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基于三维非等温多相模型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局部传质机理
引用本文:雷涵, 李小龙, 邓呈维, 杨声. 基于三维非等温多相模型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局部传质机理[J].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 49(6): 828-835. DOI: 10.14135/j.cnki.1006-3080.20220902002
作者姓名:雷涵  李小龙  邓呈维  杨声
作者单位:1.中南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 长沙 410083;2.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州 510700;3.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 上海 20110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2008265);;2022年湖南省研究生创新项目(150110016);
摘    要:

为使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内部的电极反应物和电极产物有一个更加稳定与均衡的分布,在燃料电池传统阴极蛇形流道的基础上,对其U形转弯入口及出口处进行渐缩渐扩处理,使流道U形转弯处侧壁形成一定角度的坡面,并建立了缩放坡面流道的单电池三维数值模型。
对比研究了不同几何参数对流道内液态水动力学行为、排水效率、反应气体质量分数、电池最大功率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坡面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了液滴的流动路径,使流道底面的气体扩散层(GDL)附近气流扰动增强,氧质量分数和电流密度分布更加均匀,最大功率密度得到了明显提高,整体上提高了PEMFC内部的传质能力。




关 键 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  流道设计  多相传热传质  过程强化  计算流体力学
收稿时间:2022-09-02
点击此处可从《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