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修辞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在英汉语中出现频繁。它们寄寓于文章的字里行间,体现出其独特的表达效果和无穷的艺术雄力,赋予行文以极大的艺术感染力。《大学英语》精读l-ar册中出现了许多修辞格的运用,本文略举几例加以分析,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一、Simde(明喻)Sndle(明喻)的基本格式是A象BA代表本体;B代表喻体。在明喻中,本体与喻体同时出现。常用的比喻词有like,as,seem,asif等。一般是通过激发想象,诱发联想的方式使读者、听众洞察本来想不到的人和事物,从而对人、对事达到更深刻的理解。如:1.Fareservesarel您切Macc…  相似文献   

2.
明喻和借喻均属于比喻,两者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不同在于:前者追求的是比喻的新奇感,而后者体现的是比喻的熟悉感。明喻重在新奇感,"不新"的结果有两种,一是明喻新奇感的消失意味着其向借喻的转变,另一种则是明喻陷入了俗套。这种分化机制是在喻体和本体各自的特点及相互间关系的作用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3.
<正>刘大为教授(2004)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对钱钟书先生的“凡喻必以非类”、“同类作比即比较”的观点提出了质疑,对此笔者深有同感。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必须先弄清楚什么是比喻这个根本问题。修辞学界对比喻比较公认的定义是:比喻就是打比方,就是用本质不同但具有相似点的另一事物说明、描绘该事物的修辞格。比喻必须符合两个条件:一是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两类事物,二是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具有相似点。两者缺一不可。笔者认为,修辞教学中产生的比喻划界上的不同意见,大多源于对比喻的这两个构成条件的不同理解。本文拟以“A像B一样”(A代表本体,B代表喻体)格式为例讨论比喻的两个构成条件以及辨识比喻的标准。  相似文献   

4.
比喻贵新,而比喻是否新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家对喻体的选用。可以说,喻体是比喻的核心和关键。使用比喻的艺术,实际上是结合本体寻找喻体的艺术。  相似文献   

5.
墨子在谈辩中对比喻曾有灵活多变的运用.就整体而论,这些比喻可划分为同喻和异喻.其中,前者又可进一步划分为单喻、复喻和博喻,后者又可进一步划分为本体全异于喻体、本体弱于喻体和本体强于喻体.墨子谈辩中比喻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主要涉及阐释己见、驳斥论敌、催人省悟以及止事成义.  相似文献   

6.
墨子在谈辩中对比喻曾有灵活多变的运用。就整体而论,这些比喻可划分为同喻和异喻。其中,前者又可进一步划分为单喻、复喻和博喻,后者又可进一步划分为本体全异于喻体、本体弱于喻体和本体强于喻体。墨子谈辩中比喻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主要涉及阐释己见、驳斥论敌、催人省悟以及止事成义。  相似文献   

7.
汉语暗喻与英语metaphor都是一种比较含蓄的比喻,两者的结构基本一致。在用比喻词的暗喻结构中,汉语往往是本体在喻体的前面,而英语则更为灵活,本体既可在喻体的前面也可以在喻体的后面。在省略比喻词的暗喻结构中,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被比喻物和比喻物直接组合在一起构成同位复指的结构。但汉英在省略比喻词的具体结构上各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用于两种性质不同而又有相似点的事物之间,用甲事物来描写或说明乙事物.在法语中,这种修辞的使用也颇为广泛.比喻有多种类型,在本文中,笔者主要从明喻和暗喻两种手法出发,对本体、喻体、比喻词以及相似点这四个要素进行分析,从而总结归纳出如何正确使用比喻这种修辞手法.  相似文献   

9.
朱自清《荷塘月色》中的佳句随手可拈,其中:“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塘上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便是清新隽永,优美动人的文学语言的典范之一。然而把这两句所运用的修辞格解析为比喻,笔者却不敢苟同。囿于形似 喻说较盛从句子形式看,清香、月色两句与明喻格式别无二致,三要素似乎一应俱全:本体———清香,月光、月色;喻体———歌声,名曲;喻词———仿佛,如。同时构成比喻的基础———相似点,也似乎说得过去,缕缕清香与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  相似文献   

10.
比喻的意图主要在于相似点部分的表达。在相似点的表现上,本体不如喻体,借用喻体,可以放大相似点。相似点重要,还表现在它具有定向作用。一些相似点的看似不明确,同样是因为它特定的比喻意图——多重相似点表达的需要。比喻的重心会由相似点转移到喻体。  相似文献   

11.
比喻修辞格源远流长,可以说是汉语中使用历史最悠久,应用量最大、最广泛的.早在商周时期,就出现了形式简单的比喻,而对比喻的研究也是由来已久.相似性作为本体与喻体的内在联系是比喻成立的基础.本文就相似性的研究观点做概括性论述.  相似文献   

12.
在“A像B一样C”式比喻性短语作状语的句子中,C与A、B之间的语义搭配呈现出纷繁复杂的情况。C与A、B之间既可以都构成正常搭配,也可以只与其中一个构成正常搭配,而与另外一个形成超常规搭配。与此相对应,比喻句中本体、喻体的构成也并不完全一致。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及转换生成语言理论,结合比喻句中的语义搭配来分析比喻中本体的位置及比喻的不同作用。在划分比喻本体和喻体时,要注意其形象的完整性,要和全句的语义搭配关系、语法结构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划分的方法和标准也应具体句子具体分析,不可一概而论。  相似文献   

13.
从英汉两种语言之比喻性词语的喻体与喻义间的对应关系着手,以《圣经》为例,从人物、动植物名称等角度来探讨其内在文化内涵与翻译方法。比喻性词语可以通过成语、俗语、谚语、惯用语、典故、格言等多种形式表现出来;喻体与喻义的关系为完全对应、部分对应及非对应关系;翻译方法则有直译、套用或借用、意译。  相似文献   

14.
高永安 《科技信息》2011,(2):173-174
明喻是比喻辞格的一种,也是最常见的修辞格之一。本文以外教社新世纪大学英语《综合教程》课文中出现的部分明喻句子作为例句,说明英语中明喻辞格的特征、类别以及明喻在大学英语精读课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5.
关于比喻辞格的内部分类,大概是早有“公论”的缘故吧,所以,自《修辞学发凡》(以下简称《发凡》)以来,很少有人研及。特别是比喻中明喻和暗喻的分类界定,更是无人问津。近些年来,个别同志已经有所盼顾,本文试就比喻的明暗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说到比喻中的明喻和暗喻,人们会按照传统的说法,依据比喻词的不同,分别析定为:“明喻的形式是  相似文献   

16.
周吉红 《科技信息》2006,(7):114-115
文章通过对比和比较汉英动物成语在比喻意义、比喻形式、感情色彩等方面的差异,揭示中英文化差异及人类思维共性,并试图就以上三种不对等现象提出适合于动物成语翻译的比喻意义对等翻译法。  相似文献   

17.
人们对比喻和夸张的理解一般都囿于传统的认识,认为二者毫不相干。比喻跟夸张之间事实上存在着联系:喻体是相对于本体更为典型的事物,实质上起着放大本体相似点的作用,这就形成了事实上的夸张;间接夸张要通过比喻、比拟等修辞方式来实现,部分夸张中兼含有比喻。但作为修辞学上的两种辞格,比喻跟夸张又存在着一些不同。  相似文献   

18.
元刊杂剧的比拟式有三种表现形式:(本体+)像义动词+喻体+比拟助词;(本体+)喻体+比拟助词;(本体+)像义动词+喻体,第一种是全式,后两种为简式.元代出现了新的比拟助词"来"、"也似",比拟简式较多充当状语和定语,这些在元刊杂剧中都有所反映.  相似文献   

19.
习语中比喻用法从喻体和喻义的角度可分为:喻体完全相同或大体相同,喻义相同;喻体不同,喻义相同;喻体相同,喻义不同;喻体不同,喻义不同等。该文通过这四个方面对英汉习语中比喻用法进行比较,并提出一些翻译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大家对修辞"比喻",在散文中的用法比较熟悉.也知道比喻又分"明喻"、"暗喻"、"借喻"等多种.那么,修辞"比喻"在近体诗中的运用如何?答案是大同小异. 我们在这里讨论的是"小异"."小异",在近体诗词中大多用省略"比况词"--"象"、"是"、"成了"、"简直"等的方法,有时用"如"、"似"、"犹"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