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东秦岭-大别地区中生代岩石圈拆沉的岩石学证据评述
引用本文:李超,陈衍景.东秦岭-大别地区中生代岩石圈拆沉的岩石学证据评述[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8(3):431-441.
作者姓名:李超  陈衍景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北京,100871
基金项目:国家攀登计划;95-预39-04;
摘    要:岩石圈拆沉是碰撞造山带物质成分调整和构造演化的重要方式之一.构造地质研究、地球物理探测和地球化学分析等都已揭示东秦岭-大别造山带曾在中生代发生岩石圈拆沉,但有关中生代变质作用和岩浆活动与岩石圈拆沉的内在联系研究却较为薄弱.通过全面评述该区变质岩研究成果,作者认为:超高压变质岩的形成和剥露经历了240~200 Ma的板片冷俯冲冷折返和196~163 Ma的岩石圈拆沉热折返;热折返伴随了广泛而强烈的区域变质作用和中酸性岩浆活动,指示板片断离拆沉的发生;超高压变质岩p-T-t轨迹由两部分组成,即反映板片冷俯冲冷折返过程的发夹状曲线和指示板片断离拆沉热折返过程的新月形曲线.通过对花岗岩类同位素年龄统计和前人研究成果的评述,初步确定在200~100 Ma之间发育大量花岗岩类,并集中在150~100 Ma为主(即侏罗纪-白垩纪之交),高峰时间为130 Ma左右;花岗岩类大量发育指示了岩石圈拆沉的存在,且滞后于根据变质岩研究所揭示的拆沉时间.羌塘地体、拉萨地体和西太平洋古陆在侏罗纪与欧亚大陆拼贴碰撞的远距离效应使东秦岭-大别造山带长期处于挤压环境,伸展作用被抑制;白垩纪的碰撞晚期伸展和西太平洋沟弧盆体系的远距离效应使东秦岭-大别地区的外部挤压消失,导致造山带岩石圈迅速强烈拆沉伸展和减压增温熔融,从而形成大规模早白垩世花岗岩类和中酸性火山岩.总之,东秦岭-大别地区岩石圈拆沉所导致的岩浆活动主要发生在J3-K1的挤压伸展转变期.

关 键 词:东秦岭-大别造山带  岩石圈拆沉  花岗岩类  超高压变质岩  p-T-t轨迹  挤压伸展转变期
修稿时间:2001年4月11日

A Review on Petrologic Evidences for Mesozoic Lithosphere Delamination in East Qinling-Dabie Mountains
LI Chao\ CHEN Yanjing.A Review on Petrologic Evidences for Mesozoic Lithosphere Delamination in East Qinling-Dabie Mountains[J].Acta Scientiarum Naturalium Universitatis Pekinensis,2002,38(3):431-441.
Authors:LI Chao\ CHEN Yanjing
Abstract:
Keywords:east Qinling\|Dabie Mountains  lithosphere delamination  granitoid  UHPM(ultra\|high pressure metamorphite)  p\|T\|t  path  transition from compression to extension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