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广东深圳地区侏罗纪植物化石的发现及意义
引用本文:王永栋,吴向午,杨小菊,段维,李丽琴.广东深圳地区侏罗纪植物化石的发现及意义[J].科学通报,2014(19).
作者姓名:王永栋  吴向午  杨小菊  段维  李丽琴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资源地层学与古地理学重点实验室;深圳中生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大学;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2CB822003);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重要方向性项目(KZCX2-YW-15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72010,40972008);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交叉与合作团队项目;国际地球科学计划(IGCP632)资助
摘    要:对海陆相三叠-侏罗纪之交重大地质生物事件的探究无不依赖于对地层格架和动植物化石多样性的深入研究.我国广东地区广泛发育的海陆交互相三叠-侏罗纪沉积是华南早中生代重要的含煤地层.但是长期以来,对于本区早侏罗世含海相动物化石的金鸡组一直没有植物化石的公开研究记录,制约了对该地区侏罗纪植物化石系统学和多样性的了解与认识.本文报道近年来在深圳大鹏半岛南澳地区金鸡组发现的一批重要植物化石标本,初步查明了其分类学属性、保存状况和多样性特征.该植物群以形态保存密集、羽叶和茎干连生、本内苏铁叶化石与生殖器官化石Williamsoniella同时保存等为特征,代表了一个以本内苏铁植物耳羽叶(Otozamites)为主导的早侏罗世植物群落.这批植物化石不仅代表深圳地史时期植物群的首次发现,也是广东和珠江三角洲(岭南)早侏罗世植物化石的首次报道.对这些植物化石材料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广东早中生代含煤地层的对比,加深对华南三叠-侏罗纪转换时期植物化石多样性演变的认识,为深入探究该地区古生态、古气候和古地理环境的变迁提供陆生植物学证据.

关 键 词:早侏罗世  植物化石  金鸡组  广东深圳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