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濮城油田南区沙二上4~7低渗储层特征
引用本文:肖淑明,钟建华,王勇 马锋.濮城油田南区沙二上4~7低渗储层特征[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1(5):73-78.
作者姓名:肖淑明  钟建华  王勇 马锋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40;2.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现河采油厂,山东东营257342;3.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山东东营257061;4.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有限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山东东营257015;5.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海淀100083
摘    要:根据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岩芯、测井和地质模型等资料,对濮城南区沙二上4~7储层进行详细研究,认为该套储层储集空间以剩余原生粒间孔和次生粒间孔组合为主;排驱压力和饱和度中值压力较高,孔喉半径小且分选性较差,歪度小,溶蚀作用对改善喉道连通性的效果不佳,渗透率较低。储层质量受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的综合影响,其中,沉积作用是形成低渗透储层的最基本因素,决定了后期成岩作用的类型和强度,强烈的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对形成低孔低渗储层起了决定性作用。利用储层物性和孔隙结构参数,将其储层划分为4类,其中Ⅰ、Ⅱ类储层主要分布在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微相。

关 键 词:地质模型  储层  沉积相  粒间孔  成岩作用  
点击此处可从《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