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西北地区气候暖湿化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引用本文:张强,杨金虎,王朋岭,于海鹏,岳平,刘晓云,林婧婧,段欣妤,朱飙,闫昕旸.西北地区气候暖湿化的研究进展与展望[J].科学通报,2023(14):1814-1828.
作者姓名:张强  杨金虎  王朋岭  于海鹏  岳平  刘晓云  林婧婧  段欣妤  朱飙  闫昕旸
作者单位:1.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2. 甘肃省气象局;3. 兰州区域气候中心;4. 国家气候中心;5.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230611,41975016,42075043);;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21JR7RA706)资助;
摘    要:西北地区地理位置特殊,气候变化独特,形成机理复杂,对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影响突出.尤其,自21世纪初有研究提出西北气候从暖干向暖湿转型的科学认识后,其气候变化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也兴起了对西北气候变化趋势、驱动机制及影响的广泛研究,多年来已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成果.然而,由于以往不同研究所用资料的类型、序列长度和时空分辨率不同,所关注的时段和区域不同,认识问题的视角和维度不同,使得存在一些分歧认识或者相悖结论.鉴于此,本研究通过系统梳理西北地区气候变化研究的历史经纬,归纳已有的研究成果,综合考虑不同视角和维度,划分了西北地区增暖与干湿变化科学认识的6个阶段;概括了西北暖湿化的驱动机制;评估了暖湿化对生态、农业及水资源等的影响;预估了未来暖湿变化趋势及其存在的可能风险;提出未来研究需要从大气、水文及生态等多学科相互作用角度探讨气候暖湿化的驱动机制、暖湿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变化特征、地表水分循环对暖湿化的响应特征、暖湿化与水文和生态的耦合机制、暖湿化对水安全、生态安全及粮食安全带来的机遇和风险,以及“双碳”(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西北地区未来气候变化趋势等重点科学问题上取得突破.

关 键 词:暖湿化  形成机理  气候变化影响  西北地区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