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黄散外敷结合封包照射技术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
| |
作者姓名: | 周青 温泽琳 张乔煜 温志军 黄会丽 何统岚 王冬芽 |
| |
作者单位: | 井冈山大学医学部,江西,吉安 343000;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江西,吉安 343000 |
| |
基金项目: | 吉安市科技局指导性科技计划项目(吉市科计字[2021]8号) |
| |
摘 要: | 目的 探讨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四黄散(Si-Huang-San,SHS)外敷和封包照射技术相结合的治疗手段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从临床和动物实验两个层面进行研究。临床病人分为临床常规(c-convention)组和临床四黄散(c-SHS)组两个组:c-convention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c-SHS组在临床常规组的基础上加用腹部外敷四黄散行封包及神灯-TDP照射治疗。大鼠EPISBO造模成功后,将其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control)组、常规治疗(convention)组、常规治疗加四黄散(SHS)组。结果 c-SHS组病人腹痛缓解时间、胃肠减压引流量、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均较c-convention组减少,有统计学意义(P<0.05);SHS组大鼠的回肠粘膜损伤显著低于control组和convention组;与大鼠control组、convention组相比,SHS组的24 h小肠推进比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大鼠control组、convention组相比,SHS组大鼠CRP、IL-8 和TNF-α的血清浓度显著降低(P<0.01或P<0.05)。结论 加用腹部外敷四黄散行封包及神灯-TDP照射治疗,可提高对EPISBO的临床疗效,促进小肠蠕动,减轻回肠粘膜损伤,降低炎性肠梗阻大鼠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为EPISBO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理论基础与实践依据。
|
关 键 词: | 四黄散 封包照射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 |
收稿时间: | 2021-08-24 |
修稿时间: | 2021-09-26 |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