性化合物的合成 .使用手性辅助剂控制Diels Alder反应过程中的立体化学的研究倍受重视[1 ] .近 2 0年来 ,手性辅助剂的合成及其在不对称合成中的应用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从樟脑、氨基酸等天然资源合成的手性辅助剂 ,如樟脑磺内酰胺、氧杂吡咯烷酮类已成功应用于许多不对称有机反应中[2 ,3] .我们曾报道了光学纯的三环磺内酰胺 1的合成及其在不对称Diels Alder反应中的应用[4] .为了进一步研究三环系磺内酰胺手性…  相似文献   

6.
物理学家早就预言 ,如果能获得碗状分子 ,而这个“碗”中又放一个原子或原子团的话 ,必将能获得具有特殊光学特性的液晶材料[1] .而杯芳烃就可以构成这样的“碗” .杯芳烃因其特殊的疏水功能和选择性配合金属离子的特性 ,以及易于通过母体杯芳烃合成具有各种特性的杯芳烃衍生物而得到广泛应用[2~ 7] ,被称为第三代超分子 .根据杯芳烃及其衍生物具有对金属离子的选择性配合作用及发光的敏化作用 ,我们设计并合成了既有液晶性 ,又能配合金属离子和敏化金属离子发光的杯 [4 ]芳烃衍生物 (E) ,并对其性质进行了研究 ,取得了一些未见报1 实验1…  相似文献   

7.
邻二醇是重要的合成中间体,也是不对称合成中常用的手性辅剂,手性配体或手性分子合成中间体.频哪醇偶联反应是合成邻二醇类结构最快捷的方法,不对称频哪醇偶联反应是通过人工创造的手性环境来实现频哪醇偶联反应中的立体选择性.本研究综述了近年来不对称频哪醇偶联反应研究中取得的重要进展,并对这一领域的发展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二聚炔雌醇分子钳对氨基酸的对映选择性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人工受体与适当底物间的分子识别 ,以建立仿生模型的研究已成为生物有机化学前沿富有挑战性的领域之一 [1 ] .生物分子多数是手性分子 ,因而手性识别在生命过程中极其重要[2 ] .近年来对氨基酸的手性识别引起了广泛的兴趣 .多种大环受体 (如冠醚、环糊精、环番等 )对氨基酸的手性识别有较多的报道 ,然而甾体类大环和甾体分子钳受体对氨基酸的手性识别报道却很少 .我们曾报道了二聚雌二醇分子钳 ( 1 ,2 ,3,4)对氨基酸具有对映选择性识别性能[3,4] .这里报道由炔雌醇构筑的分子钳 ( 5 ,6 ,7,8)对氨基酸的手性识别 ,并与雌二醇分子钳的识别…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 ,微波在有机合成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 ,它具有反应速度快、选择性高等优点 .我们采用无溶剂条件将微波用于合成取代的 4 苯基吡喃衍生物 ,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2 氨基 5 ,6 ,7,8 四氢 5 氧代 4 芳基 7,7 二甲基 4H 苯并 [b] 吡喃 3 羧酸乙酯是一种非常有用的、一系列特殊天然产物的合成子[2 ,3 ] .通常的合成方法是用酸或碱催化下由醛和活性亚甲基化合物缩合制得 ,但存在反应时间长、产率低以及副反应多等缺点 .KamaljitS报道了用芳亚苄基氰乙酸酯 (1 )、5 ,5 二甲基 1 ,3 环乙二酮 (2 )在 1 0∶1的乙腈 醋酸…  相似文献   

10.
综述羧酸衍生物的烯醇盐氧化二聚成键的规律,重点是立体选择性的过程。近期进展是利用手性辅助试剂,如各种不同的手性酯和手性酰胺不对称合成立体专一性的1,4-二羰基化合物.为不对称合成琥珀酸衍生物提供了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由于芳基和杂芳基取代的二茂铁化合物在电化学、材料科学 (非线性光学材料 )和生物化学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前景 ,因此近年来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1 ] .在合成芳基和杂芳基二茂铁的众多方法中 ,钯催化的碳—碳键交叉偶联反应是最方便的方法 ,其中有二茂铁与芳基硼酸的偶联[2 ,3] 、二茂铁与有机锡化合物的偶联 ,二茂铁锡衍生物 [4] 或二茂铁硼酸与芳基卤化物的偶联等 .这些反应存在的问题是必须预先合成碘基二茂铁、二茂铁硼或二茂铁锡的衍生物 ,并且偶联的产率也不理想 .另外 ,通过二茂铁与丁基锂的锂化反应 ,然后再与氯化锌反应制得的二茂铁基…  相似文献   

12.
在辛可宁的作用下,以靛红衍生物(N-甲基-3-羟基-2-吲哚酮)和氰基苯乙烯衍生物为原料,1,3,5-三甲苯为溶剂,合成了一系列的新型的手性吲哚螺-2,3-二氢化呋喃衍生物.该反应产率较高(90%~99%),选择性较好,而且操作简单、后处理方便.产物的结构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1H,13C)及高分辨质谱法表征.  相似文献   

13.
以3,4-二羟基苯丙烯酸(咖啡酸)为原料,经酯化和仿生氧化偶联反应得到苯并呋喃类化合物2-(3′,4′-二羟基苯基)-3-甲氧羰基-5-甲氧羰基乙烯基-7-羟基-2,3-二氢苯并呋喃(1)和苯并二氧六环类化合物2-(3′,4′-二羟基苯基)-3-甲氧羰基-6-甲氧羰基乙烯基-2,3-二氢-1,4-苯并二氧六环(2),然后经乙酰化、DDQ氧化脱氢、Pd/C催化氢化、氢化铝锂还原、碱性条件下脱乙酰基等反应,合成了一系列苯并呋喃新木脂素类化合物3~7和苯并二氧六环新木脂素类化合物8~10.所合成化合物的结构已由核磁共振法(1 H NMR,13 C NMR)、质谱法(MS)进行了表征.其中5~7,9和10是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8为天然产物异美商陆醇A.采用MTT法对所合成的苯并呋喃新木脂素类化合物1,3~5进行了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1,3,4和5对白血病细胞(HL-60)、肺癌细胞(A-549)、乳腺癌细胞(MCF-7)、结肠癌细胞(SW-480)、肝癌细胞(SMMC-7721)有良好的体外生长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4.
杯[4]芳烃与1,2-二溴乙烷反应合成1,3-二溴乙氧基杯[4]芳烃衍生物(化合物1),化合物1分别与乙醇胺和S-(+)-4-甲基-2-氨基-1-戊醇反应,较高产率地合成了含氨基醇片段的杯[4]芳烃衍生物(化合物2)和含手性氨基醇片段杯[4]芳烃衍生物(化合物3).新化合物的结构经元素分析、1HNMR和ESI-MS等表征证实,其结构为1,3-二取代模式且为锥式构象.  相似文献   

15.
二苯基醚类化合物具有解热、抗炎、除草等作用 [1~ 3 ] ,也作为合成萜吨酮、对二苯并呋喃、对二苯并二英等化合物的重要中间体 [4,5] ,因此 ,此类化合物的合成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兴趣 .在合成二苯醚羧酸类衍生物的多种方法中 ,较简便的方法是以铜粉和碘化亚铜作催化剂 ,以吡啶为助催化剂 ,碳酸钾作碱 ,在水相中进行偶联反应 [6] ,但其催化体系比较繁琐 ,反应原料浪费较大 ,催化效果不太理想 .我们发现 Cu Cl2 /Zn催化体系对卤代苯甲酸与取代苯酚偶联反应合成二苯醚羧酸类衍生物有较好的催化作用 .本文报道了以 Cu Cl2 /Zn为催化剂 ,吡啶为…  相似文献   

16.
<正>1985年,Kroto等由于成功地发现了以C60为代表的富勒烯[1],而共同分享了1996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自1990年Krstschmer等找到了合成克量级C60的方法以来[2],许多生物学家就开始了对富勒烯及其衍生物的研究。富勒烯及其衍生物的生物学效应包括酶活性的抑制、DNA选择性剪切作用、抗菌  相似文献   

17.
从地椒(Thymus mongolicus Ronninger)挥发油中分离出了两种化合物,由气相色谱、红外吸收光谱及其衍生物证实它们分别是香荆芥酚(X)和对-聚繖花素(Ⅳ)。同时用气相色谱法对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是:挥发油中含α-蒎烯(Ⅰ)1.23%;β-蒎烯(Ⅱ)0.90%;1,8-桉叶素(Ⅲ)4.06%;对-聚繖花素(Ⅳ)22.18%;芳樟醇(Ⅴ)1.62%;乙酸龙脑酯(Ⅵ)6.05%;龙脑(Ⅶ)2.75%;柠檬酸(Ⅷ)2.46%;百里香酚(Ⅸ)2.1.%;香荆芥酚(Ⅹ)42.98%。[附注]:本文完稿后,又进行了如下工作:(1)用气相色谱法确定未知上(见表 1)为莰烯(camphene)。(2)用红外光谱法进一步证实对-聚繖花素的氧化产物之一为对-苯二甲酸。特此补充。  相似文献   

18.
实现了α-酰氧基芳基酮的化学选择性和对映选择性氢化及氢解反应,分别得到重要的手性二醇单酯、简单酮和手性α-酰氧基芳基酮.手性产物经过衍生,可应用于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和药物的合成中.该催化反应的底物与催化剂比例(S/C)可高达5 000~6 000,证明了均相钯催化氢化具有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将4,4’-二环己二酮单缩酮与季戊四醇反应,分别制得化合物3,15-双{8-(1,4-二氧杂螺[4.5]癸烷基)}-7,11,18,21-四氧杂三螺[5.2.2.5.2.2]二十一烷(1)和3,15-聚{7,11,18,21-四氧杂三螺[5.2.2.5.2.2]二十一烷}(2),对其1H-NMR的特征进行了讨论.发现三螺环中(B,C)原季戊四醇中的CH2不裂分,是个单峰;而A、D环上的CH2(H1,H5,H13,H17)受手性轴的影响而裂分成多重峰(如无手性轴的影响应为三峰).表明手性轴对手性的影响主要集中在轴的外侧,对中心影响较小.所获结论对不对称合成中进行手性催化剂和手性固定相的设计具有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低价钛试剂促进下,以2-(2-硝基苯基)苯并咪唑和碳酸二三氯甲酯为原料,经过串联还原偶联反应,一步合成了一系列苯并咪唑并[1,2-c]喹唑啉-6(5 H)-酮衍生物.产物结构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元素分析确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