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山海经与金沙江文化
引用本文:唐世贵,唐晓梅.山海经与金沙江文化[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1,28(1):9-14.
作者姓名:唐世贵  唐晓梅
作者单位:攀枝花学院,四川攀枝花,617000
摘    要:攀枝花作为金沙江腹地,其笮海盐文化是金沙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于探索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有着重要的学术理论价值。所谓金沙江文化,是指金沙江的流域文化,金沙江在《山海经》中称之为"黑水"、"赤水",而攀枝花市在先秦时代即《山海经》中说的"赤水之北"和《汉书》中说的"江南之地"。攀枝花从史前文化到青铜文化阶段,金沙江文化均具整合与不整合的流域形态,金沙江文明的起源时代,相当于它的青铜时代。金沙江文化的总体特征是以沙金而彪炳于世的(徐仲舒先生生前对丽水黄金的开采与转运有专文研究),从文化板块看,以西昌为中心的邛海文化区和云南大理的洱海文化区是以其鱼米为特征;昭通的千顷池文化区是以青铜文化为代表,以攀枝花为中心的笮海文化区是以其食盐为象征。纵观黄帝将次子昌意降居若水;西羌南迁金沙江流域;秦始皇在金沙江腹地置郡县;汉武帝开拓西南边疆;诸葛亮南征,可能是直指笮海的食盐而来的。可以说从《山海经》这一角度来研究金沙江文化,也就为攀枝花建设钒钛之都寻找到了理论依据。

关 键 词:山海经  金沙江  盐文化  品牌

The Book of Mountain and Sea and the Jinshajiang Culture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