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新型钌(Ⅱ)三联吡啶配合物的合成及光电性质
引用本文:李襄宏.新型钌(Ⅱ)三联吡啶配合物的合成及光电性质[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7(1):14-17.
作者姓名:李襄宏
作者单位:中南民族大学,催化材料科学湖北省暨国家民委-教育部共建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4
基金项目:中南民族大学自然科学基金
摘    要:合成了含有配体4,4″二(P-甲基苯基吡啶)-2,2′:6′,2″-三联吡啶,4,4′-二羧基-2,2′-二联吡啶以及异硫氰根配体的钌(Ⅱ)三联吡啶配合物(Ru-1).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发射光谱、循环伏安、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时间飞行质谱(MALDI-TOF-MASS)以及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该配合物作为光敏化剂制备的纳米晶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化性质.结果表明:钌(Ⅱ)三联吡啶配合物在570nm以后仍有较强的金属-配体电荷转移(MLCT)态吸收,有利于改善染料敏化纳米晶太阳能电池对太阳光长波方向的吸收.以其作为敏化剂制备电池,其光电转化效率为0.68%.

关 键 词:钌(Ⅱ)三联吡啶配合物  光电转化性质  MLCT态吸收  三联吡啶配合物  合成  光电性质  Ruthenium  Properties  Photoelectric  Conversion  Synthesis  Complex  转化效率  太阳能电池  光敏化剂  波方向  太阳光  染料敏化  改善  吸收  MLCT  电荷转移  金属  结果
文章编号:1672-4321(2008)01-0014-04
修稿时间:2007年11月30
本文献已被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