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西大别山腹地晚中生代安山岩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湖北武汉430100;长江大学油气地球化学与环境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100;湖北省地质调查院,湖北武汉430034;四川省冶金地质勘查局六○五大队,四川眉山620860;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湖北武汉43020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调局地质调查项目
摘    要:文章对西大别山腹地的仙居顶安山岩开展了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laser ablation-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 LA-ICP-MS)锆石原位U-Pb同位素测年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该安山岩的w(SiO_2)为59.98%~61.40%,w(K_2O)为5.03%~7.40%,轻重稀土分异明显((La/Yb)_N为15.16~18.62),Eu异常不明显;岩石属于钾玄岩系列。通过锆石U-Pb同位素分析,获得26个测点表面年龄在2 727~123 Ma之间,具有5组谐和的锆石,其~(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第1组,(2 416±120) Ma(n=6);第2组,(730±13) Ma(n=5);第3组,(430±9) Ma(n=2);第4组,(224±15) Ma(n=3);第5组,(128±2) Ma(n=9)。通过锆石成因和区域地质分析认为:第1组年龄反映了大别地区新太古代物质基底;第2组年龄记录了扬子北缘新元古代强烈岩浆事件;第3组年龄暗示了古生代岛弧岩浆作用;第4组年龄记录了早中生代扬子与华北陆块碰撞拼合-变质作用;第5组最年轻的岩浆锆石年龄代表了安山岩形成年龄。仙居顶安山岩可能起源于西大别地区白垩纪下地壳拆沉后、受到流体/沉积物熔体改造的富集岩石圈地幔,形成于约128 Ma的陆壳伸展环境;其中俘获锆石记录了大量太古代—中生代U-Pb年龄信息,暗示了元古代—晚中生代多期构造-热事件。

关 键 词:安山岩  地质年代学  地球化学  继承锆石  西大别山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