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长江下游近代洪水事件重建的新证据
引用本文:展望,杨守业,刘晓理,李健伟,Choi Man-Sik.长江下游近代洪水事件重建的新证据[J].科学通报,2010,55(19):1908-1913.
作者姓名:展望  杨守业  刘晓理  李健伟  Choi Man-Sik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 200092;
Division of Earth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Chungnam National University, Daejeon, 305-764, Korea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676031, 40830107)
摘    要:全新世古洪水事件的重建是当前全球变化研究的一个热点. 通过长江下游一个稳定江心洲上沉积剖面的粒度和有机元素组成分析, 清晰地揭示出主要粒度参数、概率累积曲线和C-M图可以指示洪水事件沉积, 而沉积有机质的TOC/TN因为反映大洪水期间, 长江流域强烈的地表冲刷将大量降解不完全的碎屑有机质带入下游, 也成为洪水事件的较好示踪标志. 根据210Pb堆积速率, 研究剖面的粒度及TOC/TN比值清晰地记录了长江干流1850~1954年期间的若干次特大洪水事件, 与历史文献和水文监测资料吻合. 然而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 长江流域人类活动显著增强, 尤其是大量水坝兴建, 将大量粗颗粒泥沙和沉积有机质蓄积在水库中, 而显著改变长江下游干流的悬浮沉积物粒度和有机质组成, 因而难以可靠地指示近50年来的洪水事件.

关 键 词:洪水事件    长江    沉积物    粒度参数    有机元素
收稿时间:2009-11-06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通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