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细菌注浆方法对MICP一相注工艺的影响 |
| |
作者姓名: | 张继生 刘伟 管大为 周应征 成亮 郑金海 |
| |
作者单位: | 河海大学海岸灾害及防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 南京 210098;河海大学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8,河海大学海岸灾害及防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 南京 210098;河海大学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8,河海大学海岸灾害及防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 南京 210098;河海大学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8,河海大学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8,江苏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江苏 镇江 212013,河海大学海岸灾害及防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 南京 210098;河海大学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8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际合作研究项目(51920105013) |
| |
摘 要: | 为了提高细菌和胶结液的利用率,并得到更好的土体固化效果,基于低pH一相注工艺,分析探讨低浓度细菌分次注入和高浓度细菌一次注入这2种不同的细菌注浆方法对微生物诱导CaCO3沉积(MICP)技术固化效率的影响。通过水溶液、砂层过滤及砂柱固化试验,从CaCO3生成量、注浆窗口期和固化强度及均匀性3个方面综合评价了2种注浆方法的优劣。结果表明:在细菌总量一定的情况下,低浓度的细菌(OD为0.45,活性为3 U/mL)分次注入比高浓度细菌(OD为3.6,活性为24 U/mL)一次注入所生成的CaCO3总量更多,前者约为后者的3倍;一相浆液的pH降至4时,低浓度细菌不易絮凝,能够提供更长的注浆窗口期;低浓度细菌分次注入所形成的固化砂柱其CaCO3分布更为均匀,且强度更高,当CaCO3含量都为13%±1%时,其无侧限抗压强度约为高浓度细菌一次注入时的2.5倍。
|
关 键 词: | 微生物诱导CaCO3沉积 细菌注浆方法 低pH一相注 细菌浓度 |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