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溪流大型底栖动物栖息地适合度模型的构建与河道内环境流量研究——以三峡库区香溪河为例
引用本文:李凤清,蔡庆华,傅小城,刘建康.溪流大型底栖动物栖息地适合度模型的构建与河道内环境流量研究——以三峡库区香溪河为例[J].自然科学进展,2008,18(12):1417-1424.
作者姓名:李凤清  蔡庆华  傅小城  刘建康
作者单位:1.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
2.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性项目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计划)  
摘    要:基于对香溪河河流生态系统的多年研究,以该流域河流大型底栖动物最优势类群四节蜉为指示生物,建立了我国大陆地区第一个基于长期的连续的野外现场实测数据的水生生物栖息地适合度模型(habitat suitability model,HSM).为保护河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文中将河道内环境流量分为3个层次,即河道内最小需水量、最小环境流量和适宜环境流量,并利用水文法和加权可利用面积法(weighted usable area,WUA)分别构建了这3个层次的河道内环境流量的计算模型.结果表明:香溪河的最小需水量为Tennant法中描述为差或最小状态的流量(即0.615m^3·s^-1),为保护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维系河道景观多样性,应将多年平均流量的42.91%(即2.639m^3·s^-1)作为研究地点的适宜环境流量.综合考虑水文和生物因素,从3个层次确定了河道内环境流量,可以为香溪河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综合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为较准确地计算河道内最小环境流量提供探索性研究.

关 键 词:栖息地适合度模型  加权可利用面积  河道内环境流量  大型底栖动物  香溪河
本文献已被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自然科学进展》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自然科学进展》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