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非色散原子荧光光谱法的应用研究——Ⅰ.还原气化法测定汞
引用本文:杜文虎 ,翁正强 ,刘立.非色散原子荧光光谱法的应用研究——Ⅰ.还原气化法测定汞[J].西北大学学报,1982(4).
作者姓名:杜文虎  翁正强  刘立
摘    要:一、序言在人类生产不断发展的同时,汞的污染给人类带来了很大的威胁。人们希望对于极微量的汞建立简单而灵敏的测定方法。目前,测定汞的多数标准分析法,是采用打萨宗比色法。但这种方法对于测定0.01ppm以下浓度的汞灵敏度不够。在通常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里(火焰法),汞也是灵敏度较低的元素之一。火花质谱及中子活化分析法测汞,其灵敏度虽高,但设备昂贵,操作也较复杂,不易推广。1964年有人用原子荧光法测汞1],得到了5.0μg/ml的检出极限。随后有人用无极放电灯作为光源2],以火焰法测汞,获得了0.1ppm的检出极限。1970年以前,有人用同样的光源3—16],以各种不同类型的火焰测汞,其绝对检出极限都在微克级的水平。1970年以后又相继提出了电加热的无火焰原子荧光法,如石墨丝法17],铂环法18],他们以无极放电灯作为光源,得到汞的检出极限分别为5×10~-(11)g和10~(-8)g。以上这些方法由于需要燃烧气体(如乙炔、氧、氢等)和屏蔽气体(如氩、氮等),以及电加热系统,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