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亚洲内陆湖泊在18kaBP及6kaBP的水位变化及其指示意义
引用本文:秦伯强.亚洲内陆湖泊在18kaBP及6kaBP的水位变化及其指示意义[J].科学通报,1997,42(24):2586-2596.
作者姓名:秦伯强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2]南京大学大地与海洋科学系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9201005)资助项目
摘    要:湖泊是一定区域内的蓄水体。其水位高低能非常有效地指示湖盆内湿润条件的变化。这对内陆湖泊尤为如此。湖泊的湖滨阶地、沉积物岩性及水生孢子花粉、介形虫、硅藻等都能成为过去历史时期湖泊环境演变的证据。例如,沉积物的纹泥层反映的是一种深水且静态环境,而粗砂粒的沉积物反映的是一种近岸的浅水环境。在水生孢子花粉中,苔草(Carex)、狸藻(Ultricularia)等指示的是浅水相的环境,而孤尾藻(Myriophyllum)、眼子菜(Potamogeton)指示的是深水相的环境。这些都是恢复古湖泊水位变化的基础。

关 键 词:湖泊  环境演变  水位变化  古气候  古地理
收稿时间:1997-06-28
修稿时间:1997-08-19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通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