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不同林龄马尾松人工林针叶功能性状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
作者姓名:何斌  李青  冯图  薛晓辉  李望军  刘勇
作者单位: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生物资源开发与生态修复特色重点实验室,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贵州 毕节 551700;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省部共建森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3
基金项目:贵州省科技合作计划项目(黔科合LH字[2015]7591);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科技拔尖人才支持计划(黔教合KY字[2016]099);贵州省重点学科“生态学”项目(ZDXK[2013]11)。
摘    要:【目的】植物功能性状将植物与环境的结构、过程与功能有机联系起来,反映了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机制。探究马尾松叶功能性状对林龄和土壤养分的响应,揭示马尾松人工林对喀斯特环境的适应策略,为喀斯特地区更好地营造马尾松人工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黔西北地区14、26、33年生马尾松人工林群落为研究对象,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来分析不同林龄对马尾松叶功能性状和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8个叶功能性状中变异系数最小的是有机碳(OC)含量,最大的是比叶面积(SLA),除SLA和叶面积(LA)外,其他叶功能性状均属弱变异;随着林龄的增长,马尾松叶功能性状值(除叶干物质含量外)均呈增长的趋势,各叶功能性状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土壤全磷含量和土壤有机碳含量是影响不同林龄马尾松叶功能性状的主要土壤因子。【结论】不同林龄马尾松叶功能性状的差异表明马尾松针叶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可以通过性状的耦合协调或组合来适应环境。植物功能性状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响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加强长期监测。

关 键 词:林龄  马尾松  叶功能性状  土壤养分  针叶  喀斯特地区
收稿时间:2019-04-17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