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孔孟教育思想比较
引用本文:刘奉光.孔孟教育思想比较[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4).
作者姓名:刘奉光
摘    要:一、孔孟教育目的比较孔子的教育目的是为维护周朝初年的社会制度而培养政治人才。他曾说:“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论语》17·5)。孔子的高徒如子贡、子路、冉有等都做过官,为春秋时代的政治活动尽了大力。孔子这种教育为政治服务的法则在任何阶级社会都是必须的、必然的,合乎历史发展的规律。但是,孔子为政治办教育的方式是消极的,他着重提倡“臣事君以忠”(《论语》3.19),并不提倡积极干预政治,最多不过是忠言谏君,不听则走,他说:“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论语》8.13)。这种消极的教育目的使孔门弟子的仕途亦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