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工作的探讨
引用本文:王永炎,朱建平.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工作的探讨[J].中国科技术语,2002,4(3):3-6.
作者姓名:王永炎  朱建平
作者单位:1 王永炎院士是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委员;2.朱建平研究员是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兼副秘书长。
摘    要:2000年8月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之后,我们制定了中医药学名词审定的总体计划,确定了规范研究和审定两个工作层次,启动了中医药学基本名词的审定工作。在近两年的实际工作过程中,我们对这项工作的性质、定位、思路、及相关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和探索。一、一项基础之基础性的工作中医药名词的审定工作应定位为中医药学科建设的基础的基础,更侧重基础性工作,是为基础性研究服务的。而基础性研究关系到我们中医学最核心的就是临床,就是临床疗效的提高。疗效是中医学的生命线。中医学的特征就是重视临床。中医理论的升华和中医新药的开发来源于临床。中医的观察与实验最注重的是人,进一步是亚健康的人,是病了的人,所以中医理论的构架是以人为本,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形神统一。可以说中医学理论的研究和构建指导着临床。中医学理论由中医学概念体系构成,而概念则通过名词术语来概括、表达和传递。中医药名词审定工作关系到全学科、全行业的发展。我国加入WTO之后,标准规范的制定显得更重要了,而标准规范制定的一个基础就是名词的审定,所以名词的审定是基础的基础。没有统一标准、统一规范的学科就不是一个成熟的学科。中医是中国古代科学,也需要现代化。现代化的标志之一是建立本学科的标准体系,而所有标准均建立在名词规范的基础之上。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此项工作的重要性。以往发布的GB(国家标准)、ZY(中医行业标准)等都是在名词没有统一规范的基础上作的,存在问题是可以想见的。二、一项复杂性的研究中医药学科性质决定了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工作所采用的复杂性科学的方法论。中医学是一个学科,是科学的分支,是一个具有丰厚中国文化底蕴的古代医学科学。它的学科特点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融合最好的学科之一,是生命科学与数理科学的交叉,线性与非线性的交叉。而中医学最宝贵的是非线性。非线性就是复杂的,就得把人看作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的巨系统来对待。中医学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沿着非线性的、复杂的、系统的科学方向作了不间断的探索,积累了大量的研究素材,丰富的经验,闪耀着复杂科学思想的火花。近代科学在还原论指导下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成绩举世瞩目。同时,还原论的缺陷也日渐凸显出来。20多年前,美国一些原先得益于还原论的前沿学科的科学家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他们开始从整体、系统、复杂、非线性视角去观察世界,认识事物。他们关于复杂性科学的研究成果日益受到科学界的重视,预示着还原论一统天下的时代将要过去。由于非线性的系统的复杂性科学与中医学原有的方法论有着高度的一致性,中医学与复杂性科学的研究已经得到提倡。传统的中医学将给现代的复杂性科学提供养料,现代复杂性科学也将给中医学开辟一条新路。非线性的复杂性科学为中医的现代研究提供了新思维、新理念,带来了新曙光。具体到中医药学名词的审定,我们认为也必须运用复杂性科学的方法来指导工作。中医药学是我国土生土长的、最具中国特色的学科。其他自然科学的名词术语大多来源于外国,而中医药学名词术语则不同,大量的名词术语形成于古代,有的甚至有数千年的历史,并且构成自己的术语体系。由于中医药学的历史性,名词术语多为古代汉语,有时字即是词,更有古今词义的演变,古文的现代表述等,可见其复杂性。中医学是以生物学为基础,与理化数学交融,与人文哲学相渗透的学科。尤其是人文哲学对古代中医学的深刻影响,直接反映在名词术语上,诸如阴阳、五行、气之类,中国传统文化味很浓。中医名词术语多为定性描述,如实喘、虚喘等;抽象的概念用具体的名词来概括,如金克木。这些又增加了复杂性。由于有相当部分的中医学名词术语外延宽泛,内涵不清,因此要将具有丰厚中国文化底蕴的中医药学名词术语作恰当的英译,谈何容易!中医药学科体系表现为由中医药名词术语体系构建的学科概念体系。因此,中医药学名词术语的规范和审定,虽然不能代替中医药学科概念体系的研究,但不能仅仅只局限在名词术语本身,而必须尽可能地考虑学科概念体系的构架。其复杂性,其难度,可想而知。由上可知,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工作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这项工作中,我们要自觉地应用复杂性理论来作指导。三、一个朝向目标的过程我们制定了中医药名词审定的总体计划,分三步走。第一步先从3万多条中医药名词中筛选出重要的常用的基本名词术语约4 000条,进行规范研究和审定。第二步在完成中医药基本名词的规范研究之后,再开展基本名词之外的中医基础理论、诊疗基础、中药、方剂、针灸推拿、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骨伤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养生、医史文献等名词术语的规范研究和审定。第三步修订已公布的中医药学名词,规范和审定新出现的中医药学名词。大约要10年时间。本项工作是一个过程,没有一个尽头。先搞出一个标准,然后进一步完善。我们第一次认真地搞了,可以做得比较好。但是,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做得再好也只能是现阶段的较高水平,总是有待日后的完善。名词需要一稿一稿地修订,没有摊子可收,要一直干下去。每一次修订,都有可能增加,或删减,或修改前一稿所定下来的名词,这就是“过程”的含义。像名词审定这样长期性的课题研究,还是要靠年轻人来完成。我们应该非常重视提携年轻人,把年轻人提拔出来。我们大力培养多学科的人才。要求年轻人多学一点东西,学一点本专业之外的新东西,学一点中医药学之外的东西,改变一下我们现有的知识结构。譬如读点生物信息学方面的书籍,掌握整体的准则,功能的准则;读一读美国米歇尔·沃尔德罗普(Mitchell Waldrop)的《复杂》(Complexity)。这是在还原论、相对论的基础上,融入了系统论、人文精神及科学信息的新学科,因此既适用于信息的处理,也适用于社会。四、一体化与本土化相结合我们要推进全球一体化进程,要参与国际科技工程,我们的名词规范就要朝向国际,让更多的人接受中医、利用中医、发展中医,这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名词审定工作是为将中医药学推向全球而做,要注意到科技工程的国际化影响。同时,也要注意其本土化,要强调中医是我们的,我国是中医的故乡。名词的规范审定及其相关的标准,应该由我们来做。我们强调中医药名词的审定,要“一体化与本土化相结合”。名词的英译问题是个难题。因为我们要求必须与国际接轨,而不是中国式的英语。要搞好英译工作,英语人才是关键。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注意这方面的人才培养,眼光要放远一些,可以把人员送出去,即选择合适的人才送往英国去学习培养。英语人才仅在国内培养恐怕不太行,中国式的英语绝对行不通。五、权威性寓于广泛性之中审定之后的名词应具有最高的权威性与最大的约束力。而权威性寓于广泛性之中,这一原则更适用于中医。尊重专家,尊重知识,这是做好这项工作的关键。不是只靠一、两个专家说了算,而是要发扬学术民主,靠集体的智慧,集思广益,要大家来精诚合作,共同完成。我们的经验是做课题要本着谦虚谨慎的态度,在设计与实施的过程中要多费点劲,多出点汗,充分地尊重、广泛地征求老名医、老专家的意见。如有不同的意见,应反复进行协商。事实上,往往是你尊重他了,他就会支持你,你的工作做到家了,就可以避免很多的麻烦。关键是要把广泛尊重中医界各方面人士的工作做在前面。这是在工作中约定的有效的协商模式。要使课题组充满活力,真正的民主是最重要的。中医药名词,历史上出现多个异名,当代中医界不同部门为各自的目的也进行过多次的规范统一,有的甚至制定了国标、行标,这些工作都为我们今日的名词审定打下良好基础。但由于时代和部门目的的局限,它们之间还存在不少不统一的地方,所以我们的工作重点是在几种现有的方案中选取一个最好的或较好的,而不是要我们出新名,造新词,标新立异。这样,就要求我们要尊重原有方案制定者,同时又要通过征求意见,在充分说理的基础上,作出取舍。在这里,征求专家的意见是很重要的。征询意见大体可以本着“小-大-小”范围的原则进行。第一阶段,即一开始,可以请少数某一专业的权威审,比如现任的中华中医药学会各专业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然后,再把大家的意见收拢,定下一稿。第二阶段,定下来的一稿要尽量多请一些专家来看,来提意见。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如通过专业委员会,通过行政部门,也可以通过网络媒体,总之是要在中医界进行最大限度的征求意见。召开各种各样、各门类、各方面、各层次中医人士的小型座谈会。要注意在会上必须使每一个与会代表都畅谈意见。然后,汇总大家的意见,进行修改。第三阶段,我们经过修改而定下来的稿子(包括有争议名词的考释),要请搞辞书的少数专家来审定。我们必须善待这些高年资的专家,多听他们的意见。在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规范审定的名词应该是最有权威的。六、复杂问题的系统操作由于中医药名词规范审定工作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我们将这项系统工程分为两个层次来操作。一个层次是规范研究,由办公室或项目组组织专家,根据《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原则与方法》,对中医药学名词术语进行研究。确定规范正名,内容包括中文名词表、英文名词对译表、中英文术语数据库,作为提交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稿的蓝本。第二个层次是审定,由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对送审稿进行审定。确定后,报全国科技名词委复审,批准公布、出版。名词审定步骤是按照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科学技术名词审定的原则及方法》的要求进行。其中的原则、编排体例、审定程序等较为系统,富有操作性。规范研究层次的工作,不同于其他学科主要是统一中文译名,而是统一中文名词。首先,我们依据现有的国标、行标、权威性专著所载的名词进行汇总,如辨证名词,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证候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药药性、炮制等名词,根据全国科技名词委关于“后审的服从先审的”的原则,首选2000年已由全国科技名词委出版颁布的《药学名词》,其次选用《药典》、《中华本草》等。针灸经络、腧穴名词,依据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制定的《十四经穴名标准》、国家标准《经穴名称与部位》、《中国中医药学主题词表》、《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传统医学》、《中医大辞典》、《新编针灸大辞典》及《中国针灸学》、《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腧穴学》等。然后,一致的名词先确定下来。不一致的名词,办公室或项目组人员根据《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原则与方法》进行综合研究,提出取舍建议,形成征求意见稿。再将征求意见稿,向相关的中医药学专家征询意见。征询意见的形式是多样的,如个别拜访、召开小型专家咨询会、利用全国专科性学术会议期间征询专科学者的意见,还将通过网络媒体征求意见。再是举行较大型专家咨询会,相关学科专家交叉讨论,从整体进行论证、把握,使名词的审定工作更为完善。我们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试图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可操作性的工作程式,并使之系统化。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工作刚刚起步,我们的经验很不足,体会也很肤浅,诚望有关专家帮助我们做好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作。


Discussions on the Work of Examining and Approving the Term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ology
Wang Yongyan,Zhu Jianping.Discussions on the Work of Examining and Approving the Term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ology[J].Chine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erms Journal,2002,4(3):3-6.
Authors:Wang Yongyan  Zhu Jianping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科技术语》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科技术语》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