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论50~70年代合作化题材小说中“老农”形象的变迁
引用本文:郭元刚.论50~70年代合作化题材小说中“老农”形象的变迁[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110-115.
作者姓名:郭元刚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心,江苏,南京,210093
摘    要:在50~70年代合作化题材小说中,"老农"形象经过了一个不断被重新想象和重塑的过程.与"新人"有血缘关系的"肉身之父"(其身份为老一代农民)逐渐退隐,而在新时代里负责"新人"精神成长的"精神之父"则越来越凸显出其重要地位.曾经以主体的"他者"出现而被指认为"病态"的梁三老汉式的"老农"形象逐渐被"治愈",从"被疗救"者成长为"疗救"者.经过漫长的意识形态"质询",在文革小说中,曾经作为"具体的个人"的"老农"形象终于被招募/改造成为臣服于意识形态的主体.这些变化背后隐含的是主流意识形态出于对文学感性经验的颠覆性力量的焦虑而采取的一系列的压制策略.

关 键 词:"老农"形象  "父亲"  "疾病"  主体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