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通过分析影响运输成本的因素,结合八钢物流运输现状,得出改善现状必须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衔接与协调,强化运输成本的核算和考核,增强全员的物流成本意识,提高企业物流运输管理水平,消除运输中不合理现象,合理选择运输方式,提高运输效率;改进工艺流程,实现直达运输;科学设计运输网络,实现优化运输;运用现代化的物流信息系统;通过整合运力促进资源优化配置;通过提高物流运输服务质量;加强物流运输管理和操作人才的培养。做好这几点物流运输成本才能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2.
运输成本对企业十分的重要,怎样控制好运输成本是企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文章就从构成运输成本的要素开始论述,分析企业运输成本控制的内容和当前我国企业运输成本控制的问题,探讨企业运输成本控制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孙桂初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4)
本文通过计算,推算出我国不需用控温车运输的易腐货物约占25%,现有冷藏车数量只占易腐货物实际需用车数的22.4%,制冰能力只能满足现有冰冷藏车需冰量的38.5%.提出冰冷藏车管理亟需改善,并可从中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还对加冰所管理体制、易腐货物运量统计、当前现场实践中的不良倾向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最后提出了一套评价冷藏运输管理水平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4.
5.
本文主要阐述了食品冷藏运输的原理、冷藏集装箱制冷流程,并对冷藏运输的现状做了总结,并对冷藏集装箱运输的发展方向做了具体的介绍。 相似文献
6.
运输成本的高低不但影响铁路效益,还直接关系到铁路的发展、设备的更新、职工福利及工作积极性,乃至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需要。 相似文献
7.
8.
一、国内物流运输行业的现状在现代物流企业中,运输在其经营业务中占有主导地位。因此运输费用在整个物流业务中占有较大比例。一般综合分析计算,运输费用在社会物流费用中约占50%左右。由于运输是物流中最重要的功能要素之一,物流合理化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运输合理化。 相似文献
9.
10.
徐立民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精选》2013,(16):174-174
车辆的技术管理是运输成本的降低重点。文章主要论述了如何加强车辆的管理工作,并阐释了其技术的提高对于道路运输成本降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通过总结北京地铁运营成本的发展变化情况,研究了地铁成本构成要素及其对总成本的影响,计算和分析了地铁平均人次运输成本及其与现行运价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成本预测模型,并对地铁未来运营成本进行了预测研究。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1993年、1994年的铁路邮运成本的计算,以及对近几年成本的分析,把当前铁路邮运成本与运价做了比较,分析了铁路邮运运价的不合理和调价的迫切性,提出了邮运运价的制定应以邮运成本为下限,并建议随着成本的变化每3年调整一次铁路邮运运价。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铁路运输企业实行目标成本管理的意义和主要步骤,着重就目标成本测定的方法和程序、目标成本的三维分解方法、目标成本管理责任制建立的难点问题及目标成本的考核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在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及方法对当前铁路运输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铁路运输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系统,为实行以资本金效益评价和考核企业经营成果,为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杨利斌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9(17):189-192
概述了运输产品成本的概念、铁路运输成本的范围和费用的划分,阐述了铁路运榆支出的构成及铁路运输成本计算的特点,指出影响铁路运输成本的因素和降低铁路运输成本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从铁路运输质量管理及成本管理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铁路运输业的质量成本概念,设计了铁路运输业质量成本的3个一级科目、26个二级科目以及质量成本分析的指标体系。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铁路运输业质量成本核算及分析的基本方法,并对实施该方法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7.
李文兴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3)
从铁路运输安全管理及成本管理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铁路运输企业的安全成本概念,设计了铁路运输业安全成本的3个一级科目、23个二级科目及安全成本分析的指标体系.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铁路运输业安全成本核算及分析的基本方法,并对现场实施该方法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我国运输经济学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国外运输经济研究的进展及发展趋势,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运输经济的主要研究领域及当前的重要研究问题。 相似文献
19.
王凤翔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4)
从系统分析的角度论述了运输市场和经济市场的关系,并从铁路运输市场与商品流通、与其他运输市场的以及与社会风气的关系,说明铁路运输企业进入市场不但是自身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是加快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