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南海南部晚第三纪放射虫缺失事件及古海洋学意义
引用本文:张丽丽,陈木宏,张兰兰,陆钧.南海南部晚第三纪放射虫缺失事件及古海洋学意义[J].自然科学进展,2007,17(9):1244-1250.
作者姓名:张丽丽  陈木宏  张兰兰  陆钧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 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南海海洋研究所,广州510301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广州510301,广州510301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广州51030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摘    要:定量分析了南海南部ODP184航次1143站位12Ma以来沉积物中的放射虫.结果显示自晚中新世以来放射虫丰度有三个演化阶段,在时间上与西太平洋暖池的形成及盛衰变化很好的对应.其中5.96—3.3Ma放射虫缺失,硅藻也完全消失,但钙质生物的变化并不显著.这一放射虫缺失事件在时间上与巴拿马海道和印尼海道的关闭接近,故被认为是由于巴拿马海道和印尼海道的逐渐关闭,大洋环流重组,经历晚中新世的"生物勃发"时期,海水中营养大量消耗,同时期太平洋暖池减弱,东亚季风强度弱,影响到表层放射虫生产力.生物硅溶解作用及强烈的构造运动均对放射虫丰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关 键 词:南海南部  晚第三纪  放射虫缺失事件
收稿时间:2006-11-30
修稿时间:2007-03-12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自然科学进展》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自然科学进展》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