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水洞沟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结构的空间利用分析
引用本文:关莹,高星,王惠民,陈福友,裴树文,张晓凌,周振宇.水洞沟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结构的空间利用分析[J].科学通报,2011,56(33):2797-2803.
作者姓名:关莹  高星  王惠民  陈福友  裴树文  张晓凌  周振宇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人类演化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YW-Q1-04);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05130202);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0CB950203)资助
摘    要:遗址空间分析是解读遗址功能、阐释先民在遗址中的生产生活状态的重要手段. 本文选取水洞沟遗址2 号地点(SDG Loc.2)第2 文化层的遗存作为研究对象, 着眼于遗址结构和居住面的空间功能组织, 通过这两个方面的研究探讨先民的行为方式和遗址性质. 在确定了遗址的原地埋藏性质后, 对出土的各类标本和火塘遗迹进行空间复原、时序性和相关性研究; 通过上述分析对遗址居民行为方式、群体规模与构成、遗址功能进行了讨论. 指出SDG Loc.2第2文化层为晚期智人居住的开放式大本营, 居民以火塘为中心进行复杂的生存活动. 这项成果对研究同类遗址的空间利用和先民适应方式提供了重要参考和启示.

关 键 词:水洞沟  旧石器时代晚期  遗址结构  空间分析
收稿时间:2011-03-23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通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