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栽培稻的紧穗野生稻抗褐飞虱主效基因的遗传定位
引用本文:刘国庆,颜辉煌,傅强,钱前,张志涛,翟文学,朱立煌.栽培稻的紧穗野生稻抗褐飞虱主效基因的遗传定位[J].科学通报,2001,46(9):738-742.
作者姓名:刘国庆  颜辉煌  傅强  钱前  张志涛  翟文学  朱立煌
作者单位:1. 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
2. 中国水稻研究所,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资助项目!(批准号:G1988010207)
摘    要:野生稻资源是水稻育种中获取有利外源基因的一个主要来源。紧穗野生稻(Oryza eichingeri,2n=24,CC)原产于非洲,具有高抗褐飞虱、白背飞虱和白叶枯病等多种有利性状。在紧穗野生稻与栽培稻(Oryza sativa,2n=24,AA)品种02428远缘杂交后代中,利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和微卫星(simple sequence repeats,SSR) 等分子标记,对栽培稻背景下外源遗传物质的存在进行了跟踪鉴定,并对来自紧穗野生稻的抗褐飞虱基因进行了遗传分析和染色体定位。结果表明,紧穗野生稻的染色体片段已经易位到栽培稻中;抗褐飞虱性状由一对显性主效基因控制,位于第2染色体,在两个微卫星标记RM240和RM250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6.1和5.5cM,暂时定名为Bphl3(t)。该基因的发现和定位将有助于对水稻褐飞虱抗性的改良。

关 键 词:栽培稻  紧穗野生稻  褐风虱  基因遗传定位  抗性基因  遗传育种
收稿时间:2000-10-21
修稿时间:2000年10月21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通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