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地区地球主磁场长期变化特征的研究 |
| |
引用本文: | 潘莹, 高国明, 王树琴, 张站稳, 杨滢. 太平洋地区地球主磁场长期变化特征的研究[J].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 45(1): 91-100. DOI: 10.7540/j.ynu.20220216 |
| |
作者姓名: | 潘莹 高国明 王树琴 张站稳 杨滢 |
| |
作者单位: | 云南大学 地球科学学院 地球物理系,云南 昆明 650500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964004);;云南省科技厅科技计划(202101AT070181); |
| |
摘 要: |  研究太平洋地区主磁场的长期变化特征,对揭示该地区的“偶极子窗”的时间演变和长期变化规律有重要意义. 作者使用最新的国际地磁参考场IGRF13模型资料,分析1900—2020年期间太平洋地区主磁场的长期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1900—2020年太平洋地区主磁场的空间展布符合“太平洋偶极子窗”的分布特征. 该地区主磁场的长期变化在赤道以北为缓慢变化,以南则是较快变化. 偶极子场成分变化缓慢,非偶极子场成分变化较快. 非偶极子场的长期变化以西向漂移为主,但各分量的西漂速率有显著的差异. 垂直分量(Z)和北向分量(X)的西漂速率分别为0.23°/a和0.21°/a,均接近于0.2°/a的全球非偶极子西漂速率;东向分量(Y)的西漂速率为0.17°/a,低于全球非偶极子西漂速率. Y分量的长期变化在34°N附近发生扭曲并且在北太平洋表现为缓慢东漂,这一长期变化特征可能与太平洋北部的30°N和45°N之间在核幔边界处存在的古板块的俯冲过程有关.

|
关 键 词: | 主磁场 长期变化 IGRF13模型 太平洋地区 |
收稿时间: | 2022-05-10 |
|
| 点击此处可从《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